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荒人的路
作者:孙平
诵读:孙平
北大荒是一个美妙的梦境
北大荒是一幅历史的画卷
我们来到北大荒广袤的田野。
碧绿的稻田、豆地,静悄悄的充实着自己的果实,
这是北大荒吗?荒原在那?
就在你的脚下!
六十多年前的春天,在祖国边陲的亘古荒原上,
由北京市、天津市等城市青年组成的拓荒队,
来到了这荒原的腹地,开始了向荒原挑战。
荒原上没有村庄,没有人,也没有路。
只有茫茫野草织成了碧绿的海。
随风荡起碧波,一直荡向天际,
拖拉机的吼叫声震撼着荒原:
链轨碾碎了荒原的寂静,
那两行深深的轨道就是路,是连接荒原的动脉。
怎么见不着马架子房呢?
那是五十年代的事了。
野茫茫的原始土地,
原始的村庄,
原始的道路融合在一起,
透出一种原始的美。
这些居民不是原始人,是城市或都市来的垦荒青年,
是具有现代文明的人。
他们一下子从文明城市来到这亘古的荒原。
他们来了,大荒烙上了他们的脚印
他们来了,大荒刻下他们的足迹
他们来了,大荒留下他们的青春
夏天的炎热,把马架子烤的象蒸笼,
冬天一到冷的象冰窖,汽油桶做的炉子烧的通红,
屋里还得穿棉衣、屋顶挂着冰霜。
拓荒者们就这样驱逐原始、实现着梦想
现如今那,浓绿环抱的新城,处处绽开的鲜花,
缤纷的花坛簇拥着一座座洁白的雕塑,那是垦荒人的精神。
拓荒人的梦,
这个梦,做了六十多年。
五十年代拓荒者就做过一个卫星城的梦,
三代的开拓者在这里实现了这个梦。
他们用青春为黑土地涂上了浓浓绿色
他们用岁月刻下棵棵秧苗画世界
他们用肩膀扛起大荒饱满的粮仓
这是一条具有震撼力的路。
在城里人的眼中,
脚下的路只是平平常常的路而已。
而北大荒的路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一头连接着历史,一头通向未来。
拓荒人,不只是这条路上的终点。
前面的路更宽阔。
在拓荒人的身后,是一个现代化大粮仓的崛起......

作者简历:孙平,萝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主任记者,1959年3月出生,2019年三月退休,现任萝北县作家协会主席,并组建了萝北县诵读艺术班。喜爱诗歌诵读,2014年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喜爱散文、诗歌、小小说创作。散文《今日萝北》获全省征文一等奖。有散文《初雪的记忆》《夜宿母树林》等,诗歌《永远的红飘带》《边陲宏声》《家乡的三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