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木本植物,尽管国内多数人对它的了解还很浅薄,但它对整个欧洲文明尤其是地中海文明的形成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是被人们誉为“圣树”的油橄榄,用它的果实冷榨而成的橄榄油被人们誉为“液体黄金”“美女之油”“油中皇后”。
油橄榄的起源与传播
油橄榄是世界上种植量最大的果树之一,其种植面积比苹果树、香蕉树、或者芒果树的两倍还多,仅次于椰子树和油棕榈。它是一种自交不亲和(必须要跨品种授粉才能产生种子),依赖扦插才能大规模繁殖(用种子种出的油橄榄无法保持母本的特性)的娇贵树种。没有人知道第一棵油橄榄树诞生的确切时间,但有史可循的油橄榄发源地在地中海沿岸。作为一个物种,油橄榄树在地中海沿岸的存在已有很久的历史。在意大利中北部的里窝那附近,发现了距今2000万年前的油橄榄树化石。考古发现在克里特文明时代米诺斯王宫遗址中有许多存放橄榄油的陶罐和榨油的石具,壁画中有描绘当地人用橄榄油祭神的场面。由此推断,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油橄榄树已开始在克里特岛栽种。后来,从那里传播到地中海东岸闪族人聚居的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公元前1800年前后,随着希腊的强盛与对外扩张,油橄榄树逐渐传播到地中海北岸与西岸的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公元前9世纪,生活在现今黎巴嫩一带的腓尼基人发展航海业,把油橄榄树种带到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北非国家。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油橄榄树已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普遍栽种的树木。公元8—14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对橄榄树的种植以及橄榄油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传播到了西班牙。16—17世纪欧洲人征服美洲时,西班牙人将油橄榄树带到了现今的美国、秘鲁、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地栽植。大约在公元8世纪前后,来往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从波斯(伊朗)将油橄榄引进到了中国,在唐与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的达逻斯战役后,被俘的杜环于公元751—762年间遍游了当时的黑衣大食国全境,他在所著的《经行记》中描述大食国的油橄榄时写道“又有荠树,实如夏枣,堪作油,食除瘴。”唐代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齐墩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叙利亚),拂林呼为‘齐虚’。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今敦煌西北)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芝麻)也。”这种如“芝麻”一样出油的果实,唐人用来除疥癣,极灵验而价昂。在元明之际的《回回药方》里转引阿拉伯古方,有多处油橄榄的用药记载;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宜兴编著的《清文补汇》一书中也有类似《酉阳杂俎》关于油橄榄的用药记述。这些资料足已说明,自公元8世纪油橄榄被引种到中国后,始终是小规模的零星种植,没有形成气候。中国栽培油橄榄的历程漫长而艰辛,充满了探索。解放后,1956—1959年,我国科研单位接受国外赠送,引进了少量油橄榄苗木及种子进行试验;1964年,中国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苗木一万零八百株,分别在八个省十二个引种点开展试种;1978—1987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助,中国林科院负责技术指导,在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油橄榄发展项目;1990 年前后,在甘肃省武都县建立了7公顷的油橄榄示范园和一座橄榄油加工厂,培育油橄榄苗木50万株,进行了有目的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发展。截止目前,我国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120多万亩3200多万株,年产鲜果6万余吨、初榨橄榄油7000吨左右,全国现有橄榄油加工企业30家,初榨油生产线35条,年总加工能力已达5万多吨。
油橄榄的神话与传说
