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立夏多礼仪
王 媛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农历二十节气之立夏,自古视其为夏季之始。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之《资治通鉴》载:“汉朝帝永平二年,是岁,初迎气于五郊。”南朝宋时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亦有其载,称皇帝“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服皆赤,歌未明,舞如迎春”。也就是说,自先秦之始,各朝各代的帝王,在立夏这天,均要亲率文武百官,着朱衣礼服,佩朱色玉饰,骑赤色骏马,乘朱色车辇,举朱红旗帜,以一种红色基调,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典仪,祭祀立夏,以此强烈表达古人渴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祭祀立夏,缘于周代。《礼记·月令》载,周代每逢这一天,皇帝必亲自带领公卿大夫到京城的南郊迎夏。这种祭祀活动,虽后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明代散文家刘侗的《帝京景物略》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说的是在明代,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其实,皇帝立夏赐冰,非缘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立夏之日 ,皇帝赐茶、赐冰给群臣,已成惯例和习俗。而活动为何以红色为基调?传说,三皇五帝时,炎帝祝融,五行居南,属火,故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
除此,民间立夏之日,亦有尝鲜、品茶、秤人等多种活动呈现。而尝鲜、品茶非仅仅是樱桃、李子、青梅的尝鲜,非是毛尖、龙井、碧螺春的品味,而是雅集赋诗。秤人之俗源于三国时的蜀国,据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请刘备的继室孙夫人带养。这一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悉心养护,到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体重增长多少。此后便流传开去,成为立夏秤人的习俗。清代诗人蔡云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称量燕瘦与环肥。”

【作者简介】
王媛,济南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缘情六礼文化传媒品牌创始人、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