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魏玉秋;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国企退休干部,大专学历。从小就喜欢文学创作。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临清市诗词楹联学会外联组长,临清市作家协会理事。临清市新媒体协会理事长。

江晓琪的闪光点(随感)
文/魏玉秋

江晓琪是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的女主人公。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疗急救专业。是燕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她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为人坦诚,大方,工作积极,努力。在她的身上有许多别人不易察觉的闪光点。
她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人的心理动态。江晓琪的初来乍到,无疑是给整个急诊科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上到医政科主任赵蕾,急诊科副主任何建一、刘慧敏。下到普通的医护人员,都对她持有不同的观点。藐视、质疑、抵触。甚至有人对她的到来产生了反感情绪。认为她一进门就担当副主任是有一定背景的。所以说有些老资格的专家故意把一些疑难杂症推给她,想故意看她的笑话。可是江晓琪却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凭着自己高超的医术,硬是让一个个濒临绝境的患者起死回生,才赢得了全院上下的一致赞誉。
但是,江晓琪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努力钻研,认真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她孜孜以求,不耻下问。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敢于向院里的每一个人虚心求教。哪怕是刚刚入院的实习护士。在她的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她的老师,就连平时冷若冰霜,趾高气扬的刘慧敏也对她刮目相看了。
在工作上,江晓琪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她早出晚归,脏活累活抢着干,从来不摆副主任的架子。诊断、治疗、护理、手术……,她都能够拿得起来放得下。主治医师乔娜、海洋、王子桥、护士长田亮等人,从一开始的静观其变,到慢慢地接近她,再到后来的密不可分。就连志愿者党珍妮也把江晓琪当成了自己的知心姐妹。
在行政主任人选竞聘的问题上,江晓琪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宽容、大度的良好心态。竭力保荐平时对自己素有成见的何建一,刘慧敏。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极为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她这种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在当今社会来说,应该是极为少见的。
江晓琪始终把每一位领导都当成了自己的师长,把每一个同事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把每一位患者,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尽管有些患者亲属起初对她针锋相对,甚至出现了过激行为。江晓琪总会平心静气地和他们沟通交流。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其中有一个年轻的患者,因为一场车祸,住进了医院。继而,又被检查出了肠梗阻、胸膜炎等一系列疾病。患者的姨妈异常凶悍,在急诊科大吵大闹,故意制造矛盾事端。可是江晓琪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成第一要务,尽心竭力的治疗。当患者转危为安,心悦诚服的时候,江主任却一直把委屈咽到肚子里。
患者亲属的误会只是一方面。有的时候,医院里的领导也会对江晓琪的某些行为抱有异议。面对领导的指责,同事的抱怨。江晓琪并没有争执,辩解,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她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踏踏实实的拯救患者,才能证明自己的一切。因此,她不管别人去怎么评价自己,而是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
面对传染病疫情的滋生蔓延,江晓琪没有退缩与恐惧,而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冲到了抗击病毒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江晓琪不但是一个业务水平精湛的医务工作者,还是一个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在她头一天上班的时候,自己的自行车、钱包、以及所购买的物品都被人抢走了。在她追赶小偷的时候,竟然发现这些都是被家庭遗弃的流浪儿童。其中有一个叫做锥子的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这些孩子年龄最大不超过十六岁。见到此情此景,江晓琪二话没说,主动把这个叫锥子的送到了燕京大学国际医院。在详细的治疗过程中,江晓琪尽职尽责,事无巨细。并且为锥子垫付了医疗费。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她又遇到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贫困,小病扛着,大病无钱医治,导致生命垂危。于是,她又联合同事,在科里创办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安心的治疗。这个计划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支持赞助者有之,中伤排斥者有之,隔岸观火者有之。
在抢救患者,治疗疾病方面,江晓琪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圆满周到。但是在处理医患纠纷,追查药品优劣方面,她又是那么严肃认真。
十几年前,江晓琪的父母在一场火灾中丧生,因此她成为了一名孤儿。是晖卫制药的董事长郑岚把她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成人。并且资助她考研。在排查一起重大医疗事故的时候,江晓琪发现患者服用的溶栓剂存在严重问题,并且与晖卫制药有很大关联。她没有被亲情所困扰,而是从大局出发,从患者的根本利益着想,多方搜集证据。最终将始作俑者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江晓琪良好的艺术形象,是整个社会传播正能量的缩影。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整个医疗行业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身上,折射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闪光点。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主审/陈百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