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通笔记
那些灵魂有香气的奇女子
安乔
北宋末年的名伎,
宁当风尘女,
不当帝王妃。
一
有些时候总是有这样的疑惑:如果李师师这一生没有遇见赵佶,没有遇见周邦彦,没有遇见燕青,那么她是不是也会像其他姐妹们那样,守着自己小小的闺房,看着窗外红尘滚滚,落叶纷纷,在寂寞中老去,在落寞中消散?
也许是,也许不是,因为她不是那些平庸的女子,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名伎,她总是有着让人无法想象的魅力与才情将三个不同的男子牵扯在一起。想那领略无数美艳女子的宋徽宗竟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由此可见她的不凡。
原本,李师师是京城内经营染坊的王寅的女儿,在她三岁的时候,父亲把她送到了寺庙中,为她摩顶的老僧见她像极了佛门的弟子,所以也叫作王师师。就在王师师四岁的时候,父亲王寅因为获罪而死在狱中,年幼的王师师也从此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直到遇见李蕴,她才有了落脚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竟是青楼。她寄人篱下,受人收养,就连姓氏也随了姓李。
从此,那个王寅的女儿王师师再没有了,有的只是琴棋书画、歌舞侍人样样在行的青楼名妓李师师。
或许是童年不幸的经历在李师师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名之后的她,总是淡漠忧伤,她喜欢凄清悲凉的诗词,喜欢幽怨缠绵的乐曲,喜欢穿纯洁白净的素衣,喜欢浅淡轻描的妆容。什么都淡淡的、静静的,那双明亮的眸子中总是有着诉不尽的哀伤,像是一尘不染,像是哀怨伤情,但也正是这种冷美人的基调,反而让她更加神秘诱人。
世间有了这样美貌的青楼女子,让那些垂涎美色的男人们蠢蠢欲动,想要一睹芳容,就连那堂堂的一国之君宋徽宗也不例外。即便是后宫佳丽三千,美女无数,但是见到李师师,仍觉得惊艳不俗。
但是皇帝就是皇帝,纵然权力大,但也没自由。自从遇见了李师师,宋徽宗便对后宫那些宠妃熟视无睹,那个温柔娇美的李师师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无奈深居九重,也只能借由微服出巡到“醉杏阁”与李师师相聚。
再后来,也就有了一朝天子为名伎修暗道的故事。
一跃枝头成凤凰,这是女人们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世间的女子想要见上皇帝一面是难上加难,可李师师有幸深得宋徽宗的宠爱,却没有做“天下第一女子”的心。也许,身处其中的李师师看得清楚,那个拥有最高权力的男子,能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也能给自己带来寂寞惆怅。出身青楼的女子怎能经得起后宫的尔虞我诈?相比于日日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倒不如这样的生活来得自在。
宋朝灭亡了,宋徽宗赵佶也走了,他不再回头,不再留恋。
二
很多人知道周邦彦,不是因为他的诗词,而是因为他与李师师的那段恋情。那个风流多才的男人会为她填诗,会为她谱曲,也能懂得她的心迹。
初见李师师的时候,周邦彦已经年过花甲了,他虽然年纪大,但风流却依旧不减当年。他那精美绝伦的词,让京城内的青楼女子都以能唱他的词而备感荣幸。
尽管年龄相差甚远,但遇见李师师,周邦彦却觉得相见恨晚,情投意合。周邦彦为李师师填了一首《玉兰儿》。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一字一句中,不难看出周邦彦对李师师有着倾倒之意。自古才子爱佳人,于是,周邦彦与李师师也就关系甚密。
如果没有周邦彦,李师师的一生可会如此的辉煌?天下到底能有几个周邦彦,可以抵得住圣命,抵得住李师师的忘情唱出的“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那一句“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着实是醋意正浓,但这样露骨的讽刺,宋徽宗赵佶怎么会觉察不出来?于是,龙颜大怒,一招旨便将周邦彦贬出了汴京。
就这样,一首词为他招来了祸患。
与天子的女人痴缠,周邦彦的晦运便从这一首《少年游》开始了。周邦彦深知,自己是因为那一首《少年游》生生断送了大好的前程,但他却绝对不会想到,因为自己做的另外一首词,会帮助他摆脱了流放的命运,还因此前程似锦,飞黄腾达。
如果不是李师师的一曲《兰陵王》,或许周邦彦不会有这样的好运气。但是世事难料,李师师怎么也不会想到,召回一年后,本应该时来运转的周邦彦就去了另一个世界,只留下无尽的哀愁和思念。
三
女人的美貌,让男人们神魂颠倒,而男人的介入,也让女人们艳名传世。
一代名伎李师师,生命中除了宋徽宗赵佶和大词人周邦彦,还有一个男人让她的生命大放异彩,那人就是浪子燕青。
因为被官军追捕,燕青误入了李师师的家。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见,也是唯一一次的相见。虽是萍水相逢,但对于燕青,李师师却有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她是知道的,在梁山泊那个地方,聚集了许许多多和当今圣上作对的人,印象中,那些人似乎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粗犷汉子,他们是鲁莽的,是血腥的,但他们也是重义气的,绝对不会滥杀无辜。
燕青这样的男子,没有魔鬼的影子,他所拥有的俊朗儒雅,反而却是那些纨绔子弟、富家公子所缺少的气质。
见面留诗,是李师师的习惯,可是燕青的一句“姑娘珍重”却将她回绝,不是燕青不懂,只是大丈夫报效国家,怎么能拘泥于儿女情长?
遇见燕青,是李师师这一生中的幸运,如果不是如此,或许李师师这一生也不会遇见这样儒雅英俊的男人。但可惜啊,在那一次相遇之后,彼此之间便也没有了任何的消息。
花灯佳节,满城的璀璨也遮不住李师师院子中的冷清,然而这样的寂寥和落寞,世间的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恐怕没有人大胆到去做第二个周邦彦!
从此,那个艳满群芳的名伎李师师销声匿迹了,直到后来的孤苦离去。没有人知道她是死在了金朝的金戈铁马之中,还是香消在了燕青的怀里,抑或是哪一个不知名的角落,总之,她永远离去了。
李师师,虽是卑微的名妓,但却凭着自己的才情与美貌为北宋画上了句号,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句号。这个句号,让赵佶走向了亡国,让燕青走向了江湖,让周邦彦走向了死亡。
但庆幸的是,李师师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异常华贵。
她也是幸运的,想来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女子能够同时留得住皇帝、词人和侠客的心,让三个不同的男人因为同一个女人而联系在一起。一个简单的女子,却给予了赵佶情欲的满足,给予了周邦彦诗词的美丽,给予了燕青一纸赦书。这样的李师师,“少年身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有。万乘当时垂睿眷,何忧壮士不低头!”用这诗句来赞叹真的是名副其实,毫不过分!
曾经繁华的北宋王朝啊,就这样伴着金人的嘲笑声,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下。记忆中的赵佶,他的尸骨远在他乡;文人词家周邦彦,也在最后一声叹息后独自消散远去了;那个不期而遇的燕青也没了踪迹,或许他始终是个无拘无束的浪子。
但李师师却依旧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她从繁荣富贵中走来,也在繁荣富贵中离去。带着北宋的绮丽绚烂一直存在着。
或许,她要的不是皇帝,不是词人,亦不是侠客,她要的只是青春永驻,是那些华美精妙的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