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编辑——皖西南小生【中国安徽】
本期供稿——王 荣 朝【中国河南】
《红合子》
双休日,李小惠在家收拾房间,看到公公老钱的床头柜没上锁,出于好奇,她拉开了柜门。这一拉不打紧,她看见里面放着一个精致的红盒子。她搬了搬,沉甸甸的,还上了锁。她试图着把它打开,可这锁太坚固,咋弄都整不开。他只好按原样放回床头柜。
爱人钱进下班回家,她神秘兮兮地对爱人说,她发现爸爸一个天大的秘密。然后又如此这般地形容了一番。“别这样说咱爸!”钱进听她瞎胡说,责怪道。“你还不信?咱爸当了一辈子官,能没个柿饼疙瘩儿?买房子咱爸就添那两万,他这不是糊弄咱俩哩!”“你咋越说越不像话?”“你爱信不信!”李小惠听见爸爸在客厅里咳嗽,低声撂了一句,出了卧室。
随后的时间里,李小惠只要跟钱进单独在一起,就嘀咕爸爸那个红盒子;而每次都遭到钱进的一顿呛白。
又是个星期天。吃罢晚饭,老钱出了门。李小惠把碗筷儿收拾停当,吩咐正在看电视的儿子去写作业。她把钱进拉到卧室,又提起了爸爸那个红盒子。
“你咋没完没了啊?能不能给咱爸点私人空间?”钱进不高兴地责怪道。
“你嚷嚷啥?自打嫁给你,我享你啥福了?咱爸就你这一个儿子,他能陪着红盒子过一辈子?”李小惠声音调得老高。
“你能不能小点声?”钱进压低声音道,“你就没想想,咱妈下世的早,咱爸把我拉扯大容易吗?现在他退休了,别再给他添堵了。他当一辈子官不假,可也不像你说的那样!”
“要钱没有,盒子又锁得紧紧的,有啥见不得人?就算不贪,咱爸一个月几千的工资哪儿去了?包二奶了?……”
“你咋说话哩?”没等李小惠把话说完,钱进就气得七窍生烟,他举起拳头在半空中,“咋?咋?你还想打我,给,给,你打!你打!”李小惠有点声嘶力竭。边说边往钱进跟前凑。钱进看她这样,压着火,把拳头放了下来。
“你还想打我?画匠不给神磕头,我还不知道你是哪沟的泥?我整天省吃俭用,好衣服舍不得买,化妆品我弄最便宜的。看看小张、小吴们爱人,再看看我,你不觉得寒碜吗?亏你大小也是个官哩!我还是那句话,咱爸能把盒子带到墓坑去?”李小惠这时候完全丢掉了女人的矜持,变得粗野起来。扯着高八度的嗓门,喊开了。
就在他们在屋里争吵的时候,老钱正好散步回来,进屋就听见李小惠的高腔大调,孙子钱宜博静静地站在门口。
此时的老钱,心里像打烂的五味瓶,苦辣酸咸一齐涌上心头。他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孙子,无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钱进、李小惠俩人,在里间越说越来劲。此时的老钱,心里有点乱。他不知道该不该跟孩子们解释,该怎样去解释。独自在屋里抽着闷烟。忽然,他站起身,掐灭烟,敲开了钱进俩人的房门。
钱进看见父亲,一脸的不自在。李小惠反而理直气壮起来:“爸,看来你啥都听见了。那我就索性敞开了说,你当了一辈子官,除了买房子你那两万块钱外,你给过俺啥?早些时候我看见你那个红盒子,放着钱不用,你让俺作难!”
老钱看着李小惠,心情沉重地说道:“小惠,我没有给您们留下些啥,心里也觉得有愧。我老了,这个盒子,您就别惦记了。我想在有生之年,留下点念想……”
老钱越这样说,李小惠越觉得红盒子的重要。里面要么是存折,要么是现金。她便不依不饶地说道:“爸,别人贪不贪我管不着,你贪不贪我也不知道,今儿个咱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就干脆把盒子打开,咱谁都别藏着掖着!”
