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的传说
临沂高新区马厂湖西边有个美丽的村庄叫卢家湖,卢家湖后面西北方向不远处有一座山,山的体势奇特:高处岩壁险峻,低处坡度舒缓,从空中俯视,犹如一只猛虎横卧,头吼东北、尾摇西南,在“猛虎”庞大的脊背上有一个山上湖,湖水碧蓝如玉。这就是卧虎山。
“卧虎山,山不高,山上的故事可不少……”如果你去问山里的老人,他一定会捋着胡子,慢条斯理地给你讲。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庄稼地,只是在附近聚居着十几户人家,都是庄户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勤劳朴实的双手,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可是,这一年,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猛虎,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
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人们正在田间铲地,忽然一团黑色烟雾闪过,冲向村庄,紧跟着一阵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树叶子被刮得噼里啪啦往下掉,人们连眼睛都无法睁开。大约过了十来分钟,风停了,四周又恢复了平静。
人们忐忑不安地停下手中的活,从田里走出来,急忙回家一看,这下可傻眼了!原来家家户户养的鸡、鸭、鹅都不见了,几位老人告诉他们,刚才一阵狂风过后,一只猛虎扑进村来,把各家的家禽都卷走了。
过了三天,人们仍在田里干活,突然远处又有一团黑色的烟雾袭来,仍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胆大的人努力睁开眼睛,只见一只猛虎正气势汹汹地向村里冲去,人们赶紧握着锄头跑回家,可哪里还有老虎的影子,再查看一下自家的东西,发现有好多户人家的猪、狗、羊等家畜又不见了。
人们十分惊恐,这猛虎吃完了家禽,又吃家畜,照此下去,家禽家畜都吃光了,下一步岂不是要吃人了!有的人家胆小无奈干脆连宿搭夜地搬走了。
猛虎两次袭击,使人们惊恐万状,没搬走的人家都聚居在一处,身边时刻放着铁锹、锄头等家巴什,只要猛虎一来,大伙就准备跟它拼个你死我活。
这时恰好有个自称叫翠姑的尼姑化缘途经此地,看见他们个个面色紧张,如临大敌。就问其缘由,村里的人如实相告,并劝她赶快离去。她听后双掌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莫要怕,莫要慌,龙王庙里找龙王……我去也”。念完便疾步朝费县探沂方向去了……
原来翠姑师父佛心仁厚,为解救此地百姓,竟不顾天黑路远,到探沂龙王庙去请正直仗义的朱龙王帮忙了。翠姑水米没进,紧赶慢赶,又途中遇雨,人困体乏,走了一整夜,方才来到龙王庙门前,她口中有辞,一阶一拜来到大殿朱龙王雕像面前,竟然累昏了过去……朱龙王感动她的诚心,便离座救人,随后腾云东去……
这天傍晚,猛虎又来了。人们手拿家什正要出去与它拼命。突然听到空中一声龙吟,一条巨龙挡住了猛虎的去路。一龙一虎,正邪相见,血眼相对,互相撕打到一处,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两个时辰过去,终于胜负分晓。猛虎被朱龙王狠狠地摔到村庄西北的荒野里,再也没能爬起来,慢慢地变成了一座大山,形状如虎。朱龙王为防止猛虎再次祸害百姓,便一屁股坐在它的脊背上,于是山脊上就立刻出现了一个深深的湖,湖水清澈见底。朱龙王就暂时住进湖中,镇住了这只猛虎。
天晴了,灾难过去了,人们为了感恩翠姑,就在西南方向不远处选了一个风水不错的地方,建了一座寺庙,名字就叫“翠姑庵”,翠姑师父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香火很旺。后来,此地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西叠庄”。
猛虎变成大山后,又经过朱龙王的调教,终于改邪归正。山上树木葱茏,山果从生,开始为当地百姓造福了,人们就把这座山叫作“卧虎山”。
猛虎被驯服了,朱龙王在百姓的感谢声中,在焚香的青烟里,腾空驾云直奔东北黑龙江而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卧虎山上的树木在湖水的润泽下长得更高了,山下原来逃出去的人家也回来了,人们更加勤劳更加善良地生活着。
一天“八仙”排行第二的铁拐李,左手拿着粗壮的铁拐,身后背着一个装满仙药的大葫芦,准备西去华山拜见太上老君,并一路救人济世,正好经过此地,从空中云头停住向下观看,他感到十分惊奇,心想:如此巨大的一只猛虎卧在此处,竟然身旁还居住着好多人家,却相安无事。他便落在山顶湖畔,看出这山竟是被驯化的猛虎变成的,他准备离开,但又放心不下,于是就用他健康的右脚使劲一踩,山上便踩出了一个脚印,并加了一个仙人咒语,使卧虎山成了永远为民造福的青山了。
(作者:蓑笠翁;原名:彭谦,字若谷。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