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 桃 和 老 井
山 山
昨天我们跟随行天下去了掌平洼景区,说是景区,其实就是个古老的小村子。这里有樱桃和一口堪称人间奇迹的螺旋老井。

在车上领队就跟我们介绍樱桃好吃的品种,数美早和红灯,酸甜适口。
我们一共两辆车,一辆大公交车,一辆商务面包车。因为第一次去,领队好几次下车问路况,山区路窄,大客车没法行进,只能返回一段路从另一条路向掌平洼驶去。强线队友由领队强子带领徒步上山。而我们乘小车,继续沿村民指引的山路前行。

一路颠簸,直到路稍微好走点,我们才关心起山路两旁的果树来。樱桃树上一串串的,有黄色的,有大红色的,真想让司机师傅停下车来,摘一串尝尝。我们的车很快到了一个大市场,这里公路两边全是收购樱桃的。车多人多,几乎可以说车子是在挪动。我们四个人下了车去买樱桃,司机师傅自己慢慢开。

网上介绍说,小泉沟村自1987年开始栽植大樱桃,目前全村栽植总面积5000多亩,年产量120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小泉沟的樱桃遍布全国各地。怪不得呢?这里聚集了那么多的采购商!

想买樱桃,当然得尝尝口感,我喜欢酸甜的,紫红色的。敏喜欢甜的,还有那个姐姐偏重于红黄的樱桃,还有那个大哥边走边尝,走得最快,我们跟在他后面,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口感的。始终没能达成一致,因为来这里卖樱桃的,都愿意成桶的卖,或者成筐的卖。每桶都新鲜,每筐都亮眼。每个摊位都有十来米长吧,地上一堆堆的樱桃,品种不一,品质都是最好的!可老板说不卖。有三四个姐妹在分拣,然后放在长方镂空的周转箱码垛,当日运走,据说发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及海外。
今天我是开眼了。尝了好多不同口感的樱桃。哈哈!来晚了你就尝不到了。快来吧!
尝过了樱桃,再去看古井。这古井远看是一大的椭圆形,井中旋出一条大龙,威风凛凛,口中喷出从井里吸上来的山泉水。


一旁的碑文是这样介绍的:
龙廷镇掌平洼村坐落在九鼎凤凰山下,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村中常年干旱缺水。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彻底解决农田灌溉和村民饮水,村民自发组织,土法上马,决定在村边打井取水。
当时全村300多户,900余口人,共九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队挑选出4-5名体格健壮的劳力,组成30多人的打井队。从1966年3月至1976年5月,十年间,他们自制炸药,自备工具,靠双手,靠智慧,流血流汗,无怨无悔,用铁锤和钢钎硬是在山地开掘出一口水井。
该井直径18米,深28米,108级台阶,石级路盘旋而下,其中一级砌到井壁里,下至离井底十米深处,通到一个平台,可以站人提水。据不完全统计,开掘此井共累计用工70000余个,砌石万块、掘土千方,用掉近四吨钢钎,至于损坏的鐝锨锤镐不计其数。
2014年为开发乡村旅游,沿井石阶新塑锦龙一条,并环井壁建走廊过道。眼下,老井已成为乡民的思念,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处旅游景点。
掌平洼村村民委员会
2016年12月



我几次三番沿着井边的石阶路下到井里,就想拍到它各个角度的神奇与震撼!想像他们当年老少齐上阵,铁锤钢钎,开山取石,挥镐舞锹掘地淘井。十年间宵衣旰食,栉风沐雨,终于金石为开。我只有赞叹!我站在老井的井沿上,它是石头砌成的,高低错落,就像浓缩的长城。与铁栏杆围成过道,铺上木板,人们可以脚踩木板,手扶铁栏杆,从龙头左边开始,围老井转一圈,到龙头右边。就在龙头右边的井壁上挂着一个藤条做的大圆篦子,上有“螺旋井”三个红红的大字。今天我还看到有位老师发的视频,就是从这个角度拍的,可以从上看到下,一直看到井底。那井壁层层叠叠的石缝中,长满了青苔和肾蕨,喷溅的水滴滋润了每个角落。还有龙头近旁的石缝中窜出的那棵桐树,弯曲着向上伸展着,叶子上满是阳光。
我本来还拿着一个瓶子,几根长长的运动鞋的鞋带,想到井底打水。可到了井底那平台处一看,还得有四五米深吧。那一泓碧水,不断地接纳着龙口喷出,顺槽流下的水柱,笑靥如花,水波一圈圈荡漾开去。那么安详,那么惬意。抬头仰望井口,看到椭圆形的天空,可领队说是心形啊。又换了个角度,再抬头看,果然看到了一个心形的井口,围一片心的天空。走回到井口,龙口喷出的水花那么惹人爱,一手抚摸着龙头,一手接住那水花,任它欢快地溜走。


中午我们在老井附近的农家乐订了菜,一盘凉拌灰菜,一条大鱼,一盘豆腐块,还有那个大饼。我还特意到院子里烙饼的地方看了看,就是用一个大铁鏊子,烧柴火烙的。金黄的点缀着点点葱花,尽管薄薄的,还是外皮酥,里面软,真香!
农家乐好几个人,此时已是忙的不可开交。领队说,他们家风水好,前面是老井,水就是财。屋后是大舞台的影壁墙,就是靠山。如果井在他们家屋后就不好了。
辉煌已成过去,奇迹遗存万年。愿这老井福佑乡民,泽被后世,万古流芳!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