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村的“后花园”
文/魏居良
在我们村子北面,有东西长约四、五华里的北坡。它东接原子头,西邻拐沟村,面北望着太子村与曹交陵村。
从西往东,北坡紧紧的地依偎在雍水河畔。它曲里拐弯,蜿蜒延伸。极像一条绿色的巨蟒,紧紧地缠绕在我们村庄的北面;它更似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风,把我们村庄团团围笼在南面。
自我记事起,北坡就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公园,也是我们孩提时期玩耍的游乐场所。
每年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风和日丽,万物苏醒。绿草茵茵,丛花崴蕤。杨柳泛青,春意盎然的时候。美丽的北坡,它更是我们村子里一道亮丽的自然景观园。
早春三月,桃、杏花儿率先粉墨登场露峥嵘,一花引来百花香,百花盛开春光美。
沟沟坎坎,河畔坡边。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美丽的杏花争先怒放。她们洁白无暇,美丽漂亮,一簇簇,一朵朵,一棵树,一扇坡。把被寒冷的冬季肆虐萧条的北坡装扮的花枝招展,分外妖娆、漂亮妩媚。紧随其后的野桃花,她们更是红艳艳,粉鲜鲜,争奇斗艳,竞相绽放。随着春风吹佛,摇曳摆动,不时地飘散出阵阵诱人的芳香,无数的蜜蜂蝴蝶飞来飞去采蜜忙。美丽的风景,迷人的春色,送给人们新春季节里,美不胜收的视觉大餐。
“他方唱罢我登台”。
五月初,洋槐花紧随其后,闪亮登场。满坡沟壑,茂密的洋槐林,她们像冬天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到是处白皑皑世界,一眼望不到边。春风徐徐,芬芳四溢,香气袭人。滋润心脾,沁入肺腑。
这时候,蜂农们不失时机地闻讯赶来。坡边、岐蔡公路边,支起帐篷,摆开了摊。沿坡到处堆满了四四方方的矩形蜂箱。勤劳的蜜蜂们密密麻麻从蜂箱里飞出飞进,异常繁忙。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精灵们,它们正在忙忙碌碌地辛勤地劳作,为这个世界制造着甜甜蜜蜜的大事业。
村民们也不失时机,踏春赏花浏览春色。他们三五成群,四六结伴。肩扛竹竿,手提拌笼,高高兴兴地去北坡采摘洋槐花。用新鲜甜蜜的洋槐花制作美味佳肴,尽情地享受春天里大自然,独特地恩赐与馈赠的饕餮大餐。
刚钻出地面的蒲公英,便迫不及待地绽放着金黄灿灿花朵儿,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不足一尺身高的牵牛花儿,四枝五叉上随便点缀着蓝格莹莹的花朵儿,形状奇特突兀,别具一格赛牡丹;叫不出名的小草,绿茵茵的为满坡铺上了厚厚的绿色地毯……
美丽的北坡,虽然不是公园却胜似公园,它更是天然的植物园。
孩提时期,我们一伙特别调皮捣蛋。
每天下午放学后,大家手提拌笼拿上铁铲铲,不约而同地奔向北坡。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挖小蒜、寻雪花苔;挖柴胡、采茵陈;拾地软,打猪草……用自己微薄的能力,为贫穷的家庭日常生活添砖加压瓦,贡献力量。
所以,整个北坡的坡上坡下,河边塄坎。东沟西沟,望向台,黄家窑,隐涛沟,大坡口,南坡寺……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身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大家每天乐于不疲,流连往返在家——北坡——家的道路上。北坡就是个聚宝盆,每天满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所需求。有求必应,要啥有啥。挖之不尽,取之不竭。
同时,我们还经常和北坡对面的曹交陵村里的小伙伴们发生“战争”。双方经常“骂仗”“交火”。“战争”非常激烈,也非常过瘾。
“战争”经常从“骂仗”起因。我们几十个小伙伴,站在半坡,面对雍水河对面的“敌人”,高声叫骂:“曹交陵曹,两头尖。家家户户把门关,有一家没关门,叫nia把……”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曹交陵的“敌人”很快就被我们的叫骂声所激怒。他们也好几十个人,蜂拥而至,大兵“压境”。跑步越过雍水河上的土桥,快速追赶我们。我们手提拌笼,跌跌撞撞,慌慌然如丧家之犬,仓皇向坡上逃窜。而“敌人”却穷追猛打,锲而不舍,直至追到北坡坡底(甚至半坡)。他们个个精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嘘嘘。方才站在一起,高声叫骂“杨柳村杨柳村溜溜坡,死娃朵脑煮一锅……”很解馋,也非常解恨。
由于我们居高临下,占据“天時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经常采取“猛虎下山”式的突然袭击。一边往下俯冲,一边用拌笼里早已准备好的料姜石武器,“噼里啪啦”掷下坡去,“打”得曹交陵“敌人”措手不及,纷纷抱头鼠窜。他们狼哭鬼嚎,屁滚尿流,狼狈的败下阵去,仓皇地逃回雍水河北岸。然后与我们继续对峙、对骂。大家循环往复,骂声不绝,交战不停,互相扯锯。常常以此为快,以此取乐!
