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按图中二维码欣赏更多西楼文苑美文

谢斌作品欣赏

忆知青年华·诗四首
文/谢斌
一弯冷月照青瓦
三叶梨花落小桥
艾水离山方解冻<1>
播雨耕耘未有时
藤蔓古树皆绿色
柳风叮咚渡长川
不曾签名留话柄
也无灵犀说彷徨
风霜刺骨形影瘦
蓬门向晚看青松
溪流濯足谁似我
云水关心洗旧尘
魂糸梅花梦飞雪
情缘黄鹂闹群芳
雏燕鸣春上翠柳
临夏金蝉唱白杨
青年心事尘中老
鼓噪蛙声入梦难
夜读唐诗三百首
墨染陈规只一桩
蓬雀啁啾向谁诉
灯火浑浊悯我凉
冥思未果迟纵笔
学海生涯自琢磨
卫阶问梦意正酣<2>
乐广遣兴道不孤
书生意气非昨日
椿庭能以信天游
寒暑未经难识味
红尘颠簸抚幽弦
夜极无聊声欲诉
襟怀坦荡对青黄
注释
1,艾水,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渥江乡艾立上边一条小河,糸袁河支流。此处有榨油作坊,另外艾立上扎粉曾闻名宜,万,分等周边县域。下放插队期间,笔者曾经在此扎粉厂工作过,该厂由大队主办,扎粉滞销时,分成2人一组,挑担外出推销,一天行走七八十里路,当日返回。
2,卫阶,乐广,东晋初时的名士。西晋未年,永嘉八王之乱,旨在争夺皇位,却意外带来边夷外患,当时许多名士为保自身安危,纷纷归隐山林,以谈老庄玄学。卫阶思萦成梦,苦无答案,因而成病,乐广为之疏导,释其心理困惑。
文革初,乱象颇生。至兹,毛泽东主席曾经教诲众生,由乱到治。意谓锻炼了群众,提高了全民反帝反修及自我革命的觉悟和认识。

两株椿树的命运
文/谢斌
瞭望明灯花月夜
云卷云舒话白头
蜉游山河留形迹
逆水行舟毅气嘉
最近几天
我没有勇气
去打扰来自远方的思念
可是已经捣碎了的记忆
却在脑海中
一会儿浮起
瞬间又沉湮于谷底
总是禅悟宇宙八荒
虽说扑朔迷离
转户之间
必有天道轮回
是否春梦一团人欲醉
笔触清风满乾坤
阅读整个世界
当从苦难伊始
唯有如此才能不偏不倚
同样的世界
为何会佐生
不一样的认知和理解
慎终追远字正腔圆
依旧阻碍不了冠免堂皇
举例以植物椿树来说
亦或有它的灵性传延
如同青牛反刍
勿看它狼吞虎咽
其实先把杂草吃进去
且留待若干时辰之后
反聩嘴中咀嚼
如此循环
再入肠胃消化
易将草叶灵气融入
自己的血脉和灵魂里
流光截影岁月沉浮
1960年1月的寒风裹着冰冻
连煤与烟卷票也換成零钱
湿柴烟火烤黑了老墙
焙干干椒研磨
粘上豆腐成乳
我愣愣茫然跟着父母
亲往宜中旁边的山岭开荒
栽种丝瓜南瓜豇豆绿豆
抖擞云中雪耕耘岭上苗
蓦然弯腰偶见灌木丛中
有两株野生小椿树
挖掘移植家门口
心怀戒备浇水呵护
度过几年阴郁时光
幼稚纯朴的思维
布滿许多困惑
横横竖竖甩脱了
慵懒拖沓
罗卜熬汤贫脊骨
感怀香椿枝头发嫩芽
焯晒盐渍
抹去憔悴童颜容貌
劳辛节俭
撩拨山穷水尽
扭转人生苦长
面临十年文革乱绪
少儿意气尤彷徨
怎能开口询问
绳头小字有失公允
掸尘尘不去
侧身偏棘手
檐下蟋蟀无声
两株椿树遭了殃
学文未遂读书易
格物方知行路难
征兵政审
莫名其妙的伤害与打击
人在家里祸从天降
浅水流沙秀江拐弯抹角
夜宴人心不古
趁隙偷梁换柱
貌似炫丽
斜智则奸
白日乌云永远遮不住阳光
听那阿炳二泉映月
读毛诗则云风物长宜放眼量
自然天籁照鬼神
香椿树与我一样命运多舛
但它的灵性永恒
世间有谁见过椿树开花结果
可是它以根系穿透泥土
几丈距离
