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仲春时节,新蔡县黄楼镇鲁庄村的千亩种植基地里,一望无际的玫瑰迎风绽放。
“每一朵鲜红的玫瑰都是我一枚漂亮的军功章”, 合作社负责人王新社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王新社1980年出生在享誉全国的“防水工程之乡”平舆县杨埠镇,1998年他怀揣着梦想和忠诚参军入伍。2014年,他结束16年军旅生涯,回到家乡。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创业。
几经辗转,在朋友的帮助下,王新社在郑州开启了防水工程的创业之路。三年来,凭借他坚韧不拔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从工地上的临时工,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包工头。
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第一桶金的王新社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一个人的财富,不是自己多有钱,多富有,而是利用自身的资源能够帮助多少人。”
2017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听说新蔡县黄楼镇有1000多亩已经流转的土地正在寻找投资人,又打听到该镇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扶持,决定接下这个项目。

有了土地,种点啥呢?王新社没有盲目行动。他独自一人深入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考察中药材农作物种植的产品和技术,心中有了方向:就种中药材,走特色种植、发展精深加工!

很快,他成立了河南汇农农业有限公司,镇政府和中国黄金集团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先期进行了厂房的基础设施建设。河南汇农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网络的销售模式,年产值六百多万元。同时还建起20多个育苗大棚,种植西瓜、草莓等瓜果蔬菜,带贫163户,为附近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疫情给公司经营带来了暂时的困难。王新社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想了很多主意。

王新社告诉记者,思路决定出路,农业种植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但是要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才是公司长久生存发展的根本。他为公司注册“丹玫菊”品牌花茶商标,累计投资一千多万元扩大公司生产规模。马上就是今年五一假期了,他打算正在筹办黄楼镇首届玫瑰文化节,通过网上赏花、实地体验方式,积极探索集旅游、休闲、观光的新型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