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回 故 乡
郑世兴
若问老年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是哪里,估计十之八、九的人会回答:故乡。
蓦然回首,我从15岁离家到省城读书,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工作后将老娘接来淄博算来也是40多年前的事了,娘在老家时自然时常回去,自从老人来我这里后故乡的家也就没了,娘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些年偶尔再回故乡已成异客。

脑海里难以安放的乡愁,使我梦中常回故乡。儿子、儿媳可能早已觉察到我的思乡之情,前些时候儿子回来,突然要带我们老两口回老家转转,我们欣然应允。那就权当一次旅行吧,故而我为此行取名为“圆梦之旅”。

上车后直奔章丘明水而去。不到一小时,车子停在了胶济铁路原明水车站前。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德式百年建筑——候车室竟然完好地保存着。一列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车停在轨道上。原来,这里已建成“明水小站博物馆”。明水站于1904年建成,它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想当年,我乘车去济南来淄博,往往返返不知在这里留下了多少脚印。延伸的铁轨,轰鸣的车轮,慢慢驶过来的绿皮车,夜晚值班站长、运转车长手中的信号灯晃动着你的眼……这些场景已不再见。如今,走进这里不禁还原了我的诸多记忆。

记得那是51年前的大年除夕,我和妻子抱着3个多月女儿回家过年,雪花飞舞,眼前白茫茫一片,站前是一个百米多长的崖头,身背着大包,手提着小包,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走下崖头,沿着绣江河岸一步一滑地挪到了家,寒风飞雪中母亲早已倚门而立等候多时,是谁家心急的孩子早已点燃了鞭炮。
我正在穿越时空遐想,孩子们却在细心的参观那些文物般的老物件,同样的游览,心情却不尽相同,他们是新奇,但心中却比我们少了许多历史的参照。此刻,一列银色的动车飞驰而过,我才如梦初醒回到现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禁感概祖国的日新月异。

走出这老车站我们驱车来到西麻湾以北的眼明泉。这里泉水喷涌如百沸滚汤,水涌若轮。泉水漫石而流,淙淙有声,水过之处笮草如梳,透着深绿。据记载:“明水泉,又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以合流三里余,入绣江,又北入小清河”。这里说的净明泉应该就是眼明泉。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人们在西麻湾一带大炼钢铁,我在这里抬大筐、拉车运矿石的情景。而今,眼明泉门口设立了三个虎口喷水泉眼,作为“市民取水点”。取水的市民和游人排着长龙在这里取水,竟成了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线。

遥望东山湿地公园和一望无垠的清澈湖面,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荷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啊,在溪边亭游玩,太阳落山了还被美景陶醉流连忘返,兴尽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划啊,划啊,惊动了满滩的飞鸟飞了起来。这多像一幅写意画,勾勒出的是多么动人的田园风光啊。

随后我们回到百脉泉北我的出生地吕家庄。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只有与之有关的旧记忆不期地纷至沓来。只是静静地回味,静静地遐想。老屋早已不复存在。夜晚屋檐下乘凉,听着蛙鸣聊家常,一把蒲扇在娘手中不断地摇,铺一张凉席当床的情景也一去不复返了。眼前只有各式建筑,倚山傍水,美轮美奂……

傍晚,我的外甥女得到了我们回来的消息,请我们到一家“庄稼宴”的饭店品尝了一顿“煎饼卷大葱”的地道家乡美食,感受了一下“家”的味道。
此次“圆梦之旅”圆了我的思乡之梦,把乡愁留在了记忆里。一夜无眠,家乡的巨变,国泰民安,令我兴奋不已!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