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中华非遗传承人党乃军高浮雕传拓技师




传拓技艺是我国重要的发明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采取正投影原理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上纸、砸纸、上墨、揭取、粘接、修复、装裱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成功地把古代石窟寺雕刻、造像碑、画像石、画像砖、墓志等作品从立体凸凹转换成平面予以保存的文献复制技术。
据考证传拓技艺至少在唐代已广泛使用,并以其独特性、珍惜性、不可替代性流传至今。

传拓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金石学和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经典的作品有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宋拓柳公权《神策军碑》等。
高浮雕石刻传拓技艺和作品,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开发价值。

千百年来,传拓作为一种民间技艺主要采取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方式进行传承。
党乃军的拓印手艺是在二维平面上重现三维艺术,无论是照相技术,还是3D扫描技术,都无法像拓印一样与文物零距离的接触。
拓印能够将碑文石刻上的线刻、纹理、风化程度对等呈现在拓片上,许多已经消失或被毁坏的文物正是通过拓片得以复原与传承。
他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把高浮雕传拓这一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青春,他精心制作的一些拓片精品曾作为国礼出现在国际交流场所。
在他的非遗传习所里,时常会有许多书画界人士、大中小学生、外国友人闻名而来,向他请教高浮雕传拓技艺,他总是亲自示范,手把手教习。
党乃军十分好学,他游历国内许多石窟,徜徉在田间地头,寻觅历史长河里即将湮没的残碑断垣,仔细辨认古老的图案、文字,用自己掌握的传统绝技,还原历史文化的本真面目。
留下了许多传神的作品,被省内外各界人士收藏。
2017年12月,党乃军传承的高浮雕传拓技艺被杨陵区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

一拓千年史,传承有后学。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关注高浮雕传拓技艺,让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主讲嘉宾介绍

左文革,杨凌示范区作协创研部部长、杨陵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非遗评审专家、地名专家,现供职于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著有民俗类作品《丹凤朝阳》、《赤子丹心》、《杨凌风物》、《杨陵村落文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