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什么给子孙
李坚
从乡村往县城搬家时,家当用东风大卡车满滿拉两车。如今已所剩无几,有的过日子用坏了,有的不小心磕碰摔碎,有的卖了废品,有的扔了垃圾,连大件橱柜也成了劈柴。听着儿子用电锯斧子的声音,我曾心疼的掉泪。随着生活日渐富裕,如今感到被子孙视为"破玩艺儿"嫌占地方的家当真的越来越没用了。
七十年代初,我进婆家。一明两暗的东屋,进门迎面墙上挂块长方形镜子,镜下摞着一对红漆木箱,箱上摆着一对大肚小口细颈瓷瓶。这些物件原是大姑姐的嫁妆,姐去北京落户后存放娘家,多年没动地方。我把毛主席半身瓷象放在毛著四卷上,放在两瓶之间。土炕梢有个老式被搁子,它原来和一对橱是婆婆嫁妆,瓜菜代年月橱被公婆换了红薯干。北墙放橱的地方新打了三节柜。这就是我里屋的家当。堂屋里八印大锅的大灶旁按着娘家爸做的风箱,风箱隔着东屋门北墙角放着爸从唐山捎来的新水缸。八十年代初,国家分配知青三分松木料。我打了连架门,换下堂屋老式木板门。打了三开门立橱换下镜子木箱。打了酒柜两把椅子换了三节柜。三节柜挪到堂屋,扒了多年垒的土坯台。后来我手有余钱又买了些木料打家具装滿西屋。经营了十多年的家总算旧貌换新颜,让人舒畅、让人羡幕了。这些家当有我从老辈人手里接过来的,有我省吃俭用置办的,全留给子孙过日子。

时过境迁,做梦没想到我家住上楼房开上车。过上看网电玩智能吃美味穿时装的好日子。我的家当失去用武之地,橱柜桌椅放在哪里与新楼居格局不搭配不适宜,被斧劈锯断。所有盆碗杯盘全被更新多次。拧笼头自来水,水缸被闲置。有燃气灶再不用风箱。包饺子买肉馅,剁白菜有铰菜机,刀板去休息,水捞面买挂面鲜面条,枣木擀面杖被收藏。被子平铺在床,盖上床置,卧室不用被搁子。衣裳放进壁橱,不愿穿的衣裳捐到爱心小屋。不缝不补缝纫机下岗,连剪刀顶针针线板黑白线也失宠。洗衣机辞了搓板,空调让电扇退休。生活用品粮油蔬菜调料市场及便联店任意选购,粮柜拆板,坛罐远弃。新生活改变老传统,新家居淘汰老家当。我问自己:给子孙留什么?

看着儿女都过上富足美滿的日子,我上点年纪,依老卖老,吃饱喝足百事不操心不出力。宅在家看电视和书报,练写字,或到老姐妹家串门,逛大街公园商场。林则徐说过:儿孙比我強,留钱干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往后我没必要省吃俭用添家当,没必要舍不的吃穿搞存储。自己照顾好自已,给子孙一个乐观健康长寿的老人。把有限的生命放在读书写字上,送些读书心得书法手迹给儿孙,给儿孙留下精神财富,让儿孙在精神财富宝藏里享受快乐。

李坚,南皮县人。爱好文学,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报刊及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