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河北总社】故乡的番薯 (上)
作者/肖文华

离开故乡越来越久,故乡也渐行渐远了,很多往事渐渐淡出生活,我与故乡渐渐陌生起来。今天偶尔在一个朋友的空间看到炒得一盘鲜嫩的番薯叶,勾起了我的食欲,也唤起了我对番薯的记忆。
番薯在家乡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到清明时节,娘就把储藏在灶台后面放柴火的茅窝里的番薯种翻出来,挑出好的个大的。用担箕挑到屋后的菜园里,埋进事先松好的泥土中,再盖上土,只露出个头,便于抽芽。为防止鸡到菜园里偷吃薯种新抽出的嫩苗,娘还特意从山上砍来杉树带刺的树枝盖上一层,保护番薯苗,鸡就无处下嘴了,只好眼睁睁地看几眼,悻悻作罢了。鸡是不敢去吃了,可是老鼠却经常夜里出来偷吃,从土里朝番薯方向挖洞过去,把番薯吃得七零八落。表面上不容易看出,娘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一眼就看出情况不妙。娘先是对老鼠一顿好骂:这些恶心爆肚的,太坏啦!黄鼠狼咬老鼠啰!娘的谩骂带着母亲的无奈和怨恨荡漾在菜园里。但是,老鼠一点都不买账,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又为非作歹咬断咬死许多种番薯。娘心痛得很,窝着一肚子火,也只好又重新补种。老鼠恶习不改,多次把娘辛辛苦苦种下的种薯吃个精光。娘实在无计可施,只好痛下杀手,买来敌敌畏喷洒在种薯上。第二天撂倒好几只老鼠。这样,种薯才能安然无恙地生长。番薯发芽了,长出绿绿嫩嫩的秧苗。娘把收集起来的尿淋上去。秧苗蹭蹭地往上长,一天一个样。等到秧苗长到尺把长的时候,娘就把它们斜口剪下来,从自家天井里挖出垃圾腐烂化成污泥,在番薯的根部蘸些污泥做底肥。再把它们插枝到一行行松好的土畦上,然后撒上草木灰,又盖上一层土,淋上水,就种好了,薯苗另立门户了。
薯苗的生命力很强,不管是肥沃的黑土地,还是贫瘠的红土地,它们都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凡是种了红薯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野草就很难生长。就是偶尔有偷偷长进来的杂草,只不过稀稀拉拉不成气候。娘对番薯特别呵护,种植个把月后,娘会安排一次“薅薯”。主要清理杂草,松松土,施些农家肥。经过这一次护理番薯长势更是喜人,整片番薯地眼看着就被繁茂的藤蔓盖得严严实实,只见一片葱绿。这时候地底下的番薯根正在积聚营养,孕育小番薯。
那时候,物质十分贫乏,孩子们特馋嘴。有时候,二姐带我偷偷翻开土来挖几个小番薯吃,脆脆的嫩嫩的,就是不甜。但我们吃得新鲜,吃得开心。偶尔娘发现了,她也睁一只眼闭只一眼佯装不知,从不追究。
番薯藤是上好的猪饲料。番薯的茎和叶子长得最茂盛的时候,也是农村的双抢季节。收了早稻,又要赶着时间插上晚稻,全家人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有时候还赶不上季节。头伏莳田,冇粪有禾;中伏莳田,有粪有禾;三伏莳田,有粪冇禾。娘一心赶早把晚稻插下去,常常没时间拔猪草,直接到园里割几把番薯藤扔到猪圈里,让猪生吃,省心省事。 番薯收获的季节,割下的番薯茎太多了,猪和牛都吃不过来,娘就把它们扎成一把一把,挂起晾晒,晒干后存放好。等冬天来了,四处撂荒,再泡生煮熟喂牛喂猪。
寒露摘茶籽,霜降摘木子。忙完这些,就该到收获番薯的季节啦。山里人家不容易,番薯还没收呢。野猪便捷足先登了,这些家伙个头大爪子有力破坏力极大,一夜之间就把一块番薯地翻个底朝天。娘一顿恶骂之后只好自认倒霉,把野猪吃剩下的番薯赶紧抢收回家。因为种得多,年情好的时候,番薯堆满一房间,娘也喜上眉梢。
番薯是我们的美食。生吃、煮着吃、煨着吃、烤着吃、煎着吃、加工成薯条薯片薯粉吃等等。
挖薯的时候,嘴馋了擦掉表皮的泥土,用手指甲一块一块扣掉外皮,直接生吃,爽脆嫩香,止渴生津。不过挖出来的番薯放几天,把水分晾干些,吃起来更美味,甜甜的脆脆的。特别是一种叫白薯的,糖份高,甜味足,大家找着吃。
把番薯洗干净,整齐码放到锅里,加上适量的水,放上些许盐,大火煮沸小火收汁,直到锅里水干了,发出轻微的毕波声就好了。一股浓郁的番薯香味扑鼻而来,对于那时的我们绝对不亚于一顿盛宴。
(上篇)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肖文华,文学爱好者,专职作文辅导老师。在多家报刊杂志,公众号平台发表很多作品,出版师生作品集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