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谁,制造了当下微信文学公众号的泛滥成灾
文/吴光德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随着微信的普及,现在到底有多少自媒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争先恐后纷纷登场?
就以纯文学而言,大大小小的微信公众号成千上万,每天很多微信群里如雪片般充塞其中的作品链接,已经由最初的好奇阅读变成了占用手机内存的包袱、垃圾;又有多少文人为之苦恼却又无可奈何?
想删掉所有群吧?但自己的作品又想通过这种方式去传播。现实情况是利与弊共存,万般无奈只能一边在咬牙切齿,一边却满怀期待,也许这就是当下所有文学爱好者拥有微信群的真实现状。
当今文学圈有这样几句口头禅:现在写诗的比看诗的多,作家比作者多。这样的文化现象,到底是好是坏?是繁荣昌盛还是文风日下?
在这种满大街都是“作家”“诗人”的大环境下,文学氛围热烈,只要能识得几个汉语文字,能懂得把自己的文字用回车键分行,那就是作品,就满世界在大大小小的公众号平台闪亮登场。然后,一个劲在各大朋友圈、微信群如雪片般飘落。
但悲哀的是这样的作品链接,又有多少人去看?
于是有些人开始动脑筋,充分利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理,忍疼割爱在发作品链接前红包开道,以此作为点击交换。
而有些潜水者为之乐此不疲——动动手指赚个几分几毛,一天下来,也能赚个油盐酱醋钱,久而久之,倒也是一笔不小收入。后来有些人发展成为一种职业,专门在手机上下载某个抢红包软件,挤破脑袋加入不同的群,坐等红包来袭。
更有高明者,开始筹建组织联盟,如企业般内部群员分工合作,每天满世界寻找拉票参赛猎物,再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你付费我点赞,你为名我为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乐此不疲。
这种花钱求阅读、花钱求投票的现象,最后的结果是把真正优秀的作品远远抛之门外,而吻合了当下互联网惯用的一句口头禅“跨界打击,让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并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全国各地快速蔓延之时,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鹜,纷纷效仿。把那些真正的优秀作品和作者逼到了死角,阵亡的阵亡,沉默的沉默,心虽有气,但又无回天之力,只能望文悲叹。虽有不甘反抗者,但结果却是伤得遍体鳞伤,最后一咬牙,也失去了文人傲骨,开始随波逐流,反而混得风声水起。
经过这种轰轰烈烈的几番起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和思维放在了公众号上。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开通一个公众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某种名望和地位,还能从中得到实惠。靠作者打赏、靠开通广告收费、靠点击浏览量获取利润,等等等等,无不感受到这种来自于各方面的优越性,并逐步形成了只要投稿就推送的第三方新媒体传播平台。
一夜间,满世界都是微信公众号!
满世界都是链接!!
满世界都是“作家”“诗人”!!!
各微信公众平台,更是想尽办法吸粉。
有的故意制造矛盾和新闻;
有的根据人性喜欢落井下石的心理故意发布一些某某某抄袭事件,以搏读者眼球,提高阅读量;
有的故意曝光某某某口水之战,加油添醋唯恐天下不乱;
有的利用某某某下半身低级作品为由头大肆泼洒笔墨,迎合读者对于性和欲的本能兴趣,借此提高阅读量;
还有的,干脆无中生有,干脆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一夜成名。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的确,这句话放在文学圈,就变成了“文学圈大了,什么鸟人都有”。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还应该追溯到文学的最初投稿、上刊、传播状态阶段。
毫不客气地说,造成今天这种文学泛滥成灾的局面,有些所谓的正规刊物功不可没。
也就是说,是它们,或者说是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不经意或者是刻意制造的围墙、某种潜规则,把许许多多的文学创作者拒之了门外。
这种潜在的危机,在互联网并不盛行的时候,一直在暗中积压,但苦于找不到宣泄口。
当突然有一天,这种积压了很久的力量,被一种契机打破,自然会如决堤的洪水泛滥成灾。
因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所传承下来的思想,文人是被作为一种高尚者的形象被世人所追捧。
作家和诗人、专家和教授,这样的光环永远比流氓和乞丐、农民和工人要辉煌灿烂。
而这样的光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只被一部分人所拥有,普通的创作者,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根本无法得到这样的机会,只能望文兴叹。
而某些正规刊物的某些掌权者,或者说某个协会的手握大权者,为达到其某种欲望的满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形成某种潜规则、圈内文化等畸形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文学创作者心生怨恨。
当上述现象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快速到来和快速普及,这种积压很久的情绪,便以势不可挡之势蜂拥而至。
试想,国内多少知名大刊,有多少作者可以有机会刊上有名?