正所谓压力产生动力
再三拱土而出子
或者折枝另稃成林
一声声轰隆隆轰隆隆
天上打雷了
然而雷声大雨点小
我仔细想一想
是否雷声已经唤醒了
沉睡已久的春风
是否雨水够多了
它已经滋润了大地
一时想不清道不明
翻来复去反复揣摩
宛如猜到
椿树之灵在预示着我
命运不死精神永存
之前命运丟给了你灾难
没有理由沉沦
你除了挣气不能沮丧
命运者何
实质上命和运在一起
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绑架
命是天机运是运作
天机不能抗拒
运作则可选择
你看椿树之根
从不畏惧积攒力量
冲破黑暗负重前行
父母也是如此
生活的重担压不垮
莫负芳华向穹窿
柳絮颺籽其籽渺渺
不可小觑渺渺则浩
椿树亦然从不张扬
江南食椿历史悠悠
滿人不识椿
遗弃前朝贡品
我之所以赞赏椿树
无须言说
它的孤心存远志
业经风雨磨砺
其灵在根
纵使漫卷浮尘
也决不无端瞋目
侧面不羡不妒他树春花
移时应景随人意
魂糸春风化雨来
与之相识相知七八个春秋
树虽不在
却得其灵气植我心中
世代变迁思往事
古人云椿萱并茂
即谓父母双亲尚存
如今此去经年
椿萱早失寂寞乡关
那些故乡的旧踪缩影
一幕一幕
时常逗留在我的瞳孔里
只是世事翻转
老皇历有苦难诉
落地生根何其难哉
天子脚下洪恩浩荡
曾经青春的火焰
与涌动的潮汐
所一起打造的未来
混淆过倔强
混淆过孤傲和执着
湮没在滚滚历史长河
一去而不返
七十古稀之年向我招手
目睹眼花缭乱的当今
寸心谁似玲珑月
芳草留人何所求
天地多情拾诗意
为谁歌唱为谁忧
剔除哲学的繁琐
剔除老眼昏花的疑虑
稍稍仰望星空
看看远方的云朵
没有千篇一律的景色
潮涨潮落
不断的变化
好奇作甚
风雪几曾迷远渡
披肝沥胆过难关
尘世造化作弄了人
伸直了腰杆
方可走出一望无际
走出那弯弯的命运沼泽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与蛇不期而遇
文/谢斌
小时候在野外
我与蛇不期而遇
至少有三次特别的情形
难以忘怀
蜻蜓戏藕叶
黄鸟鸣阡陌
感觉那时的风
那时的靡靡细雨
那时的骄阳似火
可是它们彼此之间
全都轮替着
一丝丝饥饿难奈的褶皱
那时的我
仅仅觉得肚囊里
宛如钻进了几只蚂蚁
时常蹿来蹿去
钩钩痒痒
甚不自在
记得那是1962年春夏之交
已经青黄不接
每天的红薯丝稀粥
勉强凑合一点腌菜和霉豆乳
十分的单调
还有那干不完的浆浆洗冼
母亲为六七口嘴唇操碎了心
只能实行劳务分工
将近1O龄的我
单独负荷半桶的粪水
赤脚迈步池塘草岸
哪里晓得刚刚放下挑担
一条3尺多长的眼镜蛇吐着信子
从我身边的草地蹿了出来
我手执扁担
连忙往后退了几步
脑子拐弯浮起了大人嘱咐
瞬间心悸憋促腿脚发麻
隔了3米的距离
我不敢动弹
盯紧了目光
究竟怎样应对
蛇仰着头望了望我
仿佛不忍心伤害我幼弱的身躯
它转头溜之
待气定腑缓
我草草结束了劳作
打道回府
唯恐父母担心
不愿提起惊愕
此后几年
我长大了许多
况且芒种清风摇稻浪
水溅荷花荡涟漪
钩星望月浮云淡
傍晚犹听蛙鼓声
穿上凉鞋踩着儿时的足迹
肩挎竹篓手执电筒
兹次去了更远方的田野
广袤的田地
此刻除了阵阵蛙鸣
还有蚂蚱萤火虫和飞蛾
蹦来飞去
休管这些生灵时常出来捣乱
俩兄弟聚精会神小心翼翼
我唯独只想多抓几只青蛙
以飨馋嘴
却俨然忘了脚下的危机四伏
偏偏一跷脚踩上了
一条乌黑的泥蛙
此物杂食田螺泥鳅之外
尚吞噬草丛昆虫
哎哎呀呀
