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扫 胎死腹中
故事发生在民国三十七年的初春之夜,地点:点将台边的一个普通农家。说是家,其实就只有半间破瓦屋和一间茅草房。瓦屋十穿九漏,还分上下两层呢,下面住看两老口,阁楼上面住着他们的儿子媳妇。
从阁楼上透出一线光亮,铁锅式的桐油灯里,油剩下不多了,灯蕊也不长,灯火在风中晃动,垂死掙扎着,不甘熄灭。
真的还不能熄灭!一位七十多岁的接生婆默默向灯火祷告,她给昏昏沉沉的产妇放下沉甸甸的破蚊帐,然后对傍边的主人说,你这个做爷爷的福气太浅了,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扔进后山林子去!
这是一个新生男婴!
按说,这个新生男婴是不应当被抛棄的。你想,这户人家祖辈三代都是单传,小俩口结婚六年,第一胎生个男娃,谁舍得扔到荒郊野外去?何况还是这么一户人家!
然而不抛不行呀!因为是个死胎!如果换作谁,谁也不会要的。胎死腹中,不祥呀。接生婆催逼这个做主人的爷爷抱看婴儿死尸下得楼来,按该村习俗,一齐动手,装入破旧竹篮,盖上青蓝白三色布,趁人不知鬼不觉,月黑风高,由爷爷偷偷送上后山老鸦唣,扔了餵野狗去。
狠心的爷爷扔下竹篮,头也不回,就溜下了山岗,象小偷逃离作案现场那样。
唉,不能不长叹一声,这孩子的命真苦啊……

孩子真就这样完了么?要知后事如何,且往下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