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军魂|艰苦的岁月
文/陈兆玉

二十世纪中叶,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国家经历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农业颗粒无收,工业,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趁火打劫,取消了援助中国的所有项目,撤回专家,带走图纸,使年轻的共和国,陷入极为困难境地。日用品、副食品奇缺,物资极度匮乏,粮食供应紧张,饿肚子,吃不饱饭,从百姓到领袖,六亿人口经历着罕见的艰苦考验。
那时候所有生活物资,大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到火柴、肥皂、豆腐、棉花、布匹、鱼肉蛋糖茶烟酒……,一律按人口定量,凭票供应。

我家坐钟上面小盒里,经常存放着各种票证。最显眼的是国债券,像发行的邮票一样有几大张,每张三元五元、十元面值不等,是国家困难时期,向百姓摊派、借款的凭证。国家定期公佈号码,有计划地兑换现金,我印象中的国债券,常有被定期剪下兑换的痕迹,每张面额不等,参差不齐。

因为物资短缺,有时候既使拿着副食券,也买不到所需之物,每逢有商品供应,人们蜂拥争抢购物,排队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出现过这样的笑话: 一老太太不慎摔倒,引来围观,晚到的人不知内情,以为又有紧俏商品供应,于是站在围观圈外大声大嚷着:“大家要自觉排队啊……”! 于是,在围观人群外,有秩序地排成一长队,待弄明真像,悻悻而散。
粮食供应更为紧张,常常寅吃卯粮。每逢月底,都要在凌晨起床,穿上厚厚的服衣,顶着清晨眨眼的星星到粮店排队,等候购买下月供应粮。天放亮时,粮店还没有开门,人们早已排成长蛇阵了。
由于没有足够的副食供应,肚子没油水,人人腹中都成无底洞。白面更不经吃,多数与野菜、玉米面混和一起,只有年节,才能品尝一顿白面馒头的滋味,平时均以罗卜干、茄子干、土豆、等野菜充饥。我家的鱼肉副食券常有剩余,因为没钱购买。

妈的想法是先紧孩子们填饱肚子,顾命要紧,更要保重父亲的身体健康,父亲是全家赖以生存的顶梁柱,唯独苦了妈妈自己。
那时全家六口人,父亲一人工作,全靠每月五、六十元生活费。山东老家的爷爷、奶奶、姥姥年迈体弱,也在困境中度日,须补贴孝敬。老家的亲戚朋友,以为东北日子比关内好混,常常走马灯似地你来他走,小住五、七、六天,多则十天半月。凭人口供应的口粮、副食品数量有限,这都要从全家人的嘴里挤呀!一向善良的母亲崩溃了。面对多年未见寻上门来的乡亲,他们也是无奈之举,不能冷落,只能强陪笑脸热情接待,背地里不知落下多少为难的泪水。

1961年初春,树木刚钻出嫩叶,在野菜还没露出大地时,这是充饥的最好食材。东北只有榆树钱儿最适口,那年我才13岁,哪里争抢过饥饿的成年人?榆树钱儿、榆树叶,很快被饥饿的人们抢光。为了填饱肚子,在妈的允许下,目光选向了杨树叶。刚钻出嫩条的杨树叶,铜钱大小,油光诤亮娇嫩诱人。我领着六岁的弟弟,爬到树上往下撸,弟弟小心翼翼在树下用小筐接着,散落地面的树叶,也一片一片认真捡起,微恐浪费掉,黏糊糊地杨树油沾满双手,苦涩的味道几天都洗不掉。妈把杨树叶洗净,用开水焯、冷水泡,去掉苦涩味用刀剁碎,捧上两捧玉米面搅拌均匀,星星点点的玉米面,哪里能攥成团啊?只能摊到笼屉里大火蒸熟,出锅热气未散,饥肠辘辘的兄妹们一拥而上,狼吞虎咽,待妈装好第二锅,回屋想充填一下空腹时,早已经被兄妹几个吃的精光了。
春夏之交,大地充满生机,苣荬菜、马蜂菜、灰菜、苋菜、蒲公英、苕帚菜、鸡爪子菜、猪毛菜……均可以充饥。每逢放学或休息日,挖野菜是头等大事,为了使麻袋尽可能多装些,把先采摘的野菜放到地头晒,等凉晒蔫了再装。那时候没有自行车,太阳西斜时,才肩扛装满的麻袋,一步一步走回家里,妈分别掺在粥里,或蒸成菜团子,总能设法把这些野菜加工成可口的食物。

春天,爸利用工作之余刨荒种地,辛勤地汗水换回秋收果实。放学回家后,妈常提示我去接爸爸,我常沿着建社里房后蜿蜒山路,去爸爸下班路上迎候。从爸的肩上接过来满满的袋子里,有时是土豆、玉米,有时是豆角、窝瓜……。爸的辛勤劳动,弥补了口粮的不足,换来全家人的温饱。
冬天,皑皑白雪复盖大地,放假时我挎着小筐拿着炉勾子,去乡村种过白菜的地里,从厚厚积雪下面,翻找掉落地里的菜叶。被勾出来的菜叶,黄黄的如同烤烟,偶而遇到白菜根,喜出望外,它能顶好几片菜叶呢。帽檐、眉毛常常挂满冰霜,鞋和袜子冻粘在一起,手指缩进手套里不愿伸展,看到渐渐鼓起来的菜蓝子,成就感战胜寒冷,依然很欣慰。

光阴荏苒,转眼十几年过去,1973年,父亲调往三线厂工作,全家人搬迁到河南〈红阳新厂〉。我退伍复员,留在父亲奋斗大半生的老厂,追寻着父亲的足迹,兄弟姊妹已长大参加工作,各自成家立业,国家经济好转,家庭负担也逐渐减轻。退休后的二老,仍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从不铺张奢侈,连屋檐流淌的雨水也不忍白白浪费,都集中接在大桶里,留作洗衣拖地用。一辈子省吃俭用勤劳的父母不甘清闲,仍习惯开垦一小片土地,但不再是迫于弥补生活。祖辈农民出身的父母,劳动是传统美德,他们播撒的是知足的种子,收获的是长乐的果实,汗水换来的是精神充实和愉快!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陈兆玉,男,1948生人,中共党员。1969~197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辽宁省凤凰城64军192师汽车连服役。复员后在黑龙江华安(集团)公司党委纪检委任党风室干事,1999年任公司运输处工会主席,写有散文、诗词30余篇,做人低调,未预投稿,仅在个人《美篇》专栏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