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声音的行者
作者·诵读:李季君
五月一日是劳动人民的节日,我是个劳动者吗?我常常问自己?我干的工作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然我也没有那个能力!可我也没有去风吹日晒出力流汗,没有去肩挑背扛,推车拉物,我还算是个劳动者吗?
我热爱的行当是播音朗诵,我是声音的行者。我也应该算是半个劳动者吧?
以前在县上工作时,有文艺演出,我都上去报幕,就是上去说:”下一个节目……”的那种人。
后来调到文化馆工作后,县上的广播站几乎每天都请我去录制一些农业的新闻呀,教育上的事儿啊,反正都是县里面的新闻,让我去提前录好,第二天播出。
县上广播站的领导和主管的县委领导去找过我母亲很多次,做工作想把我调到县广播站去工作,可是我就是不同意,我觉得图书管理员是个很好的工作,我十分喜欢!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播音员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得起床,六点整开广播放《东方红》,那可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呀!每天得如此。我要睡懒觉,所以不同意去!
那时候也不懂怎么样播音呀,什么用气托声呀,声调的实值等等,不懂!也没人教,只能是自己听中央电台播音员的声音,模仿人家来播音,听人家怎么播各种新闻,自己模仿着学习。
还有幸在图书室里找了一本《播音基础知识》,慢慢读进去了才懂得了,情取其高一一就是(让情感贯穿整个情感共鸣)、声取其中一一就是(声音要在可控范围内跟随稿件需要产生变化)、气取其深一一就是(气息要深、匀、活、通,运用自如)等常识性的知识。
那时候“人民日报”经常登一些大块大块的文章头版头条,每天早上我就拿上站在楼顶的阳台上大声的读,一直读到包不住口水,满嘴都是口水要流下来了,然后一直要练到把口水练干,练到口干舌燥!把从来没读过的整版的报纸一点也不打顿的完整读下来。
在我的朗读当中,“换气”是声音得以变化的前提,无论是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任何一个技巧,都是以换气中间学会抢气、偷气、就气等,换气技巧的灵活运用,才是我需要练习的基本功。我拿一本字典经常查看,力争不要有地方口语出现。
广播站每天下午或晚上让我去录完音,每次都给点补助,刚开始几个月是三毛钱,后来是五毛钱,半年后每次是八毛钱。那时候我工资只有四十一元五角,每个月能多拿十几二十块很值得庆幸,那个时候很值钱的!这些补助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我的闺蜜们都很羡慕!当然也没有干到一年,就有了新的播音员了!但是那一段宝贵的机缘,因为一份执着,因为一份刻苦,让文字魅力重归以声传情,朗读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退休以后又开始喜欢朗诵,我羡慕很多人的好声音,他们有的声音像低音炮一样,低沉而富有磁性,听着让人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还有的人声音沧桑丰富有内涵,听起来给人一种特别的舒服感,还有的人,声音特别甜美稚嫩,给人一种清纯美好的感觉,像喝了清凉的薄荷茶,从头舒服到脚。
现在听得多了,也慢慢的能从声音里听得出,生活对他们的磨励,声音里有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坎坷,有他们的经历,有他们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一个人的朗诵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对所有经历过的一切的一种释放,一种表达。
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你都能从他的声音里面感觉出来,他的声音是温暖的说明他心里曾经过凄风冷雨,所以他希望别人从他的声音里,能感觉到温暖,能感觉到被世界温柔以待,能感觉到欣慰,能感觉到对生活的一种包容和大爱!

优秀的朗诵者在朗诵中应该是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状态自如,声音流畅即准确规范,刚柔并济,色彩丰富,变化自如的。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朗诵者,我正在学习!但我是一个声音的行者!
致敬!每一位朗读者!致敬!每一位声音的行者!
2020.05.01

作者简介:
李季君,浙江人。退休干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词家协会会员。汉中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