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马兰》
文:温馨百合
因为马兰基地,我爱上了耐旱耐碱又抗风沙的马兰。一直以为马兰只在遥远的新疆才有的,就如一直以为英雄都在书本或者他乡一样。几年前,偶然知道马莲也叫马兰。原来马兰离我们如此的近。因为每年端午时节,我们都会用马莲包粽子。我们把往年已经枯黄的马莲,用开水浸泡。柔韧的马莲就随着我们的指尖或缠绕或打结把多角的粽子扎个严严实实,让我们把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家人的爱融进了香甜美味的粽子。从此,马莲的韧性和清香留在我的心中。
马兰究竟长什么样子?因为它在我们这里确实稀少,所以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很少。
前几年,调动工作不久的我,猛然发现校园的地砖缝里有一种特别顽强的植物,无论风吹雨打,无论脚踩车碾,它都会倔强地一次次冒出地面,有时还会开出几朵高贵的紫色花朵。我开始留意它,开始打听它的名字。有人说,它叫马莲。哦!原来这就是心中的马兰啊!我仔细地端详它非凡的叶子,只见翠绿色的叶片五个一组扁扁的一字摆开,中间的叶片略长,有如棉线粗细的横纹均匀地排在细长的叶面上,这样的纹路让它的叶片特别的有力,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影响它坚强地立于地面。它们常常好多株组成圆形的一丛,利用团结的力量来抵挡风雨。这些如韭菜一般高的马莲因为它的团结和倔强住进了我的心。
搬迁新校后,发现新校的花栏内栽种了许多的马兰。只是这些马兰叶面比较宽,花朵比较大。我想这也许是有人给浇水的缘故吧。后来还发现它的叶子总是黄绿色的,如同缺少营养一般。我想估计这是没有经过风雨磨练的缘故吧。我一直为它缺少健康色而忧伤。
直到有一天,有朋友说那是鸢尾花。啊!怎么会是它呢?心中的马兰怎么就这样轻易地被鸢尾花给取代了呢?我的心中充满疑惑,满满的失落也随之而来。
我在网上搜寻着答案。鸢尾花为草本植物,五月开花,法国人视它为国花,认为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笔下鸢尾花的精彩形象以及永恒的生命力,让世人对此多几份深爱。
但是我必须找到我心中的马兰。好多年不见,能不能再次看到那些坚强的马兰?现在正是五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匆匆返回昔日的校园,只见成片翠绿色的马兰比原来高了许多。原先十几厘米的马兰已经被一丛丛几十厘米的马兰所替代。我找寻着那些高贵典雅的紫色花朵,环顾四周,好半天没有发现一朵,即使是花瓣也没发现一片,很是失望。就在要离开它们时,我又恋恋不舍地返回去,俯下身子仔细看了看这些倔强的小精灵。突然,发现在它的根部有三三两两如棒槌似的果实,我心中暗暗幸喜!鸢尾花的果实是高高举起露在外面的,而我心中的马兰它懂得内敛,它的果实深藏不露。
这也许就是它生命力极强的缘故吧。从叶子来看,它随许多植物一样呈绿色;从果实来看,它不外露,深藏怀中。它免去了许多外界的骚扰。另外,它分泌的一种液体可以驱除鼠患,使它的根可以深入土地一米多深,并且它有个特性,叶子遇到踩踏时,根就扎的越深。这样的生存能力,着实让人佩服。我完全被她的顽强所折服了。
难怪在我国大西北的罗布泊无人区,古楼兰故国的孔雀河流域,其它植物已不复存在,而马兰却可以零散地分布,充分显现出适者生存的顽强生命力。在罗布泊的强干旱、风沙疾暴,千年的无人区,唯有马兰的绿色与花朵这道亮丽景观,在这里可以展示生存的奇迹。
马兰,也叫马莲。它既有兰的高雅也有莲的圣洁。它的低调随众让我们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如那些在马兰基地科学家和军人,他们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他们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深深地扎根在千里荒漠。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却又不易被发现。因为他们有马兰一样的精神,他们正以马兰一样的顽强,培育着一代代共和国的卫士。愿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如马兰一样的人,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也如马兰一样深爱和守卫这片热土吧!
作者:温馨百合
编辑:三千门客
书法:三千门客
【三千门客:[蓬莱书院]倡导者】
【图源网络·若侵权·速告删除!!】