油橄榄从一开始就与很多的神话传说有关,富有传奇色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橄榄树被认为是肥沃之树,是和平、生命的象征。妇女们来到橄榄树下睡觉,希望能够生育。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众神创造历史时都离不了橄榄树的踪影。《圣经.创世纪》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说:由于偷食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愤怒万分,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除诺亚一家人以外,亚当和夏娃的其他后代都被洪水吞没了。之后上帝顾念诺亚和方舟中的飞禽走兽,便下令水势渐渐消退。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放出一只鸽子,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鸽子飞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枚橄榄枝,带给人们洪水消退和上怒平息的喜讯。后世的人们便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推翻父亲成为神王后,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预言他会被妻子墨提斯所生的子女推翻。宙斯害怕预言成真,就把怀孕的墨提斯整个吞入肚中。之后宙斯头疼难忍,包括药神阿波罗在内的所有山神都试图对他实施一种有效的治疗,但结果都是徒劳的,于是就叫火神劈开他的头颅。随后就见披甲持枪的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中跳了出来。因为雅典娜的身上集合了母亲的智慧和父亲的威力,所以她既是智慧女神,又是战争女神。但她与战神阿瑞斯不同,她代表了战争的智慧与计谋。在特洛伊战场上,雅典娜曾经将战神及其情人爱神打得屁滚尿流。希腊城市雅典的名字就来自雅典娜的名字。传说,希腊人在爱琴海边新建了一座城。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想成为这座城的保护神,互不相让。宙斯裁定,每个人给这座城市送一件礼物。谁的礼物被市民选中,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的礼物是象征战争的白马,而雅典娜的礼物则是象征和平和财富的橄榄树。雅典人选中了橄榄树,于是雅典娜就成为了雅典的保护神。在雅典的卫城上,至今还残存着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物——崇拜雅典娜女神的帕耳特农神庙。在远古神话中,雅典娜是女天神,是乌云和雷电的主宰者,丰产女神,和平劳动的庇护者。是她教会人们驯养牛马、制造车船;她赐予世人犁和耙、纺锤和织布机,因此被认为是妇女劳动尤其是织布技术的保护者。她有一个别名叫厄耳伽涅,意思是女工。她又是科学的庇护者、智慧女神;她赐予人间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橄榄油与宗教礼仪
历史上,橄榄油对古老的原始文明以及不少宗教组织而言都具有形形色色的神圣价值。在祭祀活动与庆典仪式中橄榄油一直被当作纯洁、和平与虔诚的象征物。自开始人工种植之时,人类就认为橄榄树是一种神圣的植物,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与长久的生命力从而崇拜它,而从橄榄果中榨出的橄榄油就更被人类当作神圣植物的精华,当作神赐予人类的一件纯净而闪耀的礼物。在《圣经》出现前的宗教活动与庆典仪式中,人们用橄榄油供奉众神,以祈求获得各种特别的恩惠,比如获得富足的丰收,停止近邻的纷争,保佑子嗣的健康等等。在地中海各国的宗教经书中,有很多油橄榄和橄榄油的描述。有人曾作过统计,仅《圣经》一书“油橄榄”出现的频次就超过二百。在《新约》以及描述基督生平的故事里,对橄榄树的描述可谓比比皆是:耶稣受难之初进入耶路撒冷时,便受到了手持橄榄枝人们的热烈欢迎,临终前曾在橄榄园做祈祷,罹难时十字架是用雪松木和油橄榄木制成,死后葬于油橄榄林地中。橄榄树与橄榄油重要到以至于摩西规定,在采摘橄榄果的季节里,橄榄种植园的工人们可以免除兵役。在《古兰经》中,也有二百多处讲到了“油橄榄树”,不过《古兰经》将它描述成一种“神树”—“它的油未得光火照耀便已熠熠发光。”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中,曾谈到埃及人惧怕的七大天灾之一,就是橄榄树因遭受自然灾害而生长不好或严重减产。因此,古埃及人每年都要为橄榄树的保护神——瓦伊什多斯和阿巴尼斯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她们保护油橄榄丰收。古希腊城邦曾对“圣树”的保护管理、果实征收立下了严厉的法规,随便挖掘或者砍伐“圣树”,将会得到严厉的制裁,甚至会被判处死刑。据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任何人掘出或砍断一株橄榄圣树,就要受到阿勒俄琶菊斯议会审讯,如有罪则处以死刑。”后来,死刑虽然废除,但破坏圣树的人要被处以流放或财产充公的处罚。信奉犹太教的古希伯来人也有一条法律,禁止毁灭挂果的橄榄树,即使是敌人栽种的也不例外。所有保留了传统盛典仪式的基督教信仰体系都将橄榄油当作圣礼用油,并且涂油礼的各种仪式对神圣的橄榄油还有不同的分类:“病患之油”用来为生病与临死之人涂油;“圣油”或“传礼油”是将橄榄油与香膏或香薰油混合在一起,用于为新教徒举行洗礼或用于神职人员的任职仪式。