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河、汝河两条河流一北一南如两条巨龙从上游飞来,在新蔡县境内交汇、小憩后向下游飞去。春风沿洪汝河一路走来,草色清了、柳色绿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绽放的含胎花像五颜六彩的蝴蝶飞上荷兰豆(洋豌豆)秧、蚕豆秧。宅居家院两三个月的人们戴着口罩,走出家门口,走向田野,走出洪汝河两岸,或春耕、或务工,开始了复工复产,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四美乡村、打造秀丽家园。
一、田园美
黄楼镇按照四美乡村和高标准粮田建设要求,掀起了春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挖掘机在一望无际的麦海里作业,有的整治路基、有的培护路肩、有的铺设涵管、有的疏通沟渠,身着红马甲、头戴红帽的村民放线、打点、挖穴、植树、浇水,涂白等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国土绿色工作。走进人群,才看清他们穿着的马甲上分别印着防火员、巡河员、护林员、保洁员、农业保险宣传员,原来他们是洪河岸边黄楼镇石家湖村的脱贫户。镇村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保证持续稳定脱贫,全镇共安排贫困户553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也就是俗说的脱贫攻坚五大员。除了每月300至600元固定收入外,政府尽可能给脱贫户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春季植树造林,他们己经绿化沟河路渠89条,植树73800棵,补栽高速公路廊道储备林300亩33000棵。每栽种保活一棵树,劳务费8元,仅此一季,每个公益性岗位可增收1500元。经过他们双手绿化的一路两边、一河两岸、廊道两侧的树木或树林,有的树像仗义队一样欢迎车来人往的车辆行人,有的树像卫士一样守护河道、防风固土,储备林像整装待发戍边的军人一样随时准备绿化祖国的山川河流。镇村干部群众将植树造林的经验总结成:在种植上,挖深沟、修宽路、挖大穴、浇大水、植新树,做到栽一棵活一棵;在管理上,不修无主路,不栽无主树,现己林权登记2650户,发放林权证2650本,同时对损坏树木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即“摸一摸,踹三脚,摇一摇就坐牢”等,确保栽一棵成一棵。真正建成了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田成方的高标准示范田。
在洪河畔,千亩左右荷兰豆种植园区示范田内,百十号人,头顶遮阳帽、嘴戴口罩,有的人在为荷兰豆秧拉网搭架子,有的在为荷兰豆高产除草、浇灌……劳动的人群里,有的是贫困户,有的是留守老人和妇女,还有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虽然他们的分工不同,但他们像侍候自家的田地一样认真,因为他们看到了本村村民石来成的荷兰豆种植园从2016年的50亩发展到2017年100亩,2018年200亩,2019年400亩,2020年近1000亩,种植规模一年翻一番;他们听到了石来成荷兰豆销售价格从1斤几元至10元,甚至几十元;他们也算过一亩荷兰豆种植地的收入几千元,是普通农作物种植收入的几倍…他们像相信石来成种植荷兰豆成功一样相信石来成说过的话!石来成,一个因穷没有踩过学校门的大老粗,为了生活,外出打拼成功的菜贩子,曾经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许下诺言: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挣,有难大家扛,有福大家享……石来成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过种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展订单农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带动荷兰豆种植50以亩上的两户、10亩以上的十来户,签定订单合同16份300多亩。新蔡县农业农村局、黄楼镇的领导也听到、看到了石来成的荷兰豆种植情况,经过调研考查认为荷兰豆种植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是石来成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脱贫之路,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石来成锦上添花般地送来了50万元的保鲜库规模扩大项目。
二、村庄美
村头,一树树开满白花的梨树像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在一树树开满红花穿着红裙的桃树伴娘的陪伴下,像举办集体婚礼一样,欢迎远方祝贺的亲人似的欢迎归来的村民;香樟、大叶女贞树、桂花等长青树刚发的嫩芽像待采的春茶奉献给客人鉴赏,树状或球状的红叶石楠火热般地热烈祝福,“婀娜多姿的柳树司仪似的迎接来客,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边路旁到处都是盛开的油菜花像陪送的锦缎,一排排楼房掩映在花木丛中像送亲队伍的船帆,整个村庄沉浸在花海般地喜庆中,天空中洋溢着混合花香的气息。走进村庄,一幢美丽的建筑村标赫然入目,上边写着南张庄,这是南张庄吗?这就是南张庄,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刚整治的坑塘,水蓝如镜,坑塘中的小岛和周边的空地栽满桃李杏梅等果树和一些棵状球状的长青树,广场舞台、长廊凉亭、假山瀑布、健身器材、绿荫草坪、电商超市、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身着工作服的保洁员,有的收集转运垃圾,或者拉网捕鱼一样打捞寨沟港中的漂浮物、水草,有的用打草机修整草坪,有的用剪刀修剪花卉,寨沟附近居住的村民在沟边栽种果树、花木,扦插月季,村民见缝插绿,修种花墙、护坡护沟,不仅美化了家园,而且防儿童玩耍不会溺水,这是乡村吗?不是,这里的村望得见水,看不到乡愁!这里是都市吗?不是,这里虽有都市的功能,但没有都市里的高楼大厦。据当地的村干部讲:昔日的南张庄,村庄荒芜,杂草丛生,晴天尘土飞扬、垃圾满坑塘,雨天道路泥泞、一片汪洋;而整治后的南张庄,荒宅变四园(菜园,果园,花园,游园),花儿在开放,鸟儿在歌唱,水泛波光,村民一天到晚心情舒畅……这里不是都市,却像都市;不像乡村,就是乡村!