因为马兰基地,我爱上了耐旱耐碱又抗风沙的马兰。一直以为马兰只在遥远的新疆才有的,就如一直以为英雄都在书本或者他乡一样。


几年前,偶然知道马莲也叫马兰。原来马兰离我们如此的近。因为每年端午时节,我们都会用马莲包粽子。我们把往年已经枯黄的马莲,用开水浸泡。柔韧的马莲就随着我们的指尖或缠绕或打结把多角的粽子扎个严严实实,让我们把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家人的爱融进了香甜美味的粽子。从此,马莲的韧性和清香留在我的心中。

马兰究竟长什么样子?因为它在我们这里确实稀少,所以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很少。


前几年,调动工作不久的我,猛然发现校园的地砖缝里有一种特别顽强的植物,无论风吹雨打,无论脚踩车碾,它都会倔强地一次次冒出地面,有时还会开出几朵高贵的紫色花朵。


我开始留意它,开始打听它的名字。有人说,它叫马莲。哦!原来这就是心中的马兰啊!我仔细地端详它非凡的叶子,只见翠绿色的叶片五个一组扁扁的一字摆开,中间的叶片略长,有如棉线粗细的横纹均匀地排在细长的叶面上,这样的纹路让它的叶片特别的有力,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影响它坚强地立于地面。

它们常常好多株组成圆形的一丛,利用团结的力量来抵挡风雨。这些如韭菜一般高的马莲因为它的团结和倔强住进了我的心。

搬迁新校后,发现新校的花栏内栽种了许多的马兰。只是这些马兰叶面比较宽,花朵比较大。我想这也许是有人给浇水的缘故吧。后来还发现它的叶子总是黄绿色的,如同缺少营养一般。我想估计这是没有经过风雨磨练的缘故吧。我一直为它缺少健康色而忧伤。

直到有一天,有朋友说那是鸢尾花。啊!怎么会是它呢?心中的马兰怎么就这样轻易地被鸢尾花给取代了呢?我的心中充满疑惑,满满的失落也随之而来。

我在网上搜寻着答案。鸢尾花为草本植物,五月开花,法国人视它为国花,认为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笔下鸢尾花的精彩形象以及永恒的生命力,让世人对此多几份深爱。

但是我必须找到我心中的马兰。好多年不见,能不能再次看到那些坚强的马兰?

现在正是五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匆匆返回昔日的校园,只见成片翠绿色的马兰比原来高了许多。原先十几厘米的马兰已经被一丛丛几十厘米的马兰所替代。

我找寻着那些高贵典雅的紫色花朵,环顾四周,好半天没有发现一朵,即使是花瓣也没发现一片,很是失望。

就在要离开它们时,我又恋恋不舍地返回去,俯下身子仔细看了看这些倔强的小精灵。

突然,发现在它的根部有三三两两如棒槌似的果实,我心中暗暗幸喜!鸢尾花的果实是高高举起露在外面的,而我心中的马兰它懂得内敛,它的果实深藏不露。

这也许就是它生命力极强的缘故吧。从叶子来看,它随许多植物一样呈绿色;从果实来看,它不外露,深藏怀中。它免去了许多外界的骚扰。

另外,它分泌的一种液体可以驱除鼠患,使它的根可以深入土地一米多深,并且它有个特性,叶子遇到踩踏时,根就扎的越深。这样的生存能力,着实让人佩服。我完全被她的顽强所折服了。

难怪在我国大西北的罗布泊无人区,古楼兰故国的孔雀河流域,其它植物已不复存在,而马兰却可以零散地分布,充分显现出适者生存的顽强生命力。

在罗布泊的强干旱、风沙疾暴,千年的无人区,唯有马兰的绿色与花朵这道亮丽景观,在这里可以展示生存的奇迹。

马兰,也叫马莲。

它既有兰的高雅也有莲的圣洁。

它的低调随众让我们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如那些在马兰基地科学家和军人,他们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他们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深深地扎根在千里荒漠。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却又不易被发现。因为他们有马兰一样的精神,他们正以马兰一样的顽强,培育着一代代共和国的卫士。

愿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如马兰一样的人,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也如马兰一样深爱和守卫这片热土吧!








【名家简介】
温馨百合,女,教师。
本人热爱生活,乐观向善。闲暇之余整理了回忆录《少爷•乞丐•芝麻官》,从此激发了写作兴趣,创作了反映老山前线英雄事迹的纪实文学《人生巅峰》以及诗歌《不忘初心》《槐花泪》等诗歌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