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占忠,中共党员。微信名:心如止水。辽宁阜新人,八十年代毕业于大学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资深撰稿人。散文、小说、杂文、随笔等,见端于国家、省、市纸媒刊媒及网媒,并誉奖项。
走进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
文/李占忠
傍晚,游轮“总统一号“靠近万卅口岸。这是春游三峡的最后一站。第二天清早,我和爱人乘坐旅游大巴车,直奔下一个旅游景点,重庆城西的千年古镇---磁器口。
走近磁器口正门,映入眼帘的是街口有一个牌坋,牌上写着三个鎏金大字---磁器口。据说,磁器口是一座具有1800年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传说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渝,隐约避于宝轮寺,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
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那经历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卅古城的缩影和象征,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按照“云南有丽江,江苏有周庄,重庆有磁器口“的定位,正在努力将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
爱人挽着我的胳膊,在牌坊下合影,记录下初游古镇的第一张纪念照。随后,沿着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街,走向巷里,立刻就感觉时光仿佛回到从前,让人做了一场千秋大梦。古旧的青砖街道窄仄紧凑,说是街道,不如说是巷弄,一路蜿蜒至嘉陵江畔,一会上坡,一会下行。虽然窄仄,却被装扮得别具风情。大雄宝殿前两根两人合抱的马桑木盘龙大柱,龙首高昂,鳞爪飞扬。整座庙宇全为木质结构,未用一根钢筋,甚至未用一根铁钉。整座红墙壁瓦的殿宇,巍然屹立于层层叠叠的古朴民居之上,煞是雄伟壮观。
浩荡的人群,简直可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两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人气火旺,生意兴隆。茶铺里,高朋满坐,人们一边品茗聊天,一边听着川味评书、四川清音等文艺节目。只见几个老票友登台合唱川剧片段。卖花生、瓜子的小伙计川行在茶座之间,慢条斯理地吆喝着,像动听的小曲,与川味合弦,韵味十足,颇有点解放以前老重庆市民的生活情趣。
眼前的一切,使我体验到了千年古镇的魅力。磁器口的特色小吃名扬中外,重庆小面、酸辣粉、油炸臭豆腐、洪七公叫化鸡、烤串、手工牛皮糖、包点、麻丸、腊肠、龙须糖、竹筒饭、凉粉、凉面等等……,各种叫得出名,叫不出名,见过,未见过的小吃,琳琅满目,举不胜举。一句顺口溜说的好,“千年磁器口,一条石板街,砂炒花生脆,麻花鱼儿香,更有毛血旺,麻辣味道鲜,临江老茶铺,锣鼓声悠扬“,道出了三大著名小吃和茶铺川戏结合的特点,真是眼见为实,名不虚传。
没说的,当然都要逐一品来,不枉此行。于是,和爱人商定分兵两路,分头去买陈麻花和毛血旺,因为要排长队才能买到。
打老远我就看到“陈麻花“醒目门牌。短短的一条街道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陈麻花“店数十家,让我分不清哪一家才是最正宗的了。我就近找了一家挤了过去,买的人实在是太多,在店铺前排起了长龙。大约一小时,我终于买到了陈麻花,虽然大汗淋淋,但心里乐着呢。看来要想吃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还真的有点耐心。
和买回毛血旺的爱人会合后,我们信步走进招牌上写着百年老店,祖传秘方的一家店铺。她点了两碗酸辣粉。陈麻花果然不错,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吃起来别有风味,与众不同,让人回味无穷。毛血旺以鲜猪血和鸡油为原料,配以毛肚和黃喉等,煮成的小火锅,吃起来又麻又辣又鲜,而且物美价廉,老少咸宜。
边吃边欣赏着制作酸辣粉师傅的精彩表演。他们一边吆喝,一边拍打着制作酸辣粉的粉坨坨,还眼观八路地招搅游客。不大一会儿,酸辣粉上桌,真是香气扑鼻,辣味熏眼。一碗酸辣粉下肚,嘴巴己经被麻得不知何味,涕泪交加,热汗直冒。
真过瘾,吃的酒足饭饱,沟满壕平,起身继续向深巷前行。走进右手面的钟家院,看到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很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店,民间艺术品、书画作品、陶瓷作品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绘画、刺绣、木刻、面人等,数不胜数。我也随手买了几件,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做纪念。
古镇还有许多遗迹,如深水古井、曾家院子、宝轮寺。高大的黄角树撑开一片绿荫,给古镇的人们送来几分清凉,又给古镇平填了几分幽静。走到街的尽头,站在高处看古镇,那红色的砖,绿色的瓦,高高的亭,古老的树,背靠青山,脚踏静泊,令所有的一切都很恬然。
磁器口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个雕有龙的墙壁,好多人都在墙壁前闭上眼睛转上几圈,然后向着墙壁对直走,如果能够摸到正中的珠子,说明好运就会降临到自已头上。我上前当然也试试啦,直接就摸到珠子了, 看来今年准能好运连连。
磁器口的繁华由古到今,历史孕育了磁器口文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底蕴丰厚,各具神采。初次来磁器口一游,就给我留 下了很多好的印象,对于喜欢怀旧的我来说,既领略了风景民俗人情,又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站在远处看古镇,古镇笼罩在云雾之中,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从过去一直走到现在。古镇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磁器口属于重庆,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磁器口---一个千年古镇,一个文化遗产,所有人去了一定会铭记一生。

中诗歌联合会云南文学社
本期编辑:宋梅
文学顾问:仲人
图片来自作者摄影
欢迎来稿,长按或扫二维码,关注中华诗歌联合会云南《洱海文学》,让我们一起在文字的世界里品时光的美好!
联系电话:18082902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