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树下
前不久被安排去位于湖南湘潭的党校学习一周,宿舍就在校园内新建的二号楼三层的最西侧。
一.菩提与黄鹂
已是初夏时节的湘潭,气温凉爽宜人,一方明亮的推拉窗时常开着,窗外几株浓郁婆娑的菩提树枝叶几乎要伸进屋里来了。每每一夜新雨之后的清晨,和着泥土和树叶清香的空气便透过窗纱,弥漫在宿舍内。
每日凌晨五点,一只黄鹂便准时对着窗口抑扬顿挫地高唱起来。其声音真好像是经过严格训练出来的那样,时而清脆短促、时而婉转悠长,时而叽叽喳喳如人絮叨、时而顿顿点点好似在赞叹美景。最可贵的是,每一段鸣叫都各不相同,各具风韵,十分严谨勤奋,几乎不知疲倦,几乎要延续整整一个时辰之久,不禁让人生出几分怜惜之情来了。
二 一颗麻柳树
向南的宿舍门外是贯通一层的长长的阳台,有着高高的可达胸部的围栏。站在阳台上是宿舍楼前面的大操场,操场上设有四个完整的篮球场,操场靠近宿舍楼的一侧有一株合抱粗细的麻柳树,树干高大,树冠茂密,显得生机勃勃。树冠的高度远远超出了这座五层的宿舍楼。站在阳台上,由主干延伸过来的郁郁葱葱的枝叶几乎伸手可及了。麻柳树显然已经开过花了,树枝间缀满了一条条浅黄色的狗尾巴样子的果实便是见证。
经网上查找,很难找到关于麻柳的词条。后来还是看到有人粘贴了一条这样的资料:枫杨,胡桃科(Juglandaceae)属落叶乔木,又称麻柳。落叶乔木。小枝有片状髓心。羽状复叶,叶轴有翅。春末开花,雌雄同株,柔夷花序下垂。坚果两侧有翅。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常生于溪边或河谷低地。木质轻软,可制箱板、火柴梗等用。树皮可取纤维制绳索,种子可榨油。原来麻柳树的学名为枫杨,倒是颇具诗意,起码要比麻柳两个字好听洋气许多。
三.老家的麻柳树
没有看到这颗高大丰茂的麻柳树,一则是感到亲切,因为老家就曾经有一颗和这颗麻柳大小和样子相仿的麻柳树,而且在那些漫长的小学时光里,每天都会有四次和她的擦肩而过。二则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珍藏着一段与那颗麻柳有关的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颗麻柳树,自我记事起就长在我们去学校的必经之地的小路旁的水渠边,粗壮、高大而茂盛。也曾揪下过麻柳树的叶子玩耍,还记得有一股非常难闻的说不清的味道,就再也没去动过她。直到后来我升入中学,以至于成人后外出闯荡,在本乡本土我知道或见过的范围内,再也没有第二颗关于麻柳树的印象。那是从我们第二生产队进入第三生产队的必经之地,而学校则位于穿过第三生产队刚进入第四生产队的地方。学校往北是大队里的最后一个生产队---八队;而学校再往西就是与本域眉坞一渠之隔的岐山了。我们属于河滩地带,以种植水稻闻名八方,大小各色水渠纵横交错,常年流水不止。麻柳喜水,又长的极快,这颗麻柳就长在水渠边,其高大茂盛不言而喻。
四.麻柳树事件
我上小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文革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高潮阶段,全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学生乃至于百姓都把对伟大领袖的一腔热爱和崇敬之情通过各种形式表现的登峰造极,淋漓尽致。当时的大串连活动已经结束,但红领巾、红袖标、红像章、红宝书、忠字舞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事物仍弥漫于中小学校的各个角落。当时最普遍、最能代表人民心声的口号就是:毛主席万岁!即就是时至今日,象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依然对老人家十分的崇敬,甚至容不得任何人对老人家稍有不敬。比如前不久因为一次酒局而下课被查的著名央视主持人毕某,尽管以前非常喜欢他的节目,就因为有了对老人家如此不敬的言论,以前的良好印象被顿时一扫而光。想必持此观点者不在少数。
在那些红红火火的年代,人们的感情是纯洁而又炽烈的,就连上小学的我等也概莫能外。一年级语文第一课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可见老人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麽的神圣和高大。但是有朝一日,不知谁对老师报告了一件事。就在麻柳树下水渠边的一块石头上,不知谁竟然胆大包天,用粉笔书写了一条反动标语,简称反标,对老人家进行无情诅咒。这还了得!这在当时不咨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挖地三尺,天翻地覆也要揪出这个写反标的人。放学后,校长、老师随即把途经此路上学的十二个学生统统留下来,逐个“过堂”进行审问。一时间大家人心惶惶、面面相觑、人人自危,就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直审问到半下午,就连看守和审讯我们的老师也熬不住了。只好统统臭骂一顿,要求大家继续检举揭发之后,不了了之。
经此一劫,每次经过那颗大麻柳树时,便自然多了一份发怵的心跳。
若干年之后村里修起了大路,后来又筑起了平整漂亮的水泥路,谓之村村通。那条早先通往三队的小路早已不存在了,麻柳树也不知何时被砍伐做了修房的材料,还是做了劈柴烧火做饭也未可知。总而言之,村里早已没有了那颗让人闻之难受,见之发怵的麻柳树了。(青之可)
作者简介:
雷建珂,男,陕西眉坞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曾入伍,后长期供职央企纪委。热爱文学,有上百篇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被报刊及网络登载,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建有文学博客,笔名青之可、大爷海之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