所谓的名家,其作品频繁出现在各大纸刊,难道其创作水平真的每一篇都是精品?难道每一部都是传世之作?
答案不得可知。
但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往往在其名家的作品后边,会有一个又一个跟风者、吹捧者、溜须拍马者络绎不绝、前仆后继,唯恐露脸晚了被文山字海的赞美声淹没了自己的名字。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无数创作者的眼睛里也揉不进去沙子。
越是这样,这种羡慕妒忌和恨的情绪就会越膨胀,如果法律允许杀人可以不用偿命,我想某些人早已被某些情绪极端的作者伤得遍体鳞伤。
有时候仇恨的种子没有理由,也没有直接的仇恨关系,但就是很容易在某些人的内心滋生蔓延。
而微信公众号,它以其门槛低、发稿快、传播性广、大众参与度多而快速发展壮大。到了今天,用全民皆兵来形容也许都并不为过。
而许多正规纸刊,由于出版周期长,上稿数量低,传播速度慢,发行方式单一滞后而陷入危机。虽然有些权威性刊物还具有一定优势,但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从过去的嗤之以鼻到现在的被动接受,万般无奈相继推出微信公众号,以此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但这个时候,它已经失去了过去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先决优势。唯一的倚仗,就是毕竟其代表着文学的权威和方向,还勉强能够控制局面,但未来的路,却也充满了挑战和变数。
我在《作家新视野》微刊创刊语中这样说过:
文以载道,何为文?载何道?这是为文者思考之意义!
“文”者,大可定国安邦,小可自娱怡情!宏篇巨著者,多以磅礴之气势,思想之高尚,励志之图强,奋发之向上而千古流芳;短小精致者,则在一花一叶间、一悲一喜中,以小故事、大哲理而成绝唱!
文亦不分长短,取其意之所指、情之所向,而论之轻重!
“道”者,非古代提倡之儒家思想,应以天下之大同者为道,以时代之发展而变,以时代之需求而生。
今天的文学所要承担的载体,应该致力于如何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正规文学与自由文学、官刊与民刊、纸媒与网媒使之协调并融汇发展,相互取其长而补其短,形成一套共享共有的价值共识,繁荣文化事业并健康发展。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一切都在变,你不变,是等死,变的太快了,是找死。”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导致今天微信文学公众号泛滥成灾,到底是谁,制造了这种现象和局面的发生?
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学发展走向,到底会有哪种影响和利弊?
我们拭目以待!
……………………………………………………

作者简历:吴光德,男,山西朔州市人。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互联网联盟签约作家,《中华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现为《作家新视野》创办者,主编。著有中篇小说《二娘》 长篇武侠小说《雁门刀客》 长篇小说《让我们忍住眼泪》等。
……………………………………………………

《作家新视野》大型文学季刊
《作家新视野》纸刊由《作家新视野》杂志社、编辑部主办。大16开本,130页码。
《作家新视野》以大容量、大视角、大格局的发展理念,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
一、文学体裁栏目
【小说前沿】(5000字内)
【精短小说】(200 字内)
【散文天地】(3000字内)
【诗歌先锋】(单首20行)
【赏析评论】(5000字内)
【作家方阵】(仅限诗歌)
【情感美文】(3000字内)
………………………………………………………
二、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
1027659893@qq.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并在标题前注明。)
2、凡小说、散文、诗歌专辑(3首以上)投稿作者,请在投稿时以附件形式提供相片一张,便于后期微刊推送时备用。
3、所有投稿作品,统一在标题前用【】标注所投文体栏目+标题+作者名+省份,文末标注百字内个人简历以及详细通联地址、联系方式、联系人。
4、所有在本刊推送作品赞赏费用,全额作为稿费予以支付作者,以资鼓励。(作品推送十日后以微信红包方式给予支付。)
……………………………………………………
三、纸刊上刊要求
微刊作品初选通过稿件先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推送发布,后期根据读者阅读量和作品质量优选上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