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 丰 新 纪 ————
文/刘迪生

信丰者,幽居赣南,弹丸于泱泱华夏。山川之妖冶,风物之传神,独秀南国。桃江源出大庾岭,纳千溪万泉,百回九转,汇入赣水,曲直顺势,清浊由天;经山村而历都市,傍茅舍而绕华屋,宠辱不惊,枯荣相忘。玉带桥前清故物,巨石叠垒,高古雄峙。桥孔可穿王濬之舟,对此不惊埃及之塔;桥上屋宇,遮去数百年风雨,依然情重;行旅匆匆,独不见韩、苏履迹,恨不逢时。大圣寺塔直凌霄汉,古典苍迈,九层六角,九层九境界,六角六画图。仙济岩仙风依旧,石窟小比大足、云岗;南山寺宋人匠心,拂云老松果然成名。至于雷惊菜花,雨推稻浪,风拂金野,雪压脐橙……一方福土,四时胜景,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千年繁华。历检信丰旧牍,竟无“灾荒”故事,让人扣案悬想。

史载,唐永淳元年(682年)建治,初曰“南安”,因与福建泉州南安县重名,天宝元年(742年),敕赐“信丰”,据传取“人信物丰”之意。丰者,前有述焉。信耶?何以“信”为庙堂所重?窃以为中唐之际, 武后姑侄临朝,设“铜匦”,重酷吏,嗜亲杀,《罗织经》风靡朝野,周、来辈“请君入瓮”,嫉馋积重,豺狼横行,“信”安在哉?李隆基借姑母太平公主之力剿灭群丑,复唐旧观,于先天元年(712年)甫登大宝,翌年即妄生圭角,致姑母及党羽于死地,血洗长安。雄才了了,异己净净,家国事竟倚重安、史等胡人肖小,无佞之祸其远耶?呜乎!欲取信于天下者,必已失信于天下也。
是谓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天霖雷响,草木有知。吾中华民族之可亲可爱、可悲可怜之处,大率于此:襄公因“信”被诟,遗笑千古,以至于尚术重诈,《阴符》以为国学,神州之陆沉窳堕可知矣;尾生抱“信”而死,野史以为美谈,厚黑龌龊之长夜,仅此一粒青灯也。

嗟夫!政在鼎新,民袭祖制。有唐以来,信丰信人,可谓“信”入骨髓。“比屋弦歌”之地,英才荟萃之乡。仅明以降,以25名进士、65名举人、82名外任知县,翘楚神州。黄闰老公正无私,有“铁知县”之目;黄德温刚正不阿,手刃阉竖于丹墀;甘士价与民骨肉,政声清洌,大理寺卿致仕,杭州武林书院《甘公祠》古风犹存……至于“四大金刚”之傲骨正气、《梅岭三章》之雅韵豪情,可谓集信人、信士、信念、信仰之大成也。
噫吁嚱!天灾多乃人祸也。信丰鲜有天荒之年,其得天佑耶?否,是人信也。古人云:“天机无巧”、“天不藏奸”、“天道好还”。信丰之“信”在,无所不在;信丰之“信”有,何所不有?
有幸醉卧桃江畔,何必万里觅封侯?!

作者简介:
刘迪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全国重大典型事迹报告团撰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重大现实和历史题材签约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兼职教授、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广东省侨联《华夏》杂志社总编辑。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副会長。
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十月》《诗刊》《读者》《芳草》《意林》《作品》《黄河文学》《广州文艺》等刊物。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岁月》《南国高原: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钢铁生命:国家一级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点亮生命:志愿者赵广军感动中国》《南粤琴韵:澳门大学新校区建设纪实》《北回归线上的彩虹》《超越新闻——抗冰雪灾害中的广州传媒》(主笔之一)《超越新闻——抗震救灾中的广州传媒》(主笔之一)等多部。
曾获全国“百种优秀青春读物”奖、“全国书刊优秀畅销品种”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长篇)、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连续四届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纪实文学《点亮生命:志愿者赵广军感动中国》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100本好书之一,并列入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原名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于1983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侨界作家群众团体。我省著名老作家陈残云、秦牧、杜埃、郑达、于逢等等是该会早期的中堅力量。先后与泰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香港(地区)华文作家(学者)进行过互访或文学交流。不定期开展华侨题材电影、电视剧本和华侨题材短篇小说征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0多年来,作联会员共出版著作1000多部(种)。国内外发行的《侨星》杂志出版了120多期。目前作联共有会员三百余人。成立了小說、诗詞、散文、報告文學、儿童文学、文学評論等专业委員會;并成立了书画院和艺朮团。

(策划:张文峰 编辑:郭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