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诗远行――心中之唐诗宋词
马扎
人往高处,大河偏东。白驹隙去,飘飘莽莽。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一些记忆教人难以忘怀。如唐诗宋词,上苍注定已成过往,像李太白、苏子瞻这样的大咖,俨然已被风吹浪打去。但是,虽仙家已矣,却依然驻守我心,如这汪涓涓流水,久久如斯流淌...。
对于唐诗宋词,我心早已所属。记不得是何年月,那个手执仙杯对明月,花马金裘换美酒之人,已悄悄然住进了我的梦里,仿佛与斯有神交,时至如今亦不愿醒...。
因为那里醉乡清幽、娴静怡人,凡夫俗子不曾懂,智人慧客亦莫知;因为她美如轻纱,性感伊人,靓如美瓷,柔滑流心。因为她志臻意美,唯冷傲无诤之士,修心儒雅以资,方可赏之、颂之...。
诗的国度,应该是纯真的,具有人性的。夫子言:“诗三百,思无邪”,诗经三百余首,无不出自真情的自然流露。对于诗,我认为这是多好的诠释和总结。
文载道,诗言志,歌传情…。总的来说文学创作的源头来自于生活,既然她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必须得合乎人性,令人读来有味,心生欢喜。她可以是趣味的,但不能乏味,她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
至美的唐诗宋词,打动我的心。如诗仙的“天生我才”,杜子美的“润物无声”,东坡先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纯,多么真,多么潇洒!
与诗结缘,教我彰善瘅恶,福慧两增。与诗结缘,教我琴心剑胆,品正行端。我要继续携诗,前行。
世人总浮夸假谒、虚以委蛇,我则谦和朴诚、凭心以善论道;世人皆攀附权胄,唯利是图。而我并非审势之徒,更不分高低贵贱择友。
世人多厚此薄彼,在我眼里,一碗清水总是平...。
心欢唐诗。
唐诗优美,打开一本唐诗集,宛如走进了一座瓷器馆,她们的高贵遮掩不住、典雅无处可藏。她们带着岁月的味道,无论是活泼、庄重、甜美均勾人心弦。无论是长与短,都细致性感...!
唐诗讲究对仗、押韵、形音意统一;瓷器讲究形态、对称、色与调的和谐。唐诗和瓷器都讲究韵味,火候不足,意犹未尽;火候太过,犹显不及。只有炼就“雨过天晴云破处”才得上品。
诗和瓷都来自于灵感深处,选材手法及火候都得恰到好处,仿佛无意间,却又浑然天成。如出水芙蓉,雨过天之晴。
盛唐的诗与瓷均香漫全球,诺大中华亦是以瓷命名 ,说明在外国人眼里中华之美如诗如瓷,如瓷如诗。
离开瓷器长廊,走进一丛宋词林海,宛如袅袅轻烟,是鸟语呢喃掠花溪;亦是一段情愁,剪不断,触及灵魂理还乱。宋词深沉活泼,激昂伤感,无论是樯橹灰飞烟灭,还是小桥流水人家,伊人红妆赏秋月,僧侣推敲弄词牌。格律灵动处、尽显缥缈神韵间。虽寥寥数字,远观近看都是艺术品、瑰丽夺目!
喜悦宋词。
宋词最初打动我,正是它那柔软和伤感的深思,以及凄美与恬淡的情怀。宋词似乎更容易上口,更随意,虽然词牌名规定了它的形式,但较之唐诗,宋词教人摆脱了格律押韵上的束缚,更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意功能,用灵动生活化的口语娓娓吟来,使受众听之妙趣横生。
宋词是中国的散文诗,是繁华之后的繁华,梦境之上的梦境 。
宋词是:金风玉露,朝朝暮暮。
宋词是:去年春恨却来时,琵琶弦上说相思。宋词是:瑞脑消金兽,人比黄花瘦。
宋词,可以波澜壮阔,令人潇洒超脱;也可以细腻婉约,令人柔肠百转。
“衣食足而知礼节, 仓廪实而知荣辱。 ”只有宋朝这样雍容华贵的朝代,才能产生直戳心灵的佳作。
欣赏唐诗宋词,是一件特别快乐和令人感动的事。
我心中的祖国,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自豪的。很庆幸此生呱坠在华夏,可以从小濡染这堂堂正正的中国字;很庆幸能继承这样的文化,可以用心与几千年来的古圣贤对话。
锦瑟华年谁与度?
煮字观龟,伊人陪读。
再问平生蒙幸事?
经万事无愧俯仰,修德心与诗为伍。
因为唐诗宋词之美,足以让我们驻足慕赏,她如窈窕淑女,对你莞尔始终...。
我欲西行,回眸向东。高处偏冷,不忘初衷。

作者:田俊生,字浚卿,网名:小马扎。八零后,洛阳佬。半生拙诗700首,四十不到雪满头。爱好广泛,多喜乐祖国各地好河山;更爱文学,特欢迎四海亲朋互相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