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钢笔勾起的回忆
文/牛伟毅
家里二楼有个小库房,昨天上楼找寻几张老照片,在尘封的抽屉中突然发现了一支钢笔,手握钢笔思绪飘飞到了遥远的从前……
1975年我上小学五年级,一天,天降瑞雪,我二爸从部队回家了,二爸穿着一身绿军装,英姿飒爽的样子让我突然萌发了长大也要当兵的想法。二爸的上衣兜里插着一支崭新的钢笔,当他坐在登子上和家人说话的时候,我顺手抽出了二爸的钢笔,拿在手上不停地把玩着这支[永生]牌钢笔,他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便豪爽的说: “笔就送给你了。”哈哈!拥有钢笔的迫切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有了这支钢笔,我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我在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爱写字的我更爱写字了。我现在能写一手比较好的钢笔字,是上学时热爱文学,勤写勤练的结果。现在钢笔不流行了,时兴油笔,中性笔。它们虽然式样繁多,价格也便宜,但我总觉得用中性笔写字不得劲,字迹太细,看着别扭; 用油笔写字不圆滑,缺少苍劲; 只有用钢笔写字能流畅应手。
我上初二时,某天中午吃饭的间隙,偶然看见学校门口围了一圈学生,出于好奇,我走出校门以观究竟。原来是个中年人给钢笔上刻字,他上衣口袋别了三支钢笔,他抽出钢笔让学生们观览,一支钢笔上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支钢笔刻着“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另一支钢笔上刻着巨龙腾飞的图案。大家看着金光闪闪的样笔,纷纷将自己的笔递给艺人。那个年代的钢笔都是塑料笔身,刻字人用刻刀娴熟的刻画着,刻毕用嘴吹掉粉末,涂上金粉油泥,然后用软布擦抹干净,分分钟的时间一支光彩夺目的钢笔就递到了小主人的手上。我花了三毛钱,艺人在我的钢笔上刻了“学无止境,学而则优"八个大字,并在下角用小字刻上了我的名字。妙!刻上字的钢笔真是锦上添花。

上高中其间我又买了一支记不起名字的钢笔,用了一年多,笔尖就变钝了,笔头变纯书写便不流利。快毕业那一年我买了一支[英雄]牌钢笔,用名牌笔书写就是不一般,可以用“得心应手"四个字来形容。那一年的春天,部队来西吴中学招收飞行员,我积极报名。学校70多名学生经过初选,有9名学生第二天去县医院作各项体检,一天下来,只有我和张结实被筛选上了。隔了二天,我俩人去了咸阳军分区,当天全咸阳市被海选上的学生有30多名,经过军医非常严格的检查和智力测试,我在最后一关嗓子的检测中,被认为不合格,带队领导让我不要回家,就住在军区招待所,第二天在复查一次。首长认真的对我说: "是飞行员的苗子,尽可能都要录取。”第二天军医给我嗓子涂了一些药水,麻麻的感觉,又详细检查了一番,他说当飞行员的嗓子必须非常好,因为要和地面时刻保持通话联络。可叹我在这一关未能过关,虽然医生赞扬我的体检表上的钢笔字写的漂亮,但惋惜的说: 你落选了。这一次招收飞行员,西吴中学唯一被录取的是张结实同学。
82年我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边防通讯连的文书。当时部队考军校文理不分科,我是学文科的,指导员韩振林让我报考军校,我因偏科放弃了报名。84年同年入伍的王建辉考上了军校,我在莽莽昆仑山戍边,这里条件艰苦,除了军人和军营,便是望不到尽头的雪山,艰苦的环境,自然没有什么礼物可送战友,王建辉接到通知下山时,我便把我从家乡带来的一个笔记本和我的[英雄]牌钢笔送给了他。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在部队当上营长的王建辉,转业到地方土地局,现已退休。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我们兴平战友如今相聚频繁,每次酒至半酣,似醉非醉的王建辉总拉着我的手,情绪激昂地说: 老牛,当年你送我的笔记本和钢笔,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咱俩的感情是无法言表的!
2020年4月


牛伟毅,原名牛修建。陕西兴平人,退伍军人,喜欢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发感情。《昆仑情》、《母亲》、《红旗飘飘》、《悠悠岁月》等作品发表于几家文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