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敏 编辑:逊志时敏
中秋节之夜,秋雨下得淅淅沥沥,赏月已无望,心中沉甸甸的,索性到邻家去帮剥玉米、摘花生。在谈论今年的收成时,有邻居不经意间提到了四十四年前在我们蝎子山工作过的驻队干部单穰。因为是她当年在蝎子山带领大家修大寨田,平整土地,打井凿渠,扩大了水浇地面积,所以才有了后来我们蝎子山大队粮食的稳产高产。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蝎子山的村民们还在享受着当年单书记送给大家的农业福利。如今,他们感谢当年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的驻队干部,这是他们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听着几个邻居对单穰的夸赞,我的思绪很快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那可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呀!
当年,我们蝎子山大队由蝎子山村、王村、刘庄、南鱼泉、北鱼泉五个自然村组成。1975年年初,单穰在白杨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兼妇联主任。她以公社干部的身份到我们蝎子山大队驻队。她在这里一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期间在1976年10月,她和蝎子山的社员群众一道,经历了粉碎“四人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那时候单穰书记仅有三十五、六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她政治觉悟高,精力充沛,工作雷厉风行。记得当时她一直借住在我们王村一户姓候的农户家里,既没有自己独立的住处,也没有办公的地方。她的办工地点就是田间地头。一年四季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她一直和广大社员们同吃同劳动,始终坚守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过去我们蝎子山的五个自然村农业基础较差,因多沟壑多岭地,所以虽然地下水资源很丰富,但水浇地面积几乎为零。在单穰书记到我村驻队的这段时间里,她和以蔡迎周为支部书记的大队领导班子,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带领大家深翻并平整了那些低产的岭地坡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五个自然村,共先后整理出了大寨田三百多亩。与此同时,她又想方设法向上级审报水利项目,让县里的打井队到五个自然村打深水机井。据老支书蔡迎周回忆,那几年蝎子山大队共打成了16眼机井,其中蝎子山、王村、刘庄,每村各四眼,北鱼泉三眼,南鱼泉一眼。因南鱼泉靠近河滩,另建排灌站一个。因为岭地坡地被整平了,又建成了这么多的机井,所以,蝎子山大队由过去几乎没有水浇地,一跃成为人均一亩水浇地的村子,并成为当时白杨公社的先进大队。
那时,不论平整土地还是打深水机井,单穰比大队支部书记操的心都多、出的力都大。在深更半夜,经常见到她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打井工地的现场。 那时候,因为兼管公社妇联工作,所以单穰书记还在蝎子山大队的妇女工作和好家庭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在带领群众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在全大队五个自然村中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的活动。
那时的“五好”指的是好公公、好婆婆、好丈夫、好媳妇、好家庭。当时单书记和其他大队干部共同制定出了评选“五好家庭”的标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党爱国,热心村集体事业。
2、劳动积极,不怕苦不怕累。
3、勤学多问,钻研农业技术。
4、男女平等,夫妻互尊互敬。
5、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和睦。
6、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
在全大队群众动员大会上,单书记特别强调的是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她经常向大家讲,个人是家庭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立平等、民主、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十分重要。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互帮互慰;家庭成员之间要尊老爱幼,年轻夫妻既要关心老人的生活,还要关注子女的成长;邻里之间要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会后,各自然村进行了分组讨论,先确定出候选人和候选家庭名单,最后通过群众无计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各村的“五好家庭”,这些家庭最后还得到了支部的审核确认。
当时五个自然村共评出了“五好家庭”20户,好公公19人,好婆婆20人,好丈夫24人,好媳妇29人。涌现出了像赵建华、王先力、李柳、王章、张战等一批“五好家庭”和先进个人。这些家庭和个人,在村中都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典型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左邻右舍,影响了整个村子。那些婆媳关系不好,夫妻闹离婚的人也深受教育。
两年以后,家庭不和睦的现象越来越少,整个蝎子山大队的社会风气的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这次起,蝎子山大队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进行了“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好家庭、好个人,层出不穷。
当年单穰书记提倡并开展的“五好家庭”的评比,在白杨公社乃至宜阳县开了先河。她的事迹被河南电台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各地也纷纷响应,开展了这样的评选活动。 当年在蝎子山大队驻队的两年多时间里,单穰书记不只帮我们蝎子山的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也让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让他们的人生朝着和谐文明的方向迈进。
如今,年愈八旬的单穰老人已从县领导岗位上退休多年,但她却退而不休,一直还在为宜阳的发展贡献着余热。蝎子山人会永远铭记她给蝎子山带来的巨大变化,永远视她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干部!
秋雨还在淅沥地下着,沉浸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之中,此时此刻,在我的心中,仿佛升起了一轮亮堂堂的明月!在此衷心地向单老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也祝您中秋节快乐!
(初稿于中秋节次日,修改于隔日)
作者介绍:刘志敏,男,洛阳市宜阳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广泛,酷爱文学,近来在网络平台上发文多篇。喜爱家乡的白杨树,常以此自喻,甘于付出与奉献!
朗读者介绍: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播音爱好者。喜欢诵读美文、诗歌,喜欢旅游。近年,有数百篇朗读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