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李清海,河南商丘宁陵县人,五四年生,农民。酷爱文艺,豫东著名评书演员,商丘市第一届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当代文坛特邀编委顾问;2015年全国诗学标兵。荣获第六卷百名传世精品诗选金奖。钟爱文学创作,多家网站网络特邀写手,网名,怡情园主。著有《汉文字杂谈》、《河南民间故事集》、《怡情诗趣》。诗词歌赋,散文小说以及文学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地文学杂志。被文学界专家学者称誉为“文学评论家,当代诗人”。

从 “诗格” 的角度看一首“ 神诗感动中国” 外四首
文/李清海
感动中国
文/胡宁
什么叫感动中国,感动了天南地北。
一座城从汉走来,满天下纵忧能克。
白衣天使是莲花,病毒阎罗装逼仄。
生死同心你我他,前方看我人民力。
近日,网络疯传的这一首“神诗” 此诗一惊披露,国人哗然,如狂风暴雨般洗刷着网民的眼球。留言评论,铺天盖地,……。
我看过很多诗,有好诗也有不好的诗。有滑稽的打油,也有很能得人心的顺口溜。有妇孺皆知的“鹅、鹅、鹅”、也有羞涩难懂的之乎者也。如上这样的“神诗”我也被弄得瞠目结舌。
喜欢读诗,也喜欢写写读后感。故而才尽可能的搜集资料,找一些佐证,为自己的感悟和辩解充实一下资料。诗者,不论是高雅通俗,直白含蓄,都应该是凝练的诗词语言,和诗词语言应该有的逻辑方式。绝不能跳出千百年来形成的“诗风、诗格”。即便是弘扬光大,也必须在原有的国粹基础上去传承延续。
进步的文化大潮,给传统的诗学道路拓宽许多,扩展了许多,也宽泛了许多。一大批诗人把现代口语和地方口语,甚至是网络走红语言写进了诗里面。只要运用得当无可厚非,毕竟是一种趋势,或许不是一种坏事。但是,稳步发展,有序进展才是硬道理,无限度的大踏步前进,毫无顾忌的横冲直撞,只能是一种颠覆和亵渎。从“诗格”角度去慢慢推敲这一首“神诗”,不难发现有其遵循“诗格”地方。七言八句,是律诗的格式,仄律工稳也符合要求,而且在用韵上也是大多诗人不常写的“仄韵”。韵脚没有丝毫问题。可见此诗作者有一定的格律知识。更多的是没有按“诗格”要求去运笔,如;起承转合,句式对仗。当然,如果不按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就无所谓“对仗”,何况也真的不对仗。在谋篇布局上作者就为所欲为了,从第一句到第八句纯粹是;七拼八凑,摞床架物。句式上花样翻新,无规无矩,开头倒是扣题“感动中国”接下来,语法上采取“叠字递进法”虽然想加大气势,岂不知“天南地北”依旧是“中国”的范畴。也就是说第一联整整浪费了七个字,是最为有说服力的“合掌”典型,造句上更是随意,随意的谁也看不懂啥意思,“一座城从汉走来”从哪个“汉”是汉朝还是汉族,汉水、还是星汉,霄汉?更为神奇的当数“装逼仄”恐怕要神鬼莫测了!唯有能解释得通的,就是在写“抗疫”这个大题材,也难怪一位写诗的好友说:除了,“白衣天使是莲花”这一句还有点诗味,其余的都是在诌句,凑字,而且也太不会节省笔墨:感动。感动。天南、天使、天下、你我、看我。一用再用,是词穷还是絮叨重复,令人费解。说到这我想说,此诗要是诗就是诗的另类,要是诗就是误导小学生的歪诗,我不想再说什么,网络上已经炒反了,我只是从“诗格”角度做点滴浅析,一点看法和感悟而已。
感悟至深是:全诗56个字,就像一堆生锈的破螺丝,胡乱的拧在一块废旧的包装纸板上,虽然醒目却令人讨厌。
水龙吟*秦淮十里三春晚
秦淮十里三春晚,信寄飞鸿无至。楚江月黯,莫愁湖冷,风声鹤唳。思念天涯,遥望琼阁,乱云逝水。想小萍一见,潸然泪下,伤怀处、情初起。梦断诗书满纸,可曾知、瘦颜难洗。海棠沾露,兰花绽蕊,石桥锦缀。桃叶渡边,媚楼摇烛,落红流紫。叹东瀛客路,归期阻隔,有谁扶慰。

