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起黄桷垭
文/南江人
金秋时节,南岸黄桷垭老街历经二年多保护性修复和场景仿古重建,将在国庆节闪亮开街。
黄桷垭老街起源于巴渝第一古道---黄葛古道,是历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贾的必经之路。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历经沧桑,起起落落,至今再现其独特的历史风貌。
尚未开街,已有不少性急的市民络绎不绝前来游览了。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既熟悉又佰生,那条古道,那条老街的模样还是那么熟悉,佰生的是,这条长600多米的青石板街面上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是以前从未见过的,酒肆客栈、宅院门楼、石坊雕檐无不透出古街的风韵。其实,这些街面不是我们儿时见到的破败景象,而是追溯得更远,那是曾经繁荣的岁月记忆。修复后的黄桷垭老街,一幢一凤景,一景一故事,是因为渝黔茶马古道、抗战时期那些厚重的历史底蕴......

昔日的黄桷垭从马帮、背夫歇息之地、官府驿站、驻扎兵营,逐渐发展成为了商贾云集的古街,至明清达到鼎盛。清光绪年间这里叫崇文镇。
老街街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的木楼,这是贵州商会馆,从前渝黔茶马古道从海棠溪沿黄葛古道上黄桷垭,经老厂去南川达贵州云南,这是贵州客商在此打尖歇脚议事的场所。沿街上行一处坚固的门楼叫张京营寨,是明末将领张京兴兵抗清复明的屯兵大营。街面上一所大宅院是民国时期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故居,他是巴渝地区鼎鼎有名的“五老四学士”之一,重庆大学的创始人之一。黄桷垭正街145号老宅是台湾作家三毛的故居,她根据亲身闯荡非洲沙漠写下《撒哈拉的故事》等多部作品誉世,还有她填词的那首至今让人耳熟能详的《橄榄树》。老街上的“孔香苑”,经过工匠们一番精心修缮,其旧址风采也在老街上得以重现,它洋气十足,经营西餐、酒吧、歌舞厅等,由希腊人巴巴达为厨师长,曾在黄葛古道上红极一时。老街将还原175栋巴渝风貌建筑,还有涂山瓷铺、大夏驿栈、云南商会馆、天顺祥商号、高玉林茶堂、国民政府稽查处等15处旧址,黄葛古道垭口新建了观景廊桥,远眺市区。
其实,逛黄桷垭,不仅仅只是这条老街,黄桷垭蕴含了太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故事。老街旁的老君洞道观,建于隋未唐初,号称道教川东第一丛林,道观依山而筑,9殿8洞,林木森森,最高点的玉皇殿可俯眺渝中半岛。黄桷垭还有闻名遐迩的真武山,山顶建有“禹王祠”和“涂后祠”,是后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和其妻涂山女娴慧无私事迹所建,与长江中弹子石的“夫归石”链接成一段凄美的远古神话。真武山上的涂山寺,由原禹王庙和真武寺合并,据传已有1200年历史,古代白居易等众多诗人墨客曾到此题咏,寺内香火旺盛,是香客游人的朝拜胜地。老街中段左拐,经钓鱼沟可登文峰山,在山颠上的文峰古塔下极目远眺,两江三岸尽收眼底,传说重庆主城有三座塔,南山文峰塔、下浩觉林寺报恩塔、江北溉澜溪塔子山白塔,首尾不能相见,否则生变。有心的游客可以去一探究竟。在文峰塔下,人们可能还会回忆得起文革时期在重庆流行的一本手抄小说《一双红色的绣花鞋》,跟文峰塔有关。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南山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黄桷垭老街成为文人学士、爱国志士的居住聚集地。国民政府首脑机关和外国使领馆以及顶层级的达宫贵人则居住在附近的黄山、汪山和文峰塔旁的岚园一带。
黄桷垭街口旁沿一条公路上行,可到达岚苑(现为成都铁路局职工疗养院),内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别墅,哈儿师长范绍曾公馆,女公子孔二小姐别墅孔香园等建筑及逸闻。园内林木幽深,鸟语花香,景观众多也是游览胜地。

在去岚苑的路上,还有一座白墙灰顶的耶稣基督教堂,叫“救主堂”,由中国基督教灵修学院院长贾玉铭发起,1944年建成,沿用至今,礼拜日可进去听唱诗和做礼拜。
在黄桷垭三岔路口,沿黄明公路前行可到凉风垭,看似不起眼的山垭却不简单,这里曾是守护重庆南大门的战略要地和隘口,清朝后期曾被英强行租借,时任英国重庆洋行领事白耳将此山改名为白耳山,并在山上兴建英重庆海关、驻扎英军,修建军事设施和教堂。抗战期间,大名鼎鼎的中国“黑室”就隐藏在这里的牯牛岗,人头山中,“黑室”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密码破译机关,据说日本偷袭珍珠的情报就是“黑室”破译后转给美国,只可惜美军没引起重视。1949年11月,刘邓大军从长生桥方向夺取了凉风垭隘口和碉堡,歼灭了黄桷垭的国民党守军,沿黄葛古道直扑海棠溪,会同从南泉方向的部队解放重庆。在文峰塔下的松林中,尚存着一座解放军烈士墓,是解放重庆时牺牲的战士,清明节有附近群众和学生前去祭扫。
漫步黄桷垭,处处有故事,也许,你不经意间驻足一间破旧建筑,一打听却大有来历。在南山路34号重庆中药研究所院内,保留着一幢普通的黄色楼房,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中央工业试验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研究试验机构。在二外的校园里,你也许能看见一些破旧的房屋,那可是国民政府的中央造币厂和中央电工器材厂旧址。就连涂山湖边的黄桷垭小学和文峰塔下的广益中学都是百年老校,无一不透出历史的厚重。
黄桷垭是南山上的一个三岔路口,往右沿黄老路走可到老厂,那里还保留着农村乡场的田园风貌,往左走,沿南山公园路再上山,有更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故事,参观黄山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和南山公园内各国使领馆旧址,会让你了解更多的抗战秘闻。
来黄桷垭,与其是逛逛老街,不如说是借此了解南山的多种文化,历史的、宗教的、抗战的、红色的、山的文化。
一条老街,如是走马观花,那便是匆匆而过,留不下什么,倘若约上三五朋友,在垭口客栈小酌,坐看落日或风起云涌,仰或能感悟当年渝黔古道上马蹄声碎或历史风云际会的那段烽火岁月,或者去波光磷磷的涂山湖,在湖中长廊倚栏聆听涂山寺传来的暮鼓晨钟。
风渐起,沉寂多年的黄桷垭老街终于复苏了,希望她深藏的的历史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成为巴渝风情中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