涂以橄榄油象征着将神圣荣耀加之于接受涂油礼的人,而香膏、香脂的芬芳代表着基督教徒三德的芬芳。在希腊的东正教中,人们信奉橄榄油能传递神的旨意,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洗礼之后都要进行敷圣油仪式,用含有香液的橄榄油渍抹于受礼者的额、眼、鼻、嘴、耳、胸、手、足,每抹一处便诵念:“圣灵恩赐的印记”,之后便在有橄榄油的水中清洗三次。因橄榄油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发出动物脂肪的臭味,因此古代的富裕阶层都使用橄榄油照明,这是特权的象征。在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橄榄油是教堂燃灯的专用油,当时还流行油灯占卜—在天黑以后点上橄榄油灯时,头戴橄榄枝环的占卜师,用两眼盯着火苗,过一些时辰便闭上眼睛,在光明和黑暗交替的瞬间,占卜师眼里会出现不同的形状,于是就利用灯光的不同来占卜吉凶。当占卜师认为他已经和神会晤完毕,从神那里得知未来吉凶时,便睁开眼睛回答求卜者的提问。古埃及人还用橄榄油作为许愿灯的燃料。在公元前980—715年,用橄榄油沐浴和为木乃伊带上橄榄枝花冠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如果你有机会参观法老墓就可以看到这些装饰物,可谓是古埃及贵族的一种丧葬风俗。古罗马人用橄榄木制造神坛,但是绝对禁止用橄榄木作为燃料。古代以色列国王大卫和所罗门,非常重视橄榄树的栽培,他们设置警卫,日夜看守橄榄园和储藏橄榄果的仓库,确保圣树和圣果的安全。
油橄榄与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希腊的奥林匹亚而得名。传说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英雄珀罗普斯首创的,中断后由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恢复。在每次的运动会结束时,依据比赛的名次不同获胜者将被戴上不同的花冠,获得冠军的人将戴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亚军将戴上芹属枝编制的花冠,季军则被戴上云杉枝编制的花冠。油橄榄在古代奥运会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每当奥运会举办期间,便要在神庙中用神圣的橄榄油点上长明灯,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都要用橄榄油涂抹身体。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了1500年之后,法国人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并于1894年成立奥委会,1896年在希腊的雅典城举办了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924年举办了首届冬奥会,1960年举办了首届残奥会,2010年举办了首届青奥会,2012年举办了首届青冬奥会。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在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颁发给运动员的奖牌正面是古希腊“万神之父”宙斯的头像,宙斯用右手托着地球,地球上站着手持橄榄枝的胜利女神尼克,图注上标示希腊语“奥林匹亚”;奖牌背面为雅典卫城遗址,印有希腊文“1896年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突出了古代奥运会“争胜、和平、友谊”的思想,这款极富雅典特色的奖牌成了奥运奖牌的鼻祖。从此之后,橄榄花环成了对体育竞赛中获胜者的奖赏,它象征着智慧、和平和胜利。现代奥运会的圣火取火仪式也与橄榄枝有关。雅典最高女祭司在采完奥运圣火之后,一个男童将会在女祭司的带领下来到一棵橄榄树下,将树干上的一枝橄榄取下来。男童手拿橄榄枝引领众祭司走向古竞技场。女祭司大声朗诵“阿波罗,太阳之王,光之化身,你的万丈光芒点燃了这神圣的火炬,为盛情的雅典之城。伟大的宙斯神,将和平降临给所有的人民,将橄榄枝戴在神圣竞赛的胜利者头上”。接着,男祭司将表演奥林匹克传统的体育项目,并用橄榄枝组成五环标志。比赛的胜利者头戴橄榄枝,被众人簇拥着离场。然后,最高女祭司点燃火炬,男孩把橄榄枝递给她。最后,女祭司点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同时把橄榄枝也传给这名火炬手。根据规定,如果最高女祭司没将橄榄枝交给火炬手,火炬则不能传递,橄榄枝是绝对神圣的。当2004 年第二十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它的起源地雅典举办时,奥运会的标志就是环绕的橄榄枝。雅典奥运会的冠军,除了获得金牌外,同时还戴上了橄榄枝。据说这些橄榄枝是由一名双亲健在的 12 岁儿童用纯金刀子从“圣树”上割下来的。希腊人认为只有这样的橄榄枝才是最尊贵、最神圣的。