梨园花海打趣
梨园添美景,花海醉开怀。
笑问枝头鸟,缘何嘴叫歪。

西江月*文友相聚我的梨园花海
黄绿赤橙气爽,嫣红姹紫云翻。
梨园花海度安闲,笑语欢声一片。
村野游人相聚,城乡好友团圆。
轻歌曼舞树林间,曲径通幽隐现。

花海虞美人
四野清风又一春,馨香馥郁韵沾巾。
飘飞素蕊披新露,荡漾金枝不染尘。
万垄扬眉能寄梦,千株笑靥化情真。
生机勃勃多娇媚,当数奇花虞美人。

学“诗格”之感悟
文/李清海
“诗格,就是诗的格式、体例与诗的风格、格调” 。诗有三要:意境、辞藻、诗格、三者缺一不可。意境是第一位的,它要求俊美深邃。而后是辞藻,要凝达含蓄,遣词要贴切,造句要规范、气势要流畅。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最后还要讲究仄律、对仗、用韵,以及一些格式要求和禁忌。总之;诗如人,意境字词是精神,诗格是体魄。精神再好,浑身是病也是废人。不堪一击,难以生存。譬如“国术”和各种规范的体育运动,其深远的发展意义就如“诗之意境”、其优良的体育项目就是“诗之词句”、其严格的训练要求,规范的动作要领,能否达标的评定标准就如“诗之格”。选择的项目好,精神状态好,敢于顽强拼搏,可每每犯规,就会被淘汰,何来的分数和名词。故而;学诗要学好诗,博览群书,积极探索,去伪存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写诗亦要写好诗,符合时宜,立意深切,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尊崇国粹之规;弘扬文化之道。初学诗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初写诗要循规蹈矩,务实求真。有读诗到写诗,除非神童,都会有一段艰辛漫长的道路。这一段路程是有;对句、律诗、绝句、填词、再到曲赋……这个链条不可断裂。不会对句永远敲不开格律诗词的大门,东坡云:“天下无语不成对”回首以往各个时期的诗词大家,无一不是对句之高手。其原因在于,格律诗词很多时候都需要“对仗”,而且越工越好,如五律七律五排七排。中间各联必须对仗。可以考证的词牌有一千六百个左右,几乎半数要求有对仗句。会对句才有希望写好七律。会写七律才能去写绝句,道理很明白,绝句要比律句精炼的多得多。

会写律绝才能会填词。不是说拿个词谱例词,照着仄律填下来完事,他的要求要比格律诗复杂得多。比如:领字,对仗、叠字、摊破、另外,填词还必须有题目。有个完整的物象,寄情于景,语言优美婉约。至于曲赋那更是文字之巅峰,要想跨越难之甚难。总之,诗路只有弯路而无有捷径。而“诗格”恰恰是楼台之扶手,阳台之护栏。车之辙,船之舵,失之则不达。读诗、学诗、品诗、写诗、评诗、到诗之探源,都必须在“诗格”匡扶下循序渐进。按现代话说“诗格”就是一个集成块,不可分割,不可短路。它的组成部分十分复杂。譬如:诗有总意、三境,三格、三不、三思、五趣向、五用例、三宗旨,比兴、格律、五律、七绝,八病、九对、十体。以及各种变格句式,替对折腰,拗救之法。句脚用韵、出群入群,阳和阳光,独木桥、进退格,等等……等等。每走一步,每用一法,都要知其要领,晓其旨意,不可不遵亦不可乱用 。如不然则读诗写诗一生,不知诗之道也。如能大彻大悟,则可书山揽胜,学海漫游。诗书无量,我辈当务尽其力,求索拼搏。

附:诗格专著参考(有些论说部分是被拚弃的,有些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如:合掌、隔景、挤韵,撞韵……在参考研读 的时候全有自己遴选运用,不可拘泥,也不可能照本宣科。全凭个人感悟,活学活用。)
诗格,旧题唐王昌龄撰。
律札华梁 上官仪撰
文笔式 佚名撰
诗格 旧题 魏文帝撰
诗格 佚名撰
诗髓脑 元兢撰
诗式 元兢撰
诗式 佚名撰
唐朝新定诗格 崔融撰
评诗格 旧题 李峤撰
诗格 旧题 王昌龄撰
诗中密旨 旧题 王昌龄撰
诗议 释皎然撰
诗式 释皎然撰
金铖诗格 旧题 白居易撰
文苑诗格 旧题 白居易撰
二南密旨 旧题 贾岛撰
炙毂子诗格 王叡撰
缘情手监诗格 李洪宣撰
新定诗格郑谷等撰
风骚旨格 僧齐己撰
流烦手监 僧虚中撰
雅道机要 徐夤撰
风骚要式 徐衍撰
诗中旨格 王玄撰
诗格要律 王罗简撰
诗格 僧神或撰
2020.5.8

本 期 主 编 :葛 霞
本 期 推送 :李 清 海
欢 迎 关 注 商 丘 诗 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