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创作(二) 作者/勿忘我

四月十日在金土地文化传媒四平台刊发了我的《浅谈文学创作(一)》之后,收到了文学爱好者的好评,认为《浅谈文学创作(一)》这篇文章对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初学写作者。
下面我应邀再粗略的对文学创作的基本环节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供文学爱好者参考,也谨请老师们给予指导,以便共同提高。
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经过观察和体验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这些储存在作者头脑中的创作素材还是零碎而又分散的生活片段,还有待于提练,进行综合概括,这就要进入作品构思阶段。
一,文学创作的构思
作者有了深刻的生活积累,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作品的主题,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生活素材,选择表达方式和运用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作品构思。
二,作品构思的意义和内容。
作品的构思是作者从事文学创作的关键阶段。它要求作者反复琢磨,深刻认识从生活中获取的素材所蕴藏并显示出来的社会意义,用典型化的方式通过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揭示出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作者的思想。
从很多作家的创作经验中可归纳出作品构思的一些规律。一是从作家受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动中进而引起作家的强烈的创作冲动。有了这种创作冲动从而自觉得对生活素材进行精心地选择和提练,从中确定作品的主题和所需要的题材;二是经过长期的孕育,一个直观的形象便在作者的头脑中渐渐地活了起来,一部作品的大略轮廓也就形成了。
三,构思的方式。
由于作者的习惯不同,构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习惯打腹稿;有的人想好一段记下要点;有的人在写作前先写好写作提纲。无论采取哪种构思方式,都要能够周密、严谨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行。
巴尔扎克在写作时是不打草稿的。再写作前他已经把要写的东西早就融在了脑子里了。他一边写作,一边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修改。有时他的稿件修改十五、六次,才最后定稿。
我们不一定要模仿巴尔扎克的这种写作方法,但是他的那种不厌其烦的重新构思,多次修改的严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作家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一篇好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
四,写长篇作品的大纲包括下列几项:
(1),列人物表。包括人物的性格、出生、外貌特点、教养、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等
(2),作品内容的要点,详细记录各种人物的相互关系,矛盾纠葛,故事主脉的隐现,故事发展的重要场面等。这样有了写作提纲,在写作时就不会漏掉精彩的重要的内容了。
三,内容的分配和布置,这主要包括从哪些方面去形象化的揭示作品的主题,合理的安排故事情节,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等。
综上所述,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只有作者被生活所触动,有了创作激情才能进行构思和创作。
有些人写出来的作品,为什么总是无病呻吟,为什么很好的题材在一些作者笔下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原因就是作者没有扎根于社会生活,没有感情的投入。甚至于有些作者不会量体裁衣,不是属于用诗歌体裁表现的作品,却偏偏用诗来写,这种充其量也就是空洞的短语分行,或者是不成熟的散文分行罢了。那不是诗,那更不是文学创作。有些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夫高深,故弄玄虚,朦胧得一塌糊涂,大概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一些什么吧。
想要写出能够站住脚的文学作品,必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品要想引起共鸣,必须接地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者简介:胡璟,网名勿忘我,籍贯,河北涞源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