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天.麦收记忆(十首)
作者:徐永学
题记:又临仲夏,千里平原麦浪翻腾,机器轰鸣,好一派丰收景象。联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三农变化,触景生情,特填词抒怀。

(一)鹧鸪天.孩提记忆
原始农耕先祭天,避风防雨盼丰担。
坦田收麦多挥铲,坡洼麦收便摆镰。
小孩抱,大人搬,餐风饮雨几悲欢。
奔忙整夏心相问,哪户艰辛哪户甜?
(二)鹧鸪天.集体会战
社队收割精气神,八方会战荡旗茵。
千镰舞动卷金碧,百铲腾挪展玉麟。
鞭子唱,石头吟,村村野野起山仑。
擦干汗水堆粮现,只叹还差温饱人。
(三)鹧鸪天.承包激情
联产承包溢麦香,房前屋后地当场。
披星戴月提镰去,日落西山拉运忙。
捞石打,架车装,手扶脱粒串千庄。
一年收获满仓囤,欢乐时光向久长。
(四)鹧鸪天.机械吟歌
现代三农沐夏风,收割一派醉颜红。
千机呼啸驰金野,万众相从传笑声。
不出地,就脱盈,古来谁敢比今同。
瞬间收夏作别去,播下青秋还进城。

(五)鹧鸪天.掠子
掠子奇观唱大风,状如弯月网边空。
向前即刻平禾浪,左右倾间扫麦洪。
挥掠处,遍囊中,镰刀自叹不如雄。
千年豪气今何在?追忆英姿若现同。
注:掠子,豫东老农叫绰(音)子。传统农耕时期比较先进的收麦工具。掠刀较长,呈蔓月形,刀后带收麦网子。割麦时人左右摆动掠子,能收到镰刀数倍的效果。
(六)鹧鸪天.桑杈
桑树分生多傲直,几经温火见英姿。
一根长柄顶千木,三杈并肩托万枝。
场竞武,地挥师,麦山秸岭我装持。
壮心不改雄风气,谁料今朝遇退时。
注:桑杈,又称大杈。一般有桑木捏制而成。该具一柄三杈,木质坚硬不易折断。主要用来翻挑大的秸秆等。
(七)鸪天.石滚
八万年前藏大山,能工巧匠将身搬。
雕得圆滚倩模样,架在方中任你牵。
人喝动,我跟前,皮鞭响处一溜烟。
麦堆如岸消石下,万粟闻风露灿颜。
注:石滚,一种用来碾压谷物的石做农具。呈圆桶状,两端镶有轴臼,放在滚框中以便拉动。
(八)鹧鸪天.捞石
半世不停当磨研,老来又上麦堆山。
旧石新作献余力,攀越腾翻不畏难。
颜亲麦,麦亲颜,紧跟石滚绘丰篇。
体能消尽终无悔,只盼禾农能富安。
注:捞石,打场时挂在石滚后边的石块。呈扁平状,中间有孔,通过捞托使其同石滚连在一起,起磨脱谷粒的作用。捞石一般是废旧磨盘改制而成。
(九)鹧鸪天.搂耙
小小弯耙数齿尖,卖场之上任狂颠。
大杈挑后秸难净,小耙临前尽掠干。
倾身去,起身还,整场秸草垛成山。
仰天倒立堆颗粒,只待闻风再舞锨。
注:搂耙,豫东俗称落耙。木制,安装有数根弧形尖齿。主要用来搂聚比较短碎的秸秆。同时,翻过来还可以用来堆集谷物颗粒等。
(十)鹧鸪天.木锨
平日昂扬自向天,只为五谷露红颜。
和风着意来相送,宝扇迎身将粟还。
锨飞动,动飞锨,一招一式尽腾翻。
粕糟闻讯悄然去,金麦联欢成聚山。
注:木锨,俗称扬场锨。由木柄和木板组合而成。主要在粮食打场时用。通过木锨将谷粒抛向高空,借助风力,起到粮糠分离的作用。


作者简介:徐永学,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诗歌研究会商丘分会名誉会长。商丘市诗词学会会长,曾历任高中校长,县委组织部秘书、副部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为睢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喜欢文学创作,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刋发表文章,创作发表诗词千余首,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岁月回声》《和谐之韵》诗歌、诗词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