这样的“战争”,每年“交火”数次。曹交陵村“敌人”经常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村的小伙伴们,则以大获全胜而感到非常开心。
天色大半已经过去,夕阳开始西下,双方交战方才停止。
大家这才想起自己要干的正事,匆匆忙忙在北坡采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野菜,中药材,猪草。傍晚时节,笼满心足。大家满载而归,打道回府。
以后的时间里,每天在去回学校的道路上,大家将此话题常常挂在嘴边,向同学们炫耀吹嘘,津津乐道。
六月以后,盛夏来临,骄阳似火,赤日炎炎,酷暑难耐。每天放学(或放暑假)后,我们一伙同伴,背上背篓,拿上镰刀。每天去北坡不是給生产队牲畜割青草挣工分,就是给自己家里割日常生活所需用之青柴。
每天下午,我们冒着酷暑,背着背篓下坡来到雍水河边,看见清澈见底的碧绿河水,一日继往地潺潺向东流去。水中鱼虾畅游,水面蜻蜓飞上飞下不停点水。河岸边杨柳依依,候鸟鸣啼。空气湿润,凉风习习。我们一伙三下五除二,迫不及待的脱光衣服,赤条条的“扑通”一声跃入河中,扎“猛子”、登背水……“扑腾扑腾”地畅游了起来。一切生活的艰辛与不如意,一切的烦恼与不开心。被洁净的雍水涤荡的烟消云散,杳无踪影。
远眺广袤的田野里,到处是麦浪翻滚,金灿灿麦子成熟了。这时候我们村里北坡的杏儿也黄了,野桃也点缀上了鲜艳的红颜色。大人们忙于收获庄稼,无暇顾及。我们小伙伴们便成群结队,来到北坡,打杏摘桃,尝鲜品果,不亦乐乎。
中秋节来临的时候,北坡里大队林场的苹果园里的苹果,硕果累累,压弯枝头,香气扑鼻,诱人垂涎三尺 。可是,管理果园的大叔们极像开封府里的包大人,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秉公办事。看管苹果园如看管自己的金钱包。他们日夜轮守,一丝不苟。没有大队领导批示,他人一律莫要临近果园。人们觊觎偷窥,望果解馋。
但是,眼见美味的苹果就在眼前,大家却无缘享用,实在与心不忍,欲罢不能。
俗话说:“猴也有打盹的时候。”
不安分守己的我们,三五人如此这般一谋划。夜幕降临,看管果园的大叔们疲惫不堪,他们很快进入梦乡。呼噜声如雷灌耳,此起彼伏。凌晨一两点钟,我们几个便悄然出村,披星戴月,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溜进苹果园。干净利落得每人摘满了一布袋苹果,于黎明前偷偷地返回到家里,与全家人尽情品尝苹果的甘甜与美味。
除此以外,东沟里的核桃和柿子、软枣、酸枣,也逐渐进入成熟期,这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的采摘的囊中之物。我们经常会不失时机的结伴采摘……
“一场秋雨一阵冷”。
随着一年连绵不断的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无情的秋风瑟瑟刮着,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到寒冷的冬季。所有的乔、灌木飘飘洒洒落叶归根,北坡一片荒凉萧条的凄惨景象。
唯有南坡寺坡上的苍翠的松柏参天挺拔,巍峨屹立。它们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密不透风。偶尔还有几只野鸡、喜鹊鸣啼、撒欢,嬉戏追逐,上蹿下跳,充满生机。
坡边佛教古刹——南坡寺,镶嵌在陡峭的山坡边上,蔚为壮观。远远望去,苍松翠柏,与寺院大门、佛塔、殿堂交相辉映,肃穆而恬静。佛塔上的铃铛,随风摇摆,“叮叮当当……”有一声没一声,不断地传向远方。
南坡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村子的西北角。为村民们祈福,为大家护佑安康!
穿北坡而过的岐——蔡公路上,依旧车水马龙,异常繁忙。超长的大货车满载着沉重的煤炭、货物,从北向南爬在北坡上“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蹒跚的行进着;从南往北行进的小轿车风驰电掣般冲下北坡,潇洒利落的往岐山方向跑去……
岐蔡公路,家乡交通运输的生命线,国计民生的黄金线。它永远是那样的繁忙,那样的让人不可思议的从北坡穿插而过……
美丽的北坡,你是杨柳村村民的福地,你也是杨柳村村民的后花园!我们世世代代与你同呼吸,共命运,相依相偎在一起!
作者简介:
魏居良,农民,高中文化,现年66岁,雍川镇杨柳村。文学爱好者,曾经多次为省电台、县广播站、网络平台撰稿,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轶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