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逛六峰山
采编/杨歌
摄影师/杨歌
昨日问道六峰山
今晨步悟圣帝门
百年古枫引仙洞
神石雄耸半天云

朱雀闲步入富贵
玄武低头稳乾坤
青龙冠举百业旺
白虎首回人杰灵

六子成峰立天地
五岳圣帝留芳名
瓯江滔滔千帆过
天堑通途桥联姻

六峰山,顾名思义。就是由六座独立的耸峰一脉而生,相映成趣。也美名其曰六子峰,其中有五个尖圆各异的山尖紧连着一字排出来,就像五个调皮的孩子,故也称五子峰(或山)。据当地古老的传颂。象征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统管山川河流吉神代表,五岳圣王(帝、神)即五大帝王、仙神到此造化修为,位于半山腰的"五岳圣帝行宫"大殿便是这么来的。尽管这块神秘的地方还没正式开发成热点旅游!却也吸引着各方朝圣者,山顶的仙洞灵菩、佛们招引着善男信女前往许愿祈福!
今年五一,更是家庭自驾免费游玩首选!

六峰山下就是陆岙村(六岙村),位于温州仰义连接永嘉梅岙的瓯江大桥的北岸即104国道边。它隶属永嘉县桥下镇,该村由唐丶胡丶杨丶尤丶朱等姓氏杂居,历史之悠久可溯源元明,是江南望族之地。历朝历代官宦众多,贾商遍布全国及海外。风水先生们更将这里山水冠以:什么灵龟受食、莲芯吐瑞、回龙顾祖、麒麟吞江等真可谓山水奇秀,地灵人杰。遗憾的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工业园区的建成投用,民房改造。。。。而今古村古韵难寻。但是依山而建的各姓氏宗祠,高尚典雅、现代技艺展现了古风,相当气派!各宗谱文化记述也较为详细,由此可探寻古影。

要上山,有已建好的石梯沿梁而上,另有一条是宽约五米的村村通水泥路七弯八拐上山,山路两旁杂木纵生,犹如穿越时光道,车行三十八码就惊心动魄了。不熟山路的自驾者千万别飙快了。
沿山而上,你会遇到一棵三百五十年的古枫,穿着皱皮厚垢的外衣以示苍老,站在叉路口左侧,向前是去六峰山,向左转弯爬坡穿过杉林就是一个大平台,这里就是五岳圣帝行宫了。


走进壮观的宫殿园庭,有一个仿古观光亭式廓落,做工精致,斗檐翘角,楹联数对,人、物浮雕刻画栩栩如生。从这个廊亭,居高临下,瓯江滔滔过千船,鹿城欣欣向荣生。远山重重皆贵秀。新挢飞架乐联姻。。由于进圣殿的门已上锁无法进去,望而兴叹!

殿宇后面,是大规模高规格椅子墓群,这里坐北朝南,居高而处中局,后山雄厚峻岭崇崇,前势恢宏江水涌涌。青龙左拱延绵,千里归来献福禄蓄旺势;白虎右护当担,留恋回顾呈祥瑞助神威。。。。。应该就是本地人,笃信风水,坚信祖坟会给后代带来丰泽福祉,寸土必争的所谓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吧!还好,这里绿被繁厚、乔權纵生,隐藏较好,还不算煞风景!

走过行宫广场,再往上就是去六峰山潭岩、仙洞了。
潭岩不见潭,我还怀疑,这潭是不是传说中被后人误传了呢?自古以来,见潭者必要有瀑布,这半山,不说瀑,山水成流的就很少。是不是古代仙人修炼设坛于岩,故"坛岩”?这里不是五大圣帝到此一游么?这些个仙人板板们玩家家设坛做法事可谓必修课。


游人在悬空巨石上舞蹈(远景)
(几张图片角度不同,但是一块石头上)



(近照)

六峰山这里的仙洞名声后来居上,以前这里没什么仙、更没什么洞。有这么个说法:明清时期,江洋大盗及倭寇从东海入内进犯,乡民苦不堪言。人们只有把家往后山、深山搬迁。平时壮男都拒力抗战,后来受朝庭征战,家里男人都应征入役。有一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盗贼犯入,村上只有老弱病残,老人们只有烧香拜佛请五岳圣帝们出来救助,在仙洞附近躲藏,路口贴上鬼符,说来也怪,几十个盗贼进村见不到人也抢不了财物,就搜山,搜了三天三夜,没见一人一物。村民看见这些强盗没完没了满山跑,上山下山,下山又上山,他们成了睁光瞎就是看不见村民。一个二个硬是把自己活活饿坏跑坏了,中了怪邪。最后爬都爬不动了。善良的村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拽的拽拖的拖,弄到瓯江边!

