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恩师邓静华】
文/ 邓元洪
清明将至,我情不自禁,怀念老师的心潮,便涌上心头,于是写文,以寄托我的哀思。
我的老师邓静华,她生于邓庄,成长于武城。属于“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也属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968年,我村小学又增设了初中班,从恩城调来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徐丙南老师,又把在武城县的邓静华老师聘请来,这两位老师担任初中的主要课程。邓静华老师来到邓庄,是在叔叔家吃住,户口也迁落到邓庄。她属于民办教师,除了生产队每天给她记十分工外,另外公社教委,再每月发给她3元的工资。
我跟邓静华老师读书,是在1971――1973年间。她自幼头脑聪明,作为“老三届”的老高中毕业生教初中数学,驾轻就熟。那时课外书也少,不管学生从哪弄来的数学课外书上的疑难问题,她都一一给以正确解答,几乎没有难住她的初中数学题。她知识面广,教学又认真。
课堂上对学生要求严格,课余时间,她待学生和蔼可亲,常给学生讲些,有志者励志成才的故事,说话风趣幽默,学生与她没有距离感。因此,学生都很喜欢她,尊重她,课堂上也愿意听她讲课。每年她的教学成绩,在公社同年级学生考试中,都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领导的表彰。
1974年,平原师范招收民办教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平原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平原一中”教初中数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邓静华老师写信鼓励我报名,并给寄来了,亲手抄写的各科试题,有30多页。我感激不尽,于是我就认真做题,决不辜负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厚望。
可惜,那一年,我们公社教育部门规定,凡是结婚的,一律不能报名。因此,老师寄予我的希望,也为之落空,我也未能如愿以偿。虽然,我没有机会报名参加考试,但老师对我的关心,终生不忘。
1994开始,得知老师患病,每年去平原看望她。老师对我很热情,看到老师有病,我心里实在是不好受。当时,老师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因她对象是平原县教育局副局长,住的是教育局领导干部家属院二层楼房。
两个女儿,大女儿已考上了南方一所大学,小女儿正读高中。可惜,命运多舛,对她不公。1999年秋季,只因一次感冒,住了半月的医院,结果终没有逃出命运的羁绊,未能幸免,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我非常悲伤难过,瞬时,眼泪簌簌流下。我急忙搭车去看望老师最后一眼,在老师的灵前,低首默哀,眼泪再次泪如雨下。年仅52 的她,不幸撒手人寰。
老师啊,老师……!您该到了享福的时候,您怎样却走了呢?难道好人不长寿吗?您是否您劳累过度?是否疾病来得太突然?您的父母还健在,您却听不见了,您的二老悲痛欲绝,心如刀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那是多么得悲怆!
老师啊!您当年鼓励我报名参加考试,我虽未能如愿。但我也像您一样成为一名老师,也像您一样认真教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1999年,我也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7年至2009年,我所教的语文成绩,连续4年,在全镇均获第一名。这些成绩,都是源自您当年对我的鼓励和教诲,是您给我的动力。
今年清明节又来到了,老师啊!您当年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每逢到这个节日,想起您,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感激涕零。
今天写此文,深表对您的怀念。愿恩师在天国安好!

作者邓元洪,系平原县王凤楼镇中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文章曾发表在《德州日报》《德州晚报》诗曾发表在《德州作家协会》《平原文联》《作家前线》《都市头条》《犁城经典》《看点快报》等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