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爱文/赵威

北方边境四月里的小城,总是不经意间带你重温四季。阴冷的一大早,用不了多久就能体验,十分钟的雪、半小时的细雨、一个下午的清风和丽日;即便隔着窗帘太阳能晒热床铺的早晨,等你整装出门时,有可能是雨霏霏、雪飘飘啦。这就是有着百年口岸历史的边境城绥芬河——一个常常在期待中变幻莫测的山城。它多变的气候仿佛不是一座严肃的边境之城,倒像是临界九重天的驿站,偶尔有哪位神仙经过就会带来有着仙家精气神的天气状况。而城里的人早已习惯了它的春夏秋冬,也在它的春夏秋冬里练就了百折不挠、临危不惧的心境,在不慌不忙的日子里踱着自己的气定神闲。清晨里信步天长山的队伍,通往国门川流不息的车流,傍晚人工湖畔的热情,整日里喧哗着中俄交易的店铺,就是这座小城的节奏。走惯了上下坡路的人们,在弯腰挺胸时呼吸着群山溢出的气息;在举目可及的蔚蓝和静谧的星辰里休养生息;与友好邻邦俄罗斯依山相望,携手共进。
这座安静的边境小城,在与全国共同抗击新冠肺炎走过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人们说这是一座幸运的幸福城。正当人们准备复工复课,准备一切步入正轨的时候,突然又转入了第二轮抗疫战中。四月初,小城守卫的国门开关了。迎接回的不是俄罗斯客商,而是在俄的同胞,由于俄罗斯疫情严重,很多人选择了回国。而一些人的在俄时已经染上新冠肺炎,回国途中,又出现了交叉感染。当他们一踏入国门时,就把这座小城的抗击疫情警报再次拉响。
新冠疫情容不得半点懈怠。一夜之间,小城里所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上岗设卡,居民出入打卡测温,居家隔离防传染。防疫又成了小城市民的首要任务。市团委的一纸招募令,三个小时,500人的志愿者队伍集结完毕。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冲到哪里:方舱医院的建设、小区卡口值班、义务运输车队、派发看守防疫物资。一件件志愿者的红马甲,在四月份的雨雪中燃烧着青春的火焰;在每个人身上,闪着耀眼的温暖的爱之光;他们在危险面前没有却步,用小城的大爱筑起守卫家园的恢宏屏障。
更有来自内地支援的医疗队,他们刚刚从武汉的冲锋前沿下来,就投入到这个新战场,再一次与新冠病毒博弈。护目镜、防护服、纸尿裤、各种医疗器械,他们把自己武装成一把利剑横亘在疫魔面前。绥芬河四月的雪花为他们舞蹈,四月的小雨为他们歌唱,人们为他们喝彩。每一位医护人员怀揣着祖国的大爱,护佑着边城人们和归国同胞的生命安全。
绥芬河这座边陲小城,小到在地图上要用放大镜才能清晰的看到;而它又是商贸之都、国门重镇,重到被称为连接东北亚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在这座百年口岸居住下来的人们,都是经历了商海沉浮,与小城患难与共的人。他们历练了一身的傲骨和坦诚,用满腔的自信和热忱走遍城市的每一条街道,用心愿抚摸过每一个旧与新的建筑,用文字描绘过每一片云彩每一次花开,用诚信和担当经营着对国内外商贾的信托。对于又一轮疫情,小城的人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必胜的信念,耐心地等待所有回国同胞安然无恙地踏上回家的路程,用一颗无比包容的心期待抗疫的最终胜利。
小城独特的口岸优势,吸引来大批商贸精英;独特的口岸氛围,又滋养了众多文学爱好者。这段时间,很多文友们在值岗工作之余,满怀豪情书写所见所闻,把小城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一人一事刻录抗击疫情的篇章,无须辞藻奢华,但见真情泪目。北方四月,料峭春风里的小城,人们早已把自我放下,一双双负重的肩膀,担起义不容辞的重任,以小城大爱众志成城之志迎接夏花嫣然。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 赵威,女,50岁,黑龙江省绥芬河作家协会会员。山城社区航帆文友社成员,在《远东文学》《今日绥芬河》报上发表散文、诗歌等多篇作品。

主播简介
芷若町兰,原名,赵维娟,河南南召人,喜欢纯情典雅的小诗,欢快奔放的舞蹈,用纯净的声音荡涤浮躁的心情,给您一个澄清安静的世界!在《中州风情网》、《花州文学》,《桃花源文轩》等公众文学期刊上发表诗歌多篇,目前在《海纳百川文苑》、《桃花源文轩有声平台》、《缘来页友》,《鲁城文学》《渭南文学》等多个网络文学公众号微信平台上做主播。荔枝号:FM128357217听海哭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