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麻雀情文/王广清

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大山里。这里山高林密,古木参天,溪水明澈,湍急欢腾。进山的唯一公路,如云带般蜿蜒着延伸。百十来户的山村,炊烟袅袅,松涛阵阵。大山不仅养育着山里人,同时也是鸟类的天堂。
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羽色斑斓,靓丽鲜艳,歌声婉转,百鸟争鸣。在林间飞来飞去,穿梭不停。打破了林间的宁静,唱欢了晨曦。
在这些鸟中,麻雀跟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山里人亲切称它们:家巧儿。它们生活在山村周围,成群结队,扑扑啦啦。时而聚在房子上一片片灰压压,时而站在电线上一排排密匝匝。时而落在杖子上一堆堆紧挨挨。时而凑在草丛里一频频头点点。
麻雀是我在山村中见到的最小的鸟,小嘴巴小眼睛小翅膀小尾巴小身板,也是我最常见的小鸟。
麻雀是十分喜人的鸟儿。一个个叽叽喳喳。在山村到处都能见到他们矫捷的身影。
有一天,有一只小麻雀误打误撞跑到了屋子里叽喳喳叫,飞来飞去,横冲直撞,直撞的玻璃铛铛响。几个孩子童趣盎然。仰着脸,伸着手,拖拉个大人鞋,炕上地上跑来跑去,目光专注,呼地上去伸手一兜一摁,鸟机灵地从手缝划过,扑棱棱在屋里绕来绕去。一会儿,麻雀飞累了,贴着炕跳跃着,象个开玩笑捉迷藏的孩子。当一只手伸向它时,它惊恐地抖着翅。耗尽了反抗的力气。乖乖被人逮住了。孩子们举起手,兴奋地欢呼着,气浪一浪高过一浪,一群活泼的山里孩子,沸腾了童趣。
这只小鸟。长着小而锐利的嘴。一双圆溜溜的黑眼睛。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黑宝石。有力的翅膀扑楞着,又细又长的脚趾踢瞪着。有恐惧。有害怕。攥在手里一拱一拱的。仿佛是在向剥夺它自由的人抗争,身上的乳毛未退尽。肚子上毛茸茸的,娇小的身形,阵阵抖动。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出门外。
小麻雀叽喳,几次挣脱,叫声引来了一只老麻雀。只见它围着孩子叽叽喳喳飞来飞去。不安的落在人的左右不远处,焦急地望着这一群孩子。
啊,鸟类之间的爱那么高洁。
老麻雀呼飞下来,又呼地飞上去,叫声急促,乍乍着羽毛。尾巴一翘一翘的摆动。
那一刻,鸟类的母爱,升腾着光芒。
孩子们放了它,它得救了, 温暖柔顺的羽毛凌乱不堪,在地上蹦蹦,跳跳,飞飞,并没有马上飞走。霎时,老麻雀箭一样射下,落在小麻雀身旁,轻轻地啄着小麻雀的羽毛。那温暖的一幕,多象大人爱抚孩子。好温柔,好亲切,好暖人,好感动。爱孩子是生命的共性,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升华。超越的界限不分人与鸟。
爱是生灵与天地共存的美。
为庆贺一番,老麻雀换来了一群麻雀。鸟的叫声吵欢了山村的宁静,和谐了彩霞的绚丽。
哦,多么光洁可爱的小生命。
一个个跳动的小影,光鲜的生命,活脱脱自然的一群精灵。跳跃着,抖擞着,飞腾着,歌唱着。
柳笛悠扬,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欢乐的小鸟,吵醒了山村,丰富了童趣,喧染了匆匆岁月。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小鸟。
那只麻雀飞走了,但麻雀情在我的记忆中永久地悠悠飘荡。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王广清,男,56岁,倾注教育六年,笔走文字材料三年。经商之余闲情逸致,畅漾在文学瑰丽美篇里,抒发挚感,讴歌生活,怒放生命,灿烂明天。

简介:
箫雅:原名贾艳秋,塞北诗人,小学国学教师。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阜新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副秘书长。201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飘在希日塔那河上的歌声》《蒙古贞》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