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最美的姑娘
——访喜德县彝族姑娘李晓艳
文/倮伍木果
大凉山,与其说是川西高原的明珠,不如说是聚民族多元、历史悠久、人文丰富、地貌奇峻、生态远古的川西秘境。
2020年5月11日9时,从州府西昌,驱车经泸沽、孙水遗址,铁厂,进入中国彝族母语之乡的喜德县,满目山水似画,田园如诗,阳光恬静地粉饰着黛瓦黄墙的彜人村寨,给这坚忍、慓悍、善良的民族平添了几分恍若世外的惬意。使人憧憬即将采写的彜家姑娘李晓艳——那可是一方水土养的美人啊……

11时11分,在冕山镇民主村4组见到李晓艳。这里,是她的家,房舍小巧别致、简约宁馨、独具彜风。
李晓艳身着汉装,红衣黑裤。她身材中等、盈而不雍,圆润丰泽的笑脸饱含真挚与善良,睿智的明眸闪烁着坚毅自信的光芒——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灵魂,更是人性真善美的不朽。不然,她一个1983年4月5日出生,10岁就倍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国际罕见病蹂躏的女孩,岂能活在当下?严格讲,李晓艳内心的强大,早已冲破此症划下的生命极限。
李晓艳,10岁跌跤磕碰,17岁读高一就浑身泛力,无法参加体育活动,饱受同学讥笑、嘲讽,尤其是老师那句“你再不参加体育活动,就不准参加高考”的话,深刺了一个花季少女的自尊。她孤独、无望。她悄然带上40元钱,决定外出打工。她辍学了,却没放下求知的欲,她在心里种下“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期待自修摘取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桂冠。
于是,李晓艳一边打着每月200元廉价的工,维持生计、求医问药。一边抓住深夜的宁静,埋头研读。其间,人情冷暖、生活辛酸苦辣,远非常人理喻。从此,西昌、成都、浙江多了个无辜少女颠沛流离的背影。
然而,李晓艳内心是强大的,她承袭了彝人祖先的铮铮铁骨,热血喷涌着自信与桀骜。尽管2008年秋,经西昌、成都多家医院确诊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国际罕见病,且无药可治,死神十面埋伏、虎视眈眈。但李晓艳却以一年零九月的不懈努力,终于2011年12月取得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结业证。至此,李晓艳开始了新的逐梦,哪怕从前“雨露浓恩何以报 ,沙场不惜树功名”的军人梦早已远逝,哪怕身体每况日下,哪怕做些手工艺糊口,淘宝兼职挣钱,攒钱买轮椅,手脚并用独自爬上巴士、民航飞成都、重庆、甘肃、云南、贵州、浙江、安徽、.广东、福建等地,看望无数类似病友,传达沿途风景、馈赠随身故事、共享同在蓝天下当之无愧的幸福与希望。同时,李晓艳更懂得珍惜历历在目的过往,将生活的点滴融透细腻情感、人性关爱,以婉约、清丽的文笔记载下来,投寄报刊杂志,分享给她钟爱的这个世界。譬如凉山日报刊发《轮椅上的希冀》、清远日报《生活需要要灵动绿》、呼和浩特晚报《上班》、农村日报《老妈是“戏精”》,尤其是中国罕见病杂志刊发的《有梦,就有希望》,谁说不是李晓艳这轮椅姑娘真实的写照?她不仅斩获知音传媒全国“知音故事写作大赛”优胜奖,还夺取了全国首届“威之群杯”轮友演讲大赛三等奖,更信心百倍地捧回常州一加爱心公益那名符其实的“奋斗奖”。
是的,“有梦,就有希望”。李晓艳的梦还在继续。她在呼吸困难、梳头都竭尽全力的时,还自习国画,卖画挣钱,坚持每年给许多病友或残疾人寄赠礼物、表达一份千里迢迢的彝女关爱,激励他们豁达、坚强地与病魔残疾抗争,深信生命的正前方,曙光已经来临。
不过,在谈及一个冷酷的话题“死亡”时,原以“死亡”对李晓艳这如花似玉的姑娘太过沉重,谁知她竟如此坦然——她确认死亡无时不在伺机逼近,可从不惊恐畏惧。如某天离世,她不会捐赠身上唯一健康的角膜,因为携着残疾的身体活着就言行无怨无悔了。她必须保全遗体火化,好在回归祖灵时,看见最牵挂的父母不再吵嘴绊舌,相惜相爱,直到永恒。目睹曾帮助过的兄弟姐妹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获取很好的治疗、身心越来越健康快乐……

说到这里,李晓艳努力站起,和风撩起的刘海下,一双明眸闪着圣处女般晶莹剔透的泪光,丰满的襟怀群山一样起伏。
再仔细端详,李晓艳那笑容、身段,那灵魂深处的日月,那春情满芳华的无边眷恋,不禁让人慨叹彝史上绝世天娇的烈女甘嫫阿妞,又岂能与其媲美?
——晓艳啊,李晓艳。
你是喜德拉达从一而终的母语。你向阳绽放的今生来世,永远是八百里凉山最美的姑娘。
2020.5.15.宁南白鹤滩。

左起:倮伍木果、薛勤(女诗人)、胥勋(著名作家、诗人了。)
【倮伍木果,彝族,乙巳年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