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麻
文/半醉半醒(黑龙江)
线麻,老百姓俗称麻杆儿,是一种经济作物。它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有粉身碎骨全不怕之气概! 以前哪个生产队都会有一定面积种植。
它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材料。那个年代每年都要用它的(纤维),纺经子,打各种各样的农用麻绳包括:抱绳,儍绳,大犁牵引绳。牛马纲绳,牛套,马套,粗绳细绳,口袋绳等等…
留够小队一年用的麻,剩下的麻全部卖给当地供销社,支援国家建设!也是生产队一笔不菲的收入。

长势好的麻接近两米高左右。秋天收割后,先放在地里,释放一下水分,然后捆成约直径为三十公分左右不等的麻杆捆。运到有存水的壕沟或大坑边上,依次放入水中,上面压上一些沟边挖的湿土块子,防止有流水冲走或浮起来。影响浸泡效果。在水中浸泡半月或二十天,使麻的外皮纤维和内杆儿比较容易分离。再从水中一捆一捆的捞出来,解开捆摊放在地上晾晒,晾晒到微微干,再翻过来凉晒挨地儿的那一面,晒好后再捆上。用车拉到各家各户,按照队里计划分配给各家。

每家该分多少,队长早就订好了基数,或三百斤,或五百斤,根据每个家庭人员的健康情况而定。这是每家必须要接受的扒麻杆的任务。小队会计拿着账本跟车做发放记数。除了任务之外可以自由多要。人口多的人家和愿意多干的人家,考虑冬闲都多要,有的多要一千斤,有的多要两千斤,也有的多要几百斤的。根据自己家的情况,量力而行。一冬天既有了一定的收入又能给生活增添许多温度。

一百斤麻杆儿能出个五七八斤的麻不等。(根据麻杆的高矮,粗细所决定)除了应该交给生产队任务,自己家还能剩几斤。同时废麻杆还可以烧火做饭,取暖。
扒麻杆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活。吃过晚饭后。天已擦黑儿了。喂完鸡鸭鹅,猪猫狗,抱屋里两捆麻杆儿,点上煤油灯全家老少齐参战。我和姐姐七八岁的时候,就能或多或少的帮父母扒麻杆儿了。一边扒麻杆儿,一边听父母讲那些既古老又新鲜的故事。什么响马传,包公案,肖飞买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当你左手拿起一根麻杆儿,右手劈开一皮儿麻,通过左手的二拇指和中指的缝隙,夹在右手应夹的指缝里(好麻夹在一个指缝里,次麻夹在另一个指缝里)向右上方斜拽麻皮儿时,左手麻杆儿在虎口间和几个手指的控制下徐徐上升的同时,一股麻杆儿身上的灰尘纷纷落下,落到你的身上,腿上,鞋上,最后落在地上。一些微微的浮灰会腾空而起,弥漫在空气中,如鱼得水四处飞游。两三个小时下来,每个人的鼻孔下方都会爬上两条黑道道。这是烟雾缭绕的煤油灯和乌烟瘴气的麻杆灰赐给点灯熬油的人们最好的“礼物”!
一冬天下来,我们家除了交给生产队的麻,还能剩下个七八斤的上好线麻。(长而柔软的精选麻皮儿)自己家用不完,还可以送给城里的亲属家。
母亲是家里付出最多,最辛苦的人!晚上和大家一样扒麻杆,白天除了操持一切家务正常运转,还要挤出时间打麻捻儿,打麻经,打麻绳。
打麻捻之前,要拿一卷子麻到外面放在地上,用木榔头砸遍麻卷儿的全身,把麻身上的硬杂质砸掉,然后再用木梳把麻皮儿头儿梳理好,系紧吊在幔杆上的一侧(幔杆,就是幔帐杆,以前家家都有,一根竹竿,两头栓上绳子吊在炕沿的上方,晚上睡觉时把幔帐拉上挡风,白天拉开)。伸手拽下一皮儿麻,用手指甲把麻皮儿头儿撸得细细的,尖尖的,用大拇指和二拇指掐住尖儿的根部,其它三个手指撑开弧状,另一只手把整个麻皮儿一圈一圈的缠绕在那只手上呈一个圆形,最后拇指和二拇指合力一捻,这个麻捻儿就打好了,放在麻捻儿笸箩里。打完麻捻儿开始打麻经。
打麻经,就是拿一个麻捻儿抖落开,挂在拨拉锤子的钩上(纺经用的工具),一只手提起挂着拨拉锤子的麻捻儿,另一只手向一个方向使劲转动一下拨拉锤子,拨拉锤子就像充满了电一样飞速单项旋转成一个圆形……打麻捻儿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随着拨拉锤子的转动,慢慢捋着麻捻儿往下放拨拉锤子,看着要接近炕面儿或者地面儿了,就得停下来,把打好的麻经缠绕在拨拉锤子身上。再续上麻捻儿继续打麻经,续上后,麻捻儿很长,得用另一只手捋着麻捻儿,把长出来的麻捻儿放在自己的头上才能正常打麻经。反复操作,直到纺完麻经。
打完麻经开始打麻绳。打麻绳,也叫合绳。合成绳之后,就叫捺底绳了。合绳最好是两个人干。合绳之前,要把打好的麻经分成两个大团子,一个人在炕上控制两个麻经团子的转动,首先把两团子麻经的头接在一起,挂在拨拉锤子钩上,通过幔杆交给地上的另一个人,地上的人就像打麻经一样,一手捋着两根麻经,一手转动拨拉锤子使其成绳。实在没人配合,一个人也能干,不过速度就慢多了。

