让大清花农场“锦上添花(纪实)
王安德
“大清花”是韩城一处乡村主题乐园,坐落于太史大街以东黄河岸边的周塬村南边,东依黄河,西带象山,南临古色古香的周塬村,与大禹治水的“大禹庙”擦肩而过,北也与京昆高速公路相接,与典型的城市“边角村”。
一块“半亩地农场”的门楼,仍然是彰显往日的风彩,但细细品赏,这柱门楼的招牌字己由过去的“大清华庄园”而取代之,
带着心中的疑惑,走进了如今的“半亩地农场”,但展限在我眼前的还是那往日风风火火的“大清华庄园”。,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站在它的傍边,缠绕的是十多间带有“人民公社时代”的农家小屋,观赏之,人民公社大队部就在脚下,轻轻地推门而入,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椅让我记住了心中的往日的人民公社,清花大队、清花五个连队,让游人回忆起昔日的知青年代,红卫兵时代。
虽然还没有饭局时间,但不远的鱼肉烧烤己有几位客人落座,主厨忙着烧烤炉,手脚忙乱地为食客服务,数间小座,空档档的桌椅摆放有序,欢迎着食客的光临,前台主管告诉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已有多月生意萧条,游人稀少,这几日,疫情减缓,游客量慢慢增多。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
杨柳吐絮如春到,小池潺潺细流水,静静的畦水里,几十条五色金色畅流池中,时而显露水面,时而水底入藏,水中戏嘻,不见游人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阳春三月,暖花开,游走天堂,尝美食。
往日的大清花,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天,川流的人群,拥堵的车,庄园里游人如痴,拳声阵阵,一阵阵色香味美的韩城美食让游人赞不绝口。
我曾经和他人拥坐在人民公社“大队部”,品尝过一道道家乡美昧,羊肉胡卜、羊肉饸饹、还有那正宗的韩城燃面,我曾经和他人拥坐在“知青连队”,讲述着知青年代的故事,喝着那正宗的“龙门特”古酒,最后让韩城小炒、韩城粉蒸肉灌满了我的胃肠,我曾经坐在人民公社大食堂,脑海里一幕幕画面像夜晚的露天电影一样,一展宏图,光彩照人。
喝的是大队的水,吃的是大队的饭,集体化的过去一去不复返了,这只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没有埋怨,没有悲观,它让我们这一辈记住了很多、很多。
我们坐在火锅烧烤桌前,一杯杯啤酒又让我想起韩城龙泉的太史啤,一条条烤鱼,又勾起我对居水河鱼的怀念,串串红、串串香,让我又走古城关。
“直视苍天傲署寒,青枝绿叶蔟高竿”。
站在绿叶树下,慕幕的目光环绕着儿童和年青游乐的乐园,荡秋千、踩桩踩板、滑滑板等
一片欢声笑语,一句句儿歌、情歌,喜气洋洋的氛围,是酒足饭饱后的“消化”娱乐,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自主地又一次站在翘翘板的边沿,真的和他人再玩一次翘翘板。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站在红红的东方红拖拉机前,几十年前的奋斗情景又使我念想那美好的时代,年轻的女青年,肩上搭上一条白色的毛巾,头戴绿色的棉布帽,兴奋地站在那火红的东方红拖拉机上,面对笑容,大声地道出“我是中国设计,又是中国创造”。
远方的航母,神舟火箭、港珠澳大桥……骄傲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制造”。
“大清花”,你的风彩还是那么美丽,你的英姿还是那么楚楚动人,你的庄园游人还是那么的如痴滨纷,你的韩城美食永远香飘半亩地,香飘韩塬大地。
让往日的大清花“锦上添花”。
2020年3月28日写于韩城。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部分文稿在韩城文学树网站发表。
西北城际头条编辑13892336525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