第四天凌晨鸡叫,这些人才醒来,划船狼狈而逃,从此再也没外盗来侵。当地祖上人讲,那是神仙显灵,坏人遇见鬼堵墙了!更怪的是,家兵们回来,老人、媳妇丶子女每每上仙洞求男丁都是有求必应呢!据说这里的“仙洞”求菩萨灵验,附近很多善男信女时常会到这里求神拜佛。再后来,他们慷慨解囊在这里盖了许多的建筑设施,可供大家求仙拜神,同时也供游人休闲玩乐。仙洞在悬崖峭壁之中,里面摆放着不大的11尊雕塑佛像,洞离地约12米,由于处在一片里凹的崖壁上因此人们不能从上而降进入摆放菩萨。村民唐老伯告诉杨歌,我记得是我爷爷的爷爷他们搞的!那时的人野蛮,胆大包天,借助一根很粗的毛竹攀爬上去才把 佛像摆到洞中。并且每年都要对其进行一次修缮。凭着一传十十传百类似神奇的传说,这个仙洞才吸引了众多的信众,招来游客。

据介绍六峰山最大的亮点还是仙洞背后的山顶,这里原有路可达山顶但非常崎岖险峻,由于已久无人往。该路曾经一度荒芜废弃,而近几年开始有计划的复建,在振兴乡旅的政策扶持下必将凑响新的乐章!六岙村的游先生热情洋溢地向我介绍了这里的一些情况,他们祖坟在游山:是爷爷那代迁过来的。无论是乱世年代人们对土匪流寇的抗挣,还是抗日战中与红军一道与鬼子绕谜魂圈,都是可敬可佩的!

这么说吧:这里很久以前应该还是有潭或者称为溏吧。从这半山神奇的叫不出名字来的怪如龟蛇的石山(风水称玄武)向上过平台稍向下行、真的是竹林深处又一村,隐隐约约还能见到一些岁月留下的古村石屋遗址!工程庞大,很难想象古人是怎么生活又是如何干出这番轰轰烈烈的家业!这就是传说中的潭岩村石屋寨,现在还遗留寨基,寨基周围摆着很多的石头当时是用来抗击日寇的,时光带走了岁月,或者人情事故,却没能带走我们对这消逝村庄的敬畏、思考及畅想。这里其实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图,古道边还散落着粗糙石条,长约丈许) 

再拾级而上,这里正在用骡马驼泥沙上山修路、设亭,古树怪藤,山花烂漫,路边我们利川人叫的"栽秧泡"即树梅渐渐由红变黄、诱色可餐,摘一粒尝那叫酸出个儿来。竹树杂林中,几只白色山羊,时不时来几声高歌。怎不让人想起我们的童年、少年!



我们坚信这里必将成为康养福地。山顶还有一处神奇清泉,一年四季长流不息,泉眼从两片石头中悠悠涌出,算一奇观。如果人们不对这里植物加强育护,定将成为一大遗憾!
脚踏神山峰,远近景不同。鸟瞰瓯北镇、腑视瓯江的下游轮影点点、繁华的温州市区阡陌楼林,还可以望见楠溪江下游,藤桥丶临江。。。。尽收眼底。


潭岩稳居山怀间
远离城嚣好修仙
小车旋上盘山路
投进深林断俗喧
五岳遗闻传盛德
六峰胜状叩心弦
悠悠仙洞神光绕
翳翳霞云豪气添
远眺江南天宇阔
静悟蝉鸣赋诗篇
202052638江南



关于五岳圣帝:
五岳之神在唐代被封为王,唐武后垂拱(685-689年)四年(688年)封中岳为中天王。
唐玄宗先天中(712-713年)封西岳为金天王。
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封东岳为天齐王。
天宝(742-756年)五年(746年)封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五岳殿及至宋代,在加封王的基础上又封为帝,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诏泰山天齐王,加号仁圣天齐王,四年(1011年)二月廿一加号西岳为顺圣金天王,廿六日诏加中天王为崇圣中天王,五月加中岳曰中天崇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又加封五岳后号:东曰淑明后,南曰景明后,西曰肃明后,北曰靖明后,中曰正明后。
自此五岳之神有了帝号,但还不够全面,元至元(1264-1295年)二十八年(1291年)春二月,元世祖加封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为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为安王大贞玄圣帝,中岳为中天大宁崇圣帝。
然明太祖洪武(1368-1399年)年间不顾前代帝王定制,诏改神号,称五岳为: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但五岳大帝的信仰已深入汉族民间,所以汉族民间仍称五岳之神为五岳大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