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总社晨舞 (生活随笔)
文/李伟艳

昨晚写了四首所谓的现代诗发群里了,早起挚友云平微我说:“不看署名就知道是你的作品。”让我颇为感动!还有一位文友则直言不讳地问我:“我总是在捉摸你反映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因诗言志!”我想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触也不一样,所表达方式更不同,别去探究别人的人生,你未必懂!
解封了,店开了,人来人往。按理说丈夫值班,我该睡个好觉,但是断断续续做了三个梦,记住两个,忘记一个,结果早起头就混沌了。
那时五点钟,外面下着小雪,我没犹豫,穿了厚衣出门了。
近十年,身体一直不尽人意,常常感到疲惫,日渐趋于老化,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顾地埋头苦干了,钱没攒下,却攒下了一身病。幸亏女儿懂事,聊慰我心。
习惯注意了同行旅馆门前停放车辆的多少,就能判断出昨晚他家的住宿情况。还是XJ人多,也难怪,人家能做饭,最近来住宿的又多是绞茬子的大车,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我是不愿意伺候的,有时间我还看会儿书写点儿东西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
我直奔了广场,在十字路口,遇见了已是两个小孩儿妈妈,靠打工为生的小翠。她今年三十七岁,个子刚到我的肩头,脚还有点儿坡,一个乳房已切除,但是她性格开朗,总是一脸的笑。曾经我们天天一起走圈。直到去年新建了广场,我们才分开。她依旧顺着公路走,而我则选择了安全性更高的广场。
互相问候以后,我们各奔东西。
每个人的人生路都不同,所经历也不同,我一个糖尿病都苦不堪言,她呢?该是痛不欲生吧!善良的平凡人,渴望了简单快乐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它。坚强的小翠注定今生要走一条不平路,可是在任何人面前她都能笑着昂起头,是令我佩服的!谁不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呢?然而又有几人能做到?
到达广场的时候,已有十来人在走圈,三三两两,都戴口罩。我隔路,喜欢了独行,且一边走一边打腹稿,太爱文学了,一直寻寻觅觅。
我不想走的太快,难得出来呼吸吐纳,洗尽铅华,尽管今天是个阴天,还飘了四月的雪花。
老陈就在我前面,和一位女强人同行,聊的甚欢。他今天戴一顶新式礼帽,身上穿的是两边开气的藏蓝色西服套装,鼓鼓囊囊的,里面应该套了厚绒衣之类,腰两边各揣一部手机,把开气部分支起,走起路来一撅一撅的,很是滑稽,他脚穿一双名牌旅游鞋。老陈是广场“文化名人”,他入时的打扮很招人羡慕。他整天溜达是活儿,自从儿子考学出息人以后,他的福就来了!不但给他买了楼,地也不让他种了,钱供着他花。老陈美啊!逢人就说:“人到多咱得有正事儿,孩子念书这钱不白花,苦几年,熬出头来就好了,我那时就差砸锅卖铁了,过年我都在外面打工啊……”
生活真是如此,有付出才有收获,但愿某一天小翠也能收获老陈的喜悦,祝福她。
“李伟艳,早,先走了!”说这话的是常老师,我也有礼貌的和她打了招呼。
走圈就像是一场人生旅途,你来我往,你追我赶,都是匆匆过客,今天他来了,也许明天就再见不到,但是新生力量也会随时补充进来,世界不会因为缺少了谁,而暗淡了色彩。
广场的四月,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一片片不起眼的绿,不经意间让你心情豁然开朗,用不了几日就会勃勃生机了。
再看来广场锻炼身体的人,多是害怕孤独,喜欢热闹的老年人,彼此间可以聊聊天,扯扯家常,晒晒太阳,那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小幸福,这对于他们很主要。而心于拼搏进取的年轻人,则多向往了更为广阔的原野……
记得女儿小升初那年,由于过渡期不适应,急躁,惶恐不安,我急在心上,就在某个黄昏带领她出去散步。
运动使我们瞬间快乐,我们快步前行,很快超越了前面好几个人。
“宝贝儿,看见前面那个人了吧!加把劲儿我们赶超他。”我手指了距离我们五六百米开外的一个人。
“好像撵不上,太远了。”女儿没自信。
“能撵上,别轻言放弃,这就像是学习,只要你肯努力,什么都不在话下。”我鼓励女儿。
目标确定,全力以赴。
三分多钟后我们成功赶超,我和女儿相视而笑。
马克思说:生活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是啊,世界很大,格局也要大,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偶尔放慢脚步,看看别人的格局,也是必要的!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脚踏实地好好去努力,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此时,腹稿已成,雪也越下越大,几乎将我包裹,拥有一颗知足常乐之心,感恩所有遇见!
莫负好春光,带上笑容,带上祝愿,买块儿豆腐回家,给最亲的人做早餐。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李伟艳,笔名雨木林风,中华诗词学会、哈尔滨诗词楹联家协会、宾县诗词协会,宾县作家协会会员,部分作品发表在中华诗词论坛和华夏诗词论坛各板块,登载于《哈尔滨诗词楹联》、《丁香集》、《宾州诗词》、《宾州文苑》、《宾县作家》、《中国乡村》《见证》、《我和我的祖国》等,以及各大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