钱进看着李小惠无理取闹,当着父亲和儿子的面又不好发作,两眼瞪得老大,往外喷着火焰。钱宜博看看爷爷,看看妈妈,可能是母子连心吧,他来到爷爷跟前,乞求道:“爷爷,你就打开吧,看把我妈气的!”
“小博,你不说话谁把你当哑巴了?”钱进可找到发泄的对象了,大声呵斥着。
钱进这样一训斥,钱宜博倒翘了,居然跟爷爷耍横起来,非逼着爷爷打开不可。老钱没法,去里间拿出了红盒子。
李小惠盯着老钱那双手,看他怎样把钥匙插进锁孔,怎样从盒子上拽下那把锁,又怎样慢慢掀开盒盖子。就在打开红盒子的一瞬间,李小惠傻眼了!
里面除了一沓子爱心汇款收据和荣誉证书外,别的啥也没有了!
李小惠看着红盒子,看着一沓子荣誉证书,傻愣愣地站在了那里……

兔死狗烹,给后人昭示了什么?
韩信,西汉时著名的军事家。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文韬武略,堪称一代俊杰。他出汉中,灭霸王;扫平诸侯,平定天下,才有了西汉二百余年基业。从他封王封侯,到后来“兔死狗烹”、灭其三族的悲惨结局,为后人昭示了什么?
从出身看,韩信家贫,生活潦倒。据《史记•怀阴侯列传》记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从中看出,韩信少时,家贫无以为计。当不了官,做不了生意,属于混吃混喝、游手好闲之辈,人们大多都很厌恶他。只有漂母可怜他,数日供他饭食。七尺男儿,靠施舍苟活于人间,似蝼蚁寄浮于尘世;于内不能养身立命,于外不能立业建功。其羞乎?其耻乎?
从性格看,韩信能屈能伸。——“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 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此等之辱,我辈能忍否?
韩信乞食于漂母,人多厌之;受辱于胯下,市井又多笑之。看似百无一用的街头混混,实乃大忍者。
从投军道路看,韩信从军坎坷不平,胸怀大志而无处施展。投奔项羽,不受重用离开军营而被追杀,几欲丧命。转而又投靠刘邦,只做了个粮仓管理员,因犯法被判死刑,同案十三人已皆斩首,到韩信时,他抬头看见滕公夏侯婴,就大声说:“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虽赦免了他,也只是做了治粟都尉,还是不被重视。于是再次逃跑,也因此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
韩信胸怀济世韬略,临危而不乱方寸,实乃大智大勇者。
再从功绩看:韩信拜将后,审时度势,制定策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计将霸王困于垓下,被逼乌江而自刎。他辅佐汉王,先后灭掉了魏、燕、赵、齐等诸侯国。为刘邦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四年楚汉之争,刘邦终于夺取天下,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后,刘邦评论道:“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诸如暗渡陈仓、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韩信用兵的经典战例,在古代战争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韩信既然为刘邦平定天下建立了卓著功勋,那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原因虽然很多,主要的恐怕只有八个字:恃功傲物,私欲膨胀!
他因其战功卓著,便专横跋扈起来。封齐王后,更是目中无人,甚至把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他的贫穷出身,一旦富贵,很容易得意忘形,谋逆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到最后不得不被吕后骗之长乐宫而杀之,落得个诛灭三族之悲惨结局。
所以,太史公评道: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韩信若能牢记贫穷的出身,若能保持谦恭勤谨的性格,若能淡泊富贵名利,行君臣礼,存淡泊心,其己也安然,子孙也安然,何来杀身之祸?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是对韩信一生的高度概括!
人之倾覆,或恃功,或恃才,或以色,或以利。恃功者,傲物;恃才者,无人;以色者,业惰;以利者,人亡。所以,常怀勤谨之心,多行贤德之事;有恩于人常忘之,有德于我恒念之;切勿恃才傲物,万勿得意忘形;揽镜照己污点,纳言多醒自身。立身,立命,立德,立行。
【作者简历】
王荣朝,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小说《项链情》《老蔫的故事》《老槐树》等分别刊登在《宛农春秋》杂志及《遇见流年》一书中;散文《捧一碗良善营养你我的心灵》等作品发表于湖北文联刊物《乡土作家》,运城日报,百姓中国周刊均有散文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