油橄榄与文学艺术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首由三毛作词、李泰祥谱曲、齐豫演唱的歌曲《橄榄树》,唱红了大江南北,多年来经久不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歌词里写到的橄榄树,就是她丈夫荷西的故乡西班牙的一种常见树——油橄榄。虽然油橄榄的形象在我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很少出现,但在欧洲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圣经》中记载了很多种树木,每一种都有它的独特用途,且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四种——葡萄、无花果、油橄榄、香柏。油橄榄树是圣地的特产,在其山间斜坡中随处可见,在耶路撒冷附近,橄榄树丛生成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橄榄树的叶面呈深绿色,背面呈灰白色,五月开花,六月结果,八月采收。在《圣经》中,橄榄树是光辉美丽、茂盛健壮、多产丰收、欢欣鼓舞的象征。作为“圣树”上的枝条,橄榄枝在古代地中海文化中有多重的含义。在《圣经·创世纪》的“诺亚方舟”故事中,橄榄枝就已经成了和平的象征了。著名画家毕加索曾创作了多幅和平鸽口衔橄榄枝的简笔画,为大众所熟悉。在国际上的许多重大场合,为了表达和平友好的愿望,总有摇橄榄枝或放飞和平鸽的场面出现。或许是因为橄榄枝的神圣意义,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又成为“王者荣耀”的象征物。考古工作者在地中海地区发掘出古罗马时期的橄榄枝金冠,推测就是戴在某位“王者”头上的。有一块制作于十七世纪的金怀表,图案上头戴橄榄枝的就是古罗马“后三巨头”之一的安东尼,他正向埃及艳后求婚。可能就从那个时代开始,橄榄冠的“王者”含义开始彰显,而且这一习俗,至少延续到了拿破仑当皇帝的时期。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众神之王宙斯总是以橄榄花环为装饰。橄榄树在地中海沿岸被认为是知识、智慧、富裕、和平、健康、力量和美的象征,还被赋予了“童贞”的意义,据传说,赫拉准备引诱宙斯时,身上总是涂满了神圣的橄榄油。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希腊的新娘在结婚时,都会佩戴或手持橄榄叶。从远古到今天,从物质到精神,油橄榄始终是地中海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哲人、诗人、作家,都曾深情地歌咏过它。油橄榄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从梵高到毕加索都曾多次将油橄榄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家但丁在《神曲》中描写他的爱人贝雅特丽齐时这样说:“戴着橄榄枝的花冠,遮着白面纱”;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在其巨著《堂吉诃德》中说:“当橄榄展现翠绿、油金、黑亮的果实时,那将是你一生中见过最和谐的景致之一”;获得 197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大利诗人蒙塔莱则说,自己迷恋橄榄树的飒飒声,“犹如蝴蝶被蛛网缠住”,可见其痴迷程度。油橄榄树根系深入地下,树干相互缠绕,面对狂风暴雨的侵袭仍屹立不倒,这一形象就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诗人的灵感,创作出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橄榄油与美容护肤
橄榄油是油橄榄鲜果经物理冷榨后,油水自然分离得到的果油,未经任何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完全保存了各种天然营养成分及其活性,可直接饮用,也可用来烹调食品,还可用来美容护肤、保养高档家具及高档首饰。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是把橄榄油誉为“液体黄金”的第一人,在其作品《伊利亚特》中多次提到油橄榄树。之所以将橄榄油誉为“液体黄金”,是因为那时的人们已经发现了橄榄油具有极佳的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调用途。科学研究证明,橄榄油可以滋润皮肤、除皱、护发、润唇、减肥、护足,因而被誉为“美女之油”。橄榄油用于护肤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古埃及人用橄榄油作为保健护肤品,甚至药品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用橄榄油软膏来润滑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涂满病人身体来祛病,用橄榄油来沐浴。在公元前980—715年,用橄榄油沐浴的作法已很普遍。据传说,古希腊爱神维纳斯、古希腊爱情女诗人萨福都曾将橄榄油用作化妆品美容。历史上的绝世美女古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除天生丽质外,使她美上加美的就是橄榄油。每天早晨她总是很细致地把橄榄油擦遍全身,细嫩光滑的皮肤,乌黑发亮的头发,是她使凯撒大帝着迷的重要原因。在西欧古画和埃及金字塔壁画中,各种美女出现的场面,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美女的身旁总有一位小心翼翼地捧着陶罐的侍女,罐内盛的就是神秘的橄榄油。可见,橄榄油与美女生活已密不可分。在现代的健美比赛中,参赛者也常常用橄榄油涂抹全身,不仅可使肌肉线条清晰,还可使皮肤进一步细嫩,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舒畅,增加皮肤的弹性和韧性;尤其是在涂抹橄榄油后,肌肤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能为你赢得好的得分。喜欢“日光浴”的人们,为了防止强烈的紫外线灼伤皮肤,也常常用橄榄油涂抹全身,起到保护作用。现代人们生产的美容化妆品中,橄榄油也是产品的重要成分。可以说,橄榄油是靓丽美女的“神油”,一部橄榄油的历史,就是一部健康史、美丽史。
