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牛山我家乡》
散文·四丫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乡,敖牛山下它克吐村,我的出生地。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
村子不小,有上千户人家,八个生产队,从南到北排列:三四二一五六七八生产队。像一条圣洁吉祥的哈达,落在宇宇莽莽层峦叠嶂的高山脚下。
由于,各个生产队地理位置,决定每个队社员经济收入。三、四队地好社员年龄小,日子富余。一二队地质条件不好,社员年龄偏大,日子困难,五、六队,劳动力和地质中等,日子还好。七、八队,有一部分洼地靠河边可种水稻,人少地多劳动力年轻,全村最富裕的队。
我家一队,全村最穷,父母儿女多,最困难队贫穷人家。即使这样,父母没放弃对子女培养,教育,比如:读书,做人,做事,各种礼仪。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仁义礼智信,忠孝德勤爱。家父读书人,写一手好文章,琴棋书画,剪纸,篆刻,制作手工艺品,东北大鼓,唢呐,笛子,二胡演奏,打快板信手拈来,摔跤全村没人可赢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没人能唱过他,身体好农家活不在话下,双撇子割地,谁都不行。父亲独到手工粉条制作技术,方圆百里出名。母亲没有读过书,因没有文化苦恼,深知文化的重要。她的大智大慧,远见卓识,可称得上当地颇有名气的:思想家教育家,慈善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认识家母的人都这么说,我没夸张。
为供养孩子读书,父母亲吃很多苦。
中心校,我们家孩子最多,连续十几年五个人在校学习,交书学费难,舅奶奶和大舅舅帮助解决。她们是亲舅妈和亲外甥,三队社员地好工分高,舅奶奶和大舅舅省吃俭用,攒点钱借给我们做学费。
每逢开学,舅奶奶和大舅舅,忙完家里活,抽空到家来送书学费,一年两次,每次来,父母像迎接贵宾,所有孩子跟客人打招呼,到外头去。真像两国会晤,足够礼仪,足够热情,足够正式,足够隆重。沏茶,倒水,卷烟,坐到家重要位置,特别威严。
初中毕业考入高中,也是一队唯一高中生,舅奶奶和大舅舅,年纪大帮不了我们读书。三哥高二,弟弟来年考高中,大妹,小妹读小学。
一天挖菜回家,走到门口听父母说话,开学书学费没有着落,站住没进屋,父亲吸着烟,长长叹息说:“要不四丫头别念了,两个儿子供出来吧。”母亲没吭声,过一会说:“让她念吧,谁能念到那就供到那。闺女儿子孩都是爹娘的心头肉,学费我张罗,”父亲又叹口气,把烟掐灭。
那年秋雨大,又赶上连雨天,白天不怎么下雨,母亲忙着秋收,晚上,顶风冒雨连续七天借到十元钱,最后一天晚上,母亲一双布鞋,被泥拽掉鞋底,到家两只脚脖只挂着鞋绑,衣服淋透满身雨水,脚也划破流着血,妈妈丝毫没有感觉到冷和脚疼,特别高兴,自然自语说:“明天你们五个人都能上学了,孩子都能上学。”这些年,每当回忆起那一幕,心碎!这种心碎做为自己人生的动力,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精神力量。
七十年代,在老家乡亲们之间,互相帮助,借米,借柴,借油,借菜,米油菜柴自家产,好办,互相串换一下也是常事,借钱真是太难,没钱。
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做临时工,到知青队,后来考上教师。母亲告诉我们抽空回老家看看。为完成父母亲心愿,我休暑假跟母亲一同前往,临行前母亲把我们读书的经过告诉大家,这些年舅奶奶和大舅借给你们书学费,到年末哥哥姐姐邮钱还给人家。母亲说:“知道你们现在没有余钱,工作了再困难也比当年好过,看望舅奶奶和大舅舅是大事,他们老了不看来不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你们读的书里边,应该告诉这个道理。”回家的第二天,看舅奶奶和大舅舅,舅奶奶老很多,慈祥和蔼面容,就是特别亲,特别喜欢她,舅奶奶说:“这些孩子不白疼,让人想,让人心里暖和。”舅奶奶坐两个小时,从舅奶奶家出来看大舅舅,她们住前后院,顺路。大舅舅话少,小时候,见面微微一笑,特别严肃,不怎么说话,这次见到大舅舅,他挺能说,说话特别有水平,像写好作文一样,思路清晰,重点要点突出,还有很多人生哲理。其实,大舅舅特别有思想有深度的人。
第二次回老家,我和先生一起看忘舅奶奶,舅爷爷去世,舅奶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好,跟我们说好多好多话,有希望有回忆,有想念有关爱。我们又去看大舅舅,他住舅奶奶女儿家,他不太见老有些驼背,精神状态很好,他见到我们特别高兴,给我们讲很多道理,做人做事,包括学习工作,我们临走时他说:“谢谢来看我,这不是我自己的家,没法留你们吃饭,过意不去了,过完年,我去养老院,以后见面机会少了。看着大舅舅眼睛流露出淡淡忧伤,我心一揪脑子一片空白,为什么?多年后才明白,大舅舅为何去养老院。
成家后,忙于工作,多年没有回老家,通讯不发达,后来知道,舅奶奶和大舅舅都去世,非常非常难过,非常非常不舍。
我们的童年,学生时代,艰苦岁月,舅奶奶,大舅舅,帮助完成学业。还有很多乡亲们,接济口粮,推碾拉磨,挖菜栽秧,瓜果梨桃下来,送给我们大家吃,夏锄忙种,秋收冬藏,乡亲们主动搭把手。父母亲常常教导我们说:“它克土这片土地,这里的山水,乡里乡亲,养大的你们,无论走多远,多久,多有出息,故乡依旧在,故乡情怀在,故乡情份不能丢,故乡人恩情不能忘,故乡不能辜负。”
离家快半个世纪,心里那份温暖的往日时光,热土,老屋,古树,老井,巍巍敖牛山,矗立心中一块丰碑,敖牛山下村民,世界上最善良,最真诚,最善解人意的亲人,流淌在血液中,乡思,乡念,乡音,乡亲,乡情。一生一世的乡惜,舅奶奶和大舅家慈祥和蔼面容和鞭策的话,乡亲们彼此相亲相爱,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同时深怀与乡亲一起走过风雨人生,在那片深情的土地,养育十个孩子的父母亲!父母伟大。他们正直善良质朴无华优秀的品格,赢得大家信赖和支持。乡亲们俭朴大气民风民俗传递大爱,这一切将铭记在心,为人生树立光辉的榜样,这种精神有责任记录传承下去,挺直腰杆做人做事。家乡还不富裕,依然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一生时间想念,值得我们用一生不忘,值得我们一生拥有。
月是故乡明,美丽的敖牛山,还有山上的月亮,月光,月光中的思念,那是我根,我的恋,我的家乡,我的心从未离开,从未走出来。魂牵梦绕,我的一世乡愁。
作者简介:邢桂芬,笔名三月雪,四丫儿,网名:荷。党员,英语教师。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离退办。有趣的灵魂中成长,文字同样有趣。活成一束光,温暖岁月。《伊敏矿工报》《中国煤炭报》通讯员。《红叶诗集》《桑榆诗集》《职工优秀文学作品选》参与者,(华夏杯十大才子获奖者)其它文章各平台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