蛇身与尾巴已缠住了
我的小腿
急情陡然生智
必须尽快除险
我掐紧蛇尾一拽一甩
将之抛入田中
人身安危兹事体大
情愿粗口
再也不敢去抓青蛙了
时光不可更改
只有2家农户的小山窝
原先并无柔情密语
荒村听雨白云铺路
我与十几个知青顺看羊肠小道
来到此地
无暇思索啥叫命运
4月连续多天的小苗带土移栽
粘上磷肥与泥水
收拾完早稻
立夏之初转入了新的耕耘
扭曲的心灵
难免有点瑕疵
食物的匮乏
生活之乏味与狭隘
充滿了整个的人生
不能责怪与苛求
这样懵懂无知的青春年少
躬腰弯背挖山不止
清除杂草让绿悠悠的油茶
山林煥发出文雅的诗情和画意
祈望秋后能够分享
更多的劳动成果
风从岭脊掠过
惊动了一条2米长的锦花蛇
它倏然闯入了我们的领地
不知是谁喊了声快来打呀
八个男生握着铁锄
同心协力征服了它
带上此物返回住所
午中莺啼
常笑不速之客
似曾相识打个招呼
绝无凌角伤世尘
旁观此刻窗下垒灶
一瞥众人拾柴点火
剝皮抽筋将蛇截块
对面邻舍施以生姜佐料
七嘴八舌煎熬一锅蛇湯
何曾奢酒贪杯
就地取材掩饰了囊中羞涩
迷迷茫茫之中
与蛇相遇
竟然是把它整死
改善和滿足自私之愿望
夜怅归鸿又一秋
寒霜点点落肩头
流光逝水青山翠
汗浸夹背费长嗟
虚度日月莫怪我
妄怀薄技想屠龙
竹林农耕情难尽
谁纵长风送雁还
随着知青点部搬移
聚散无常
大伙走的走溜的溜
落地生根
任凭烟云沉浮
宛如星星看见了月亮
未拘形跡幡然醒悟
于批林批孔迭潮声里
揖别乡音去公社代课谋生
回想这3次与蛇相遇
可谓时代铬印
之中光阴跨越不过1O余载
那时家国底子薄
加之美英遏制封锁
如今微信黄昏忆故园
仅谨于人精神寄托而已
窃认为虚幻的溢美诗歌
亦或是蜻蜓点水
与儒家讲究人之初性本善
则蕴函实际的意义
诚然还有佛教的前生今世
缘起缘灭对应因果轮回
与耶斯创立上帝
至今拆分流派
却以梵蒂岗的天主为宗
三者毫无关联
但是贯穿古今
一则理喻了前世本无罪
后世皆因私欲膨胀
方才衍生了各种罪过
另一则假定了前生罪孽
信徒需面向教堂上帝
忏悔悔过自身
近代工业革新
社会变革一日千里
马克思的资本论
详尽揭露了阶级矛盾
糸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故而我坚信马列学说
坚信毛泽东思想光耀中华

作者简介:谢斌,字叔和,号八公山人,江西宜春人,男,1952年生,退休干部,中共党员,萍乡市诗词学会成员。自幼爱好文学,1969年始练习诗歌散文,已在《感恩诗词》《百家诗刋》《中储粮人报》《黄鹤诗苑》《枫叶诗苑》《诗酒趁年华》,《当代诗刋》,巜林海文化传媒》,《长河诗烟》,《诗词荟萃》《作家天地文学苑》等杂志及网絡媒体发表诗词散文计120多篇,已纂印个人诗集《塵世浮云,沧海一粟》上下两册。老骥伏励,笔耕不止。诗海人生,薪火燎原。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总编:西楼 陈其昌 贾王广
副总编:才贤 熊猫 薛玉林
现代诗审稿:旖旎 那敏伊 狂峰
现代诗主编:李忠奎 老根 一林
古诗词审稿:严泽怀 燕儿 清谷轩
古诗词主编:李杰 西风扬
音频审核:桃子 李青春 田佳丽
稿件收录:红叶秋枫
推广部主编:绅士 笑谈人生 美丽心情 曹静实 德禄天赐 海丹 陈有斌 牧童 红尘一粟 梦锁清秋 林海 平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