橄榄油与健康生活
早在公元前400 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发现了橄榄果拥有强大的抗衰老功能。他以橄榄为药方,治疗溃疡、胆囊、肌肉酸痛等病症。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视橄榄为“伟大的治疗剂”。诗人维吉尔曾在其史诗《阿涅埃斯纪》中这样评价橄榄树“依着果实累累的橄榄树枝,人们得以净化在永恒的健康中”。科学实验证明,橄榄油中富含维生素A、D、E、F、K等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是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用油。地中海沿岸的居民由于长期食用橄榄油,成为世界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发病率最低的地区。在国际上,橄榄油有四大公认的功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防止动脉硬化;促进婴幼儿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预防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胆囊炎等;润肤与抗衰老的美容功效。它被当今的医学界认为是最益于健康的食用油。 橄榄油因其抗氧性能和含有很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时其化学结构仍能保持稳定,因此能反复使用,是最适合煎、炸的油类;橄榄油也适合用来烧、烤、熬,使用橄榄油烹调时,食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清晨或晚上可直接口服特级初榨橄榄油;用橄榄油调拌各类荤素菜及面食,可使菜品和面食色泽鲜亮,口感清香滑爽。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平均寿命超过了77岁,女性超过了80岁,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而被称为长寿岛。该岛居民患病率极低,尤其是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病和肿瘤明显少于其他地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是其他地区的1/20,肿瘤发病率仅是西方国家的1/3。岛上几世同堂家庭屡见不鲜,高龄老人多于其他地区,而且男女寿命差距也小于其他地区,说明长寿在这里具有普遍性。世界各国医学家研究这一现象后,普遍认为岛上居民长寿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大量摄取了当地所产的橄榄油。研究表明,橄榄油中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角鲨烯、多酚化合物、黄酮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阻止血栓形成。这些不争的事实,都在印证一个普世公认的结论——橄榄油是一个极具营养、保健功能的上等食用油。
尾 声
这里介绍给大家的油橄榄文化知识仅仅是凤毛麟角,从其中你可窥见枝繁叶茂的油橄榄文化之一斑。新中国发展油橄榄事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目前正处在蓬蓬勃勃的发展时期。但回顾这段历史有心酸、有汗水,也有丰收的喜悦。相信在我国油橄榄事业的发展中将会同步产生独具中国特色的油橄榄文化,我们正拭目以待。
本版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寒冰,原名仲金瑚,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现供职于甘肃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公司。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论文、集邮文章等数百篇。现为《当代先锋文学》驻站作家。“中国当代文学最杰出作家(诗人)排行榜大奖”第六名获得者。《当代先锋文学》2019秋冬卷、2020春之卷重磅作家。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王笔正(书法家,诗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