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人的风骨| 文/韩春鸣

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让许多人知道了百花山下的堂上村。作曲家曹火星在堂上村完成了这首经典歌曲的创作。那么,曹火星是怎么在堂上村获得灵感,完成这首不朽之作的?今天,曹火星已经不能回答我们。但是,当我们在堂上村老书记的带领下,登上堂上村的南山,来到一处林荫覆盖的僻静之所,恍然间,我似乎找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首激昂旋律的源泉。
郁郁苍苍的堂上村南山坡掩映着一处烈士陵园。

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记述了烈士的牺牲经过:公元1940年在我区领导抗日工作的区长崔一春和韩景义、张其宇三同志,因叛徒出卖,于同年秋在霞云岭壮烈殉难。
崔一春烈士,门头沟区田庄乡人。生于1903年。在叔父崔显芳的熏陶教育下,193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面教书,一面从事革命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崔一春积极投身于抗日工作。他无条件接受党组织的安排,担任房良县一区区长。1940年秋,日伪军对平西根据地实施“扫荡”。1940年11月17日,崔一春在霞云岭附近被敌人抓住。

堂上村内的旧庙,就是曹火星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住处。堂上村老书记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关押崔一春的地方。
敌人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区长早有耳闻,对崔一春极力劝降:“只要你为我们做事,高官任你做,金钱由你花。”崔一春一言不发,嗤之以鼻。百般劝降无效,敌人歇斯底里,挖好一个土坑,咆哮道:不投降,活埋!崔一春刚直不阿,义无反顾,从容赴死,壮烈殉国,时年37岁。

血债要用血来还。八路军通过侦察,得到了敌人盘踞在三角城的情报。
三角城位于霞云岭乡一座险峰之上,山峰呈三角状,分为东南、西南和西北三峰,四周是悬崖峭壁,只有东南峰南侧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1940年12月13日,八路军九团二营神不知鬼不觉迅速包围了三角城,封锁住敌人的出入路口。我军的机枪手披上羊皮,潜伏在上山的羊群里,悄悄地占领有利地形,架起两挺机关枪。19名指战员犹如神兵天降,从羊肠小路攀援而上,机枪骤然响起,一个小时战斗,我军攻下三角城山头,毙伤叛匪和伪军40余,为革命烈士复仇雪恨,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巩固。
崔一春烈士是门头沟人,在走访烈士亲属时,我们了解到崔一春烈士的女儿崔克勤同样为民族解放,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壮烈牺牲。

在涞水县木井村的烈士陵园,我们看到了与堂上村相近的纪念碑。
从碑文中了解到:崔克勤,女,生于1925年,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人。幼年受父亲崔一春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影响, 1938年到抗大四分校学习,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1941年3月,她被派驻木井村开展抗日工作。26日,日伪军对木井村扫荡,她在组织群众向村北长水涧转移途中被敌人发现,为掩护群众,她只身奔向桃园西沟,将敌人引开。面对步步逼近,从四面包围上来的敌人,她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16岁。她用生命展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用鲜血实现了抗大人“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为了永远缅怀崔克勤烈士,涞水县人民分别在崔克勤烈士讲学处,崔克勤烈士牺牲处以及木井村烈士陵园建立了崔克勤的纪念碑。烈士牺牲之处,如今是一片柿子树林,深秋时节,草木凋零,而金灿灿的柿子依然挂在枝头,让人不禁感慨万端。

1940年11月,寒风凛冽。崔一春,一位血气方刚,年仅37岁的中共党员壮烈牺牲; 1941年3月26日,正是春花吐蕊时节,英雄崔一春烈士的女儿、年仅16岁的崔克勤英勇就义;16岁的女孩,含苞待放的花朵,化作一片绚丽云霞,飘然而去。
门头沟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崔显芳,在解放战争年代牺牲的解放大队副政治委员崔锦春,与崔一春、崔克勤同出一门,一门四烈士,彰显了门头沟人的风骨: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但是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的幸福,在所不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今,无数先烈为之奋斗毕生的新中国已经走向繁荣富强。我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不朽的歌,不是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惧流血牺牲,慷慨赴死的伟大意义吗。从田庄一个普通家庭,一门四位烈士的身上,不是代表了门头沟人为革命不屈不挠,为了党的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吗?

韩春鸣简介
北京知名作家 1952年5月生于北京,在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党组书记、局长岗位退休。先后受聘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史志研究中心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档案报社任培训部主任;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西山抗日游击队》《青白口》长篇传记文学《诸葛亮成长之谜》《聚元号弓箭》《花儿金猜想》《葡萄常秘史》《双氏兔儿爷》《长江王的回忆》《红蓝箍》《绣花女》等多部,长篇传记《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与他人合作),中篇小说《激战灵山》纪实文学《梦回吹角连营》《田庄生紫荆》等在中央及省市级刊物出版发行,均产生较大影响,多部作品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行。现为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系平西抗战史、门头沟区党史问题专家、著名学者。

梅子 北京人 曾任福州军区文工团话剧演员,北京企业有线电视台编辑和播音员。爱好文学和语言艺术。曾多次为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学节目配音播音。2018年,在全国诵读联合会和为你诵读等大型平台联合举办的全国大赛中获得“杰出诵读艺术家”大奖。近期在北京市昌平区首届朗诵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