我和姐姐小时候,母亲打麻经,我们就坐在母亲身边给递麻捻儿,多少也能帮母亲分担一点,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姐俩就学会了打麻捻儿,妈妈合绳时,我们也能帮妈妈控制炕上的两个大麻经团子了。同时也学会了捺鞋底子。
我们家的弟弟妹妹们也都早早的学会了打麻捻儿,打麻经,捺鞋底儿。
捺鞋底儿,是有讲究的,有几种捺法。脚心处还另有针法。捺标准的鞋底儿,针脚横平竖直,左右斜看都成行,很好看的。技术不成熟的,针脚里出外进,看着就不美观了。

我和姐姐比赛,看谁先捺完一双鞋底儿。一种好胜的心里驱使着,我们也和妈妈学习晚睡早起,妈妈的勤劳,俭朴,刚强,坚韧,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一点一滴的浸染着我们,熏陶着我们,激励我们茁壮成长!在我们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麻绳捺的鞋底儿,曾经走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也曾经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南北……为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该奉献的一切!
为了赞颂麻杆儿的奉献精神,前几天我和六哥还写了一首小诗:《麻杆儿精神》
本是经济作物
不怕粉身碎骨
不怕脏水浸泡
不怕身上压土
不怕丢人现眼
扒光全部衣服
为老黄牛做套
为老百姓造福
化作千股力气
贡献自己全部!
这就是记忆中的线麻,是我魂牵梦绕的乡愁!
《原创首发》
2020.04.10.草拟。
2020.04.15.修改。
2020.06.13.再改。

作者简介:网名:半醉半醒。原名:李春学。黑龙江省明水县人,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滨州头条编辑。热爱生活,喜欢阅读,作品散见多家网络文学平台。愿时光静好,岁月如歌!喜欢的一句话:心底无私天地宽!
音乐编配:诗茵若雨。
诗茵若雨,曾用笔名,清风,海的彼岸,雨落长安,绿草茵茵。诗茵若雨自幼有一缕红学黛玉情思萦绕心间,时而是幽默风趣的,时而是开朗活泼的,时而又是安静的,时而又是最柔情似水的,时而是侠骨柔肠,豪情万丈,古灵精怪的,时而又多了一份多愁善感,丝丝情愫萦绕心头,继而无限滋生蔓延,总而言之,诗茵若雨是善良纯净的小雨,喜欢写作,热爱朗诵,眼中有美好,心中存感恩,做一个心有一片海的女子,把清浅的日子过成诗意般生活。现任滨州头条文学有声平台总编、主播。其作品多见各个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