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棉手套
韩胜勋

其实那是一副样式很老套的棉手套,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单一的天蓝色,只有拇指和四指一体的两个指套,简易而肥臃,早已经随着飞逝的时代离开了我们的生活,可它让我铭记了一生。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我在位于天坛北门的北京十一中上中学,家住在永定门外的工地村,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南站附近,两地相距十几站地。学校上早自习,需要早七点到校,家境好的同学花两元钱打一张学生月票,乘车上学。而我自幼丧母家境不好,买月票是不敢奢望的事,只能步行。到校需要一个多小时,年少的我偏又贪睡,常迟到,怎么办?于是我挖掘自身潜力,用脚丫子抢时间,——开始了跑步上学。夏季是最幸福的季节,跑出一身汗,不一会儿就干了,冬季最难熬。那时的北京冬季比现在冷,可谓滴水成冰,早晨又是白天最冷之时,我没有厚实的棉衣,走出家门如同进了冰窖,缩着脖子揣着手,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团儿,跑起来身体就暖和了。但我的手由于裸露在冷风中,无论如何也暖和不起来,就像是身子在春天,而手依然留在冬天。冻得裂出一道道口子。由于需要连续跑步20多分钟才能到校,每次都会大汗淋漓,坐在寒冷的教室上课,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变得冰凉,让我不敢挨身,脚上的鞋磨得透底,双脚被冻得失去知觉,以现在来说,就像冰箱里的萝卜,里外都凉透了。更是跑步时书包总在身后晃荡,需要一只手侧身按住,长期这种姿势,使正在发育的我,肩膀竟然歪斜了!缺少关爱的生活,使我的心灵遭受极大痛苦,我感觉自己像野草一样茫然无助,性格变得自卑,变得内向和抑郁。和同学在一起时最怕提到母亲,一次在学校吃午饭,一位同学说:我妈老怕我不够吃,老怕我吃不好。就是这样极平常的两句话,竟像针一样刺到内心,泪水一下子涌满眼眶。一天,我发现课桌里竟然有一双棉手套,还有一张纸条,大意写着:送你一双棉手套,上学路上戴,署名是孙家兰、程金荣两位女同学。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把手套握在手里,绵绵的手感验证了真实。原以为大家在一个教室各自学习,互不相干,没有想到同学会向自己伸出援手。那一刻像在寒冷中突然遇到了阳光,暖流涌遍全身!那是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自己能动手做就不会花钱去买,许多女同学都会针线活儿。从手套的针线上看,她们的手艺还不错,我甚至想象出她们在灯下缝制手套的情景。学校男、女生界线分明,很少来往,平时我们也没有什么交流,所以颇感意外,一定是我手上的冻伤暴露了我的秘密,引发了她们的恻隐之心。 我本质上是不善言辞的人和羞涩的人,竟然没有勇气去面谢,仿照她们的方式用纸条写了一个答谢,悄悄地放在了孙家兰的位子里。该怎样写呢?费了一番心思,当时正在学一篇课文《苛政猛于虎》,文中讲了孔子过泰山侧发生的故事。老师说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美称,我从中得到灵感,便写“泰山巍峨高万仞,来之礼物重千斤”,后边还有两句记不清了。虽然我与孙家兰和程金荣同学同处一个教室,虽然我每天都戴着这双棉手套上学下学,每天也都会见到她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都没有提起这件事情。自从有了这副棉手套,我的手再没有受冻,戴上它心中总是暖暖的温情,好像同学伴在左右,少了几分孤独。可以说,在我经受磨难的学生时期,这副棉手套成为了珍贵的情感保温层。 后来我退学参加工作,孙家兰和程金荣同学上山下乡去了农村,断了联系。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她们,每每想起来就会自责:同在一个班里,为什么事后不去面谢呢?遇到老同学我总会打听她们的下落,总想有机会把当年没有说出的话,当面说出来。终于等来了机会,那是知识青年经过半个世纪的上山下乡生活返城,一番联系后,真的找到了孙家兰和程金荣同学,时隔55年,我们都已鬓发斑白,我迫不及待地向她们提及手套的事情,要把积攒了半个世纪的话倾倒出来,没有想到程金荣一脸诧异问:有这事儿?——完全忘记了!孙家兰则说:嗨呀,这么点小事儿,怎么还记着!怪我小题大做。竟然是这样!我铭记了一生的事情,在她们那里却风淡云轻。然而这却更彰显了同学情谊的纯真!岁月如梭,历水经年,在人生旅程中我戴过皮手套、人造革手套、绒手套等,虽然都比那副棉手套时尚华贵,但戴过后就扔到一边,再没有什么记忆。而那副棉手套虽然早就不在了,却一直守护着我的心灵。一次我遇到两位外地的老年夫妇,他们说钱包丢了,买车票的钱都没有了。我马上给了他们几十元钱。有位朋友说:许是骗你呢,太傻了!可如果没骗我,我岂不是太无情?他不知道:在我内心深处有这副棉手套的重量,对于困境中的人我不能漠视。历经岁月沧桑,我感觉那副手套的温度仍在,一直伴我前行。是的,它的样式虽然早就不合时宜,却有永远不过时的风韵;明明它已经失去,却依然在我心。。。。。。

韩胜勋简介:1950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韩老师讲故事》、《孝心少年风采录》、《韩老师朗诵诗选》等文学著作。是中国钢铁行业歌曲《钢铁工人之歌》、中国最大的校歌——全国300所红军小学共同的校歌《红军小学之歌》的歌词作者。曾担任北京特殊钢厂电工、首钢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节目编导、我国大型公益项目——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宣传部长、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大型演出总撰稿等。

灵魂主播简介:
梅子 北京人 曾任福州军区文工团话剧演员,北京企业有线电视台编辑和播音员。爱好文学和语言艺术。曾多次为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学节目配音播音。2018年,在全国诵读联合会和为你诵读等大型平台联合举办的全国大赛中获得“杰出诵读艺术家”大奖。近期在北京市昌平区首届朗诵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