三、庭院美
徜徉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南张庄,信步走来,遇到一位正在干活着的老汉。“喂!老乡忙什么呢?”哎“!在整建化粪池。”怎么就您一人呢”?原来老汉叫王新杰,全家6口人 ,平时老汉和儿子在外地干建筑,儿媳妇干快递,老婆子守家照顾孙子孙女上小学。前段时间,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务工,全家商量把庭院再倒饬倒饬,正碰上邻居拆旱厕建新厕。听邻居说,政府为了推动厕所革命, 决定一奖代补: 谁改建一座旱厕,政府补贴一套价值960 元的三格化粪桶,有人手的自己干连工钱都省了,没人手的交200元的施工费,村里的施工队上门帮建,建成后的无害化厕所或卫生式厕所不生蚊蝇,没有异味,粪渣可以壮地,粪水能够浇菜,自家园里子的瓜果蔬菜都成了无公害的食品,这样的好事,要不是赶上习近平新时代,做梦都不敢想!谁不改建谁才傻呢!于是,爷俩自己挖坑、装桶、修建。昨天,儿子儿媳拼车外出务工,一些尾活,自己就干啦。王老汉家的庭院是用绿篱笆围起来的花带, 园子里栽的有丹桂等名树、有牡丹等名花和季节性蔬菜。更让老汉自豪的是自建的别墅,别墅不仅具有北方建筑的粗旷,也有南方建筑的灵巧,更兼欧美建筑之长。室内窗明几净 ,各种摆设有条不紊;室外的菜园、果园、花园、游园泾渭分明、井然有序。别墅大门的两侧挂分别挂着十星文星户和五美庭院大红花的牌子,王新杰老汉兴奋地说,还要参与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争取墙上多挂几块奖牌。又是说生态好了,村民的心气顺了、心思正了,政府的话管用了,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文明,“此村是咱家、卫生靠大家,爱咱村建咱村、做个文朋好村民”己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心声。一位曾经参观南张庄到过王新杰老汉家的游客即兴赋诗一首送与王老汉,《鹧鸪天.仙居》:“院里门前有树花,小园栽种果蔬瓜。秋冬佐菜芫荽叶,春夏烹汤荊介芽。观金桂,赏丹霞,邀朋把酒话桑麻。初来友问仙居处,笑指此楼即我家”。这是农家吗? 不像! 但这就是农家!这样的村庄像洪汝河的春水光彩明亮,这样的农家像洪汝河荡起的浪花鲜艳夺目,这仅是沿洪汝河两岸乡村农家的一个缩影!
四、环境美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好了,广大村民创业的信心更足了。走进石家湖,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各种墙体宣传文化:有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现代荷兰豆种植宣传图画,有劝人向善的孝道文化,又有催人奋进的创业文化等。墙体上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报乡父老,他们中有身残志坚、率先创办旭日芳华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珍,有致富不忘乡邻、建设家乡的润滑集团创建人石建超,有农民技术能手带引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的牛小海,有带领农民走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实行订单种植的农民企业家石来成,有帮助石家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各界爱心人士和各级领导等,有词曰:《鹧鸪天·大展宏图》“水恋源头叶恋根,天涯寻梦系乡魂;常期美景年年在,更愿家园日日新;花儿艳 柳儿欣,蓝天碧水石湖村;苍穹广裹山河丽,且待雄鹰奋翅云”。
石家湖村只是新蔡县无数个村庄的一个,更让人留恋的是洪汝河两岸的春天。河水碧透,桃林像雨像云又像霞,梨园似雪似雾又似烟,油菜花似金似缎又似锦。络绎不绝的游人穿梭在花海里、采摘园里。红红的草莓似儿童的笑脸,二月的荷兰豆花像十三四的少女,盛开的牡丹像明媚的少妇,洪汝河像两条飘带汇入新蔡五湖……《那谁谁,新蔡喊你来看湖》、《谁把新蔡拍成海滨城市》等一首首诗词,一篇篇美文,一幅幅画卷吸引四方游人八方来客,到新蔡看湖、到洪汝河赏花、到田园采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愿望、梦想、追求、担当,而今新蔡的十大旅游项目正在规划设计筹建中,相信新蔡明天的城市更亮丽、乡村更秀丽、生态更美丽、洪汝河畔的风光更绮丽。

作者简介:吴浮萍,男,中共党员,1988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同年8月到黄楼乡工作至今,现任黄楼镇政府主任科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