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文/王广清

岁月漫漫,时光穿梭。过往的经历中,不管风雪盘剥,还是苦雨浸润,记忆的河床上,总会散发泥土沁人的芳香。
老屋的影子,在月朗星繁的夜晚,如影随波渐渐不再朦胧。
不管你是极力想镌刻往事的印痕,还是你想滞留住青葱的过往。无念无杂的扉页上,会写下积淀的珍藏。浮云飘逸的浩空,会有一抹岁月太快的踪迹。
或许是情怀难割舍,或许是美好散清香。人经历的往事,在记忆深处能扎下根,总在宁静悠扬中唤起淡淡的回味,释怀不了,远去有影的一定是旖旎的风光。韶华渐行的一定是情感的留恋。
于是,在风起摇曳树动,在月挂夜色星空,在清爽飘逸河边,在踏步林荫小径……
往事幔卷打开舒缓悠长,梦中过往,缓缓地河水般流淌。
一个普通破旧难忘的老屋,一个久久回味余香的老屋,一个记载峥嵘岁月的老屋,一个影印磋砣的老屋。也便在思念存贮中娓娓道来。
回忆过去不是为了沉思,而是在沉思中美好。
八二年,我们兄妹上了高中,到离家三四十里的学校读书,四人住宿。母亲没工作,父亲工资一月都不够我们在校生活费。巨大的压力压得父母透不过气,对子女的深情爱,又让他们挺直腰,面对困难不屈。为了供我们读书,父母想到了租房,这样,我们兄妹在一起读书,既可以互帮互学,又能减轻家庭压力。
老屋,在父母的决定中诞生。老屋,每月房租五元。老屋不大,在这片房子中不乍眼,低矮,破旧。不乍眼因它太小。它是主人在大房后接出的偏屋,有十平方左右,黄泥墙,巴掌大个窗,白日透进屋的光微弱,麦秸盖,年年铺一遍,以至麦草上下颜色迥异,夏日伏天,屋外炽热,室内憋闷。冬日四处透风,冰窖样冷,一日三餐生火,屋里才有微弱暖意,桌上学习得披上棉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兄妹四人,度过了困苦的几年学习生活。
我的故乡,离这三四十里地,家里养着牛,耕种着一家人开垦的三垧多地。父母为了供我们读书,日夜勤劳,父亲会定时赶上牛车,给我们送柴送粮。装上母亲起早贪黑为我们蒸的面馍,菜包,豆包,淹肉,旷野的尘土道上,经常会留下父亲跋涉的身影。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天气。只要子女传来话,父亲风雨无阻,风雪难挡,宁可自己受苦,不能让子女冻着饿着。
老屋,困苦中时时一片欢笑。
奶奶和我们做伴,享受着孙子,孙女膝下的欢唱。记得奶奶用葱胡子和豆饼做馅包包子,吃得我们味蕾绵长,忆苦思甜,潜移默化,和风细雨中荡漾。奶奶不多言,不多语,苍桑的脸上,仿佛是一本史书,记录下哲理行行。奶奶陪伴我们几年,这几年,祖孙亲情悠悠流长。
几年后,奶奶回了山东老家,我们也相继工作离开了老屋,却无法将老屋谈忘。几年的老屋生活,让我们懂得了坚强,努力便会幸运,乐现便会自信,困苦也要芬芳。
老屋,记载了深深父母爱。回荡奶奶寓意的故事。回响着兄妹朗朗读书声。
老屋让亲情浓缩,让辛勤四溢,让快乐奔放,让岁月留芳。
岁月悠悠,回忆悠长,就让老屋伴着岁月香。
人生漫漫,辗转峰回,就让老屋伴美好飘荡。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王广清,男,56岁,86年参加工作,执教六年,文秘三年,95年从商至今,航帆文友社会员,业余时间爱好写作。

主播简介 蓝色,一位70后的小女子,生于凤城大同,喜欢自然赋予的灵动之美,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常浅斟一盏茶,细品海蓝之深邃,轻饮天蓝之宽广,聆听万物优美的和声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