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亚丽,甘肃天水人,《东方散文》签约作家;
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
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数篇。其中《失去父亲的日子》
荣获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二等奖;《财神文化大气盘旋》
荣获第二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曲江海洋馆里的那一抹惊艳》
荣获首届“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弘扬伏羲文化守祖脉
建设美好新天水
作者/刘亚丽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也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天水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俗话说:“3000年的历史看北京,5000年的历史看西安,8000年的历史看天水。”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里就说过这样的话:“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苏杭。天水是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人物秀丽的地方。”
天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独具特色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展现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内涵。

伏羲是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是原始社会黄河流域龙图腾大团族的杰出首领,是理想化了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人物,对于他的功绩不能专人化,应该看作伏羲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汇集人。伏羲既代表个体,也代表氏族群体,同时还代表着被其文化波及的其他氏族群体,因此,伏羲应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有关伏羲的记载在先秦典籍及以后历代的古籍中屡见不鲜,最早的见于《尚书》、《左传》、《管子》、《庄子》、《国语》、《易经》、《列子》、《拾遗记.春皇庖牺》、《太平御览》、《春秋纬.合诚图》、《精编二十六史.五帝》等典籍。尤其《易经》中的记载较为系统和具体,汉代纬书加以神话渲染。在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他坚持信史实录原则,开篇以五帝为中国古史开端,无疑是中国古史中一大遗憾。唐代史学家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了《三皇本纪》,重新对伏羲生平及主要功德进行了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优美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叫华胥氏,有一天去雷泽这个地方游玩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当时觉得既好奇又好玩,于是就用脚在上面踩了踩,没想到身体突然被一团红光给罩住了,于是有所感而身怀有孕,怀孕12年后,在成纪(天水)生下了伏羲。这段有感而孕的记载,说明伏羲是生活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同时,十二年恰好是古人说的一纪,于是在诞生伏羲的同时,也诞生了成纪这个地名。所谓“人首蛇身”中蛇即“龙”,其原形是鲵鱼。天水的甘谷、武山各出土一件“人面鲵鱼身”的彩陶瓶,这是伏羲形象地反映,可印证天水是龙文化的发祥地。

在天水还有与伏羲、女娲有关的地名,遗址随处可见,如:“朱圉”、“雷泽”、“古风台”、“三阳川”、“卦台山”、“龙马洞”、“风沟”、“风莹”、“大地湾”等等。还有与伏羲同姓的乡镇有安伏镇,村庄有伏家山、伏家河、伏家湾等等。以及从古至今天水祖祖辈辈口耳相传民谣的遗存、民俗习惯、天水民间至今沿用的八卦鸡罩、八卦灶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遗址、遗迹的发掘,如“古风台”、“画卦台”、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伏羲和女娲出生在天水的见证。
在天水市西关有一座专门祭祀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建筑群,现存建筑群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宗庙。因为伏羲肇启了中华文明,被称为“龙祖”、历史上一直位列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庙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庙”,享有“中华名祠”的美誉。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也称“人祖庙”。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旅游景区。

伏羲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四进六院,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宫廷式建筑格局。主体建筑先天殿内现存明代伏羲泥塑彩绘巨像,身高三米,手托先天八卦盘,威仪古朴,俨然一位古代圣者的形象。殿内天花彩绘河图居中的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图,在国内古建筑中绝无仅有。
在天水伏羲庙每年大的祭祀活动有三次,第一次是农历的正月十六这一天,相传是伏羲的诞辰,这一天是民间祭祀的,也是春祭。第二次是农历的七月十九这一天,是伏羲的祭日,举行隆重而神圣的秋祭仪式。每年春秋两季以太牢之礼祭祀,有着严格规范的祭祀程序和礼乐制度。第三次是农历的五月十三(也是阳历的6月22日)这一天是公祭伏羲的日子,也是伏羲文化节。
公祭伏羲典礼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伏羲祭祀活动。公祭期间,万余名国内外羲皇子孙齐聚祖庙,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拜先祖,场面壮观,气势恢宏。2005年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会之一。2006年6月2日,太昊伏羲祭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全国祭祀伏羲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是我们现在的所在地天水伏羲庙,这里是“羲皇故里”——伏羲的出生地。1992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天水,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对于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肯定。还有一处是河南淮阳的“太昊陵”,现存有伏羲的陵墓“太昊陵”。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参观完太昊陵后,亲笔题写了“羲皇古都”四个大字。第三处是河北新乐的“羲皇圣里”,《新乐县志》和伏羲台碑刻多次讲到伏羲生于成纪(甘肃天水),长于新市(今河北新乐)。新乐市区北2公里存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伏羲台。
在伏羲庙西碑廊中有好多碑是海内外人士捐资修建伏羲庙的功德碑,其中有两块具有代表性的碑,一块是日本高岛易断总部高岛成龙功德碑,一块是台湾伏羲庙主持薛炎助功德碑,他们每年都要来天水伏羲庙祭拜伏羲,寻根问祖,充分体现了伏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深远影响。为什么说伏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深远影响呢?因为伏羲时代没有国界,诸国之说是按现今的位置国名而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时与中国人称亲戚,原因是拉美许多部族都说他们的故土在中国。日本人到云南寻根,匈牙利人到新疆寻根。九三年朝鲜发掘古朝鲜建国始祖檀君墓,引起了世界性震动,出了许多论文,从刊载的碑文了解到檀君的祖籍是华胃甘谷县,其族根是太昊,其祖母是华胥氏。伏羲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易学的大根大本,不仅古而未老,博大精深,而且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然而伏羲、女娲的后裔们,始终不忘中华民族是一个根。把人文始祖出生之地做为追踪思源,寻根问祖,民族团结的圣地来祭祀、拜谒。
在伏羲庙先天殿天花板上有一个独特的图案,这种装饰图案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我们看到圆中心的是河图,四周分布的是伏羲的先天八卦方位图,河图它代表“阴阳”之数和“五行”等思想。白点代表阳数,代表天之大数,为一、三、五、七、九,它的和正好是奇数25,黑点代表阴数,代表地之大数。它是二、四、六、八、十,它的和正好是偶数30,合起来就是55,因此说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就这个意思。《周易·系辞》中就有这种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将伏羲画卦添加上浓厚的神秘色彩,无非是一种崇圣心理的反映,实际上八卦、河图等图案并不神秘,都是我们祖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我们看到天花彩绘河图居中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和“六十四卦方位图”,它详细的记载就在《易经》里。我们今天的《周易》是以伏羲的先天八卦为基础,它堪称一部世界性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天文学等学科起到了推动作用。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受到《周易》的启发,研究出了许多科学成果,比如说十七世纪的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就是从一名耶酥会的传教士那里得到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以后受到启发,发明了二进制算术。他发现,如果把阳爻“一”读成壹,把阴爻“一一”读成零,那么先天六十四卦图中的排列恰好是零到六十三的二进制数学。莱布尼茨由此发明的二进制算术成为现代科技计算机的基础,可见,易经的原理是非常深奥的,已成为世界的显学。周易还适用于万事万物,与声学、光学、化学、电学乃至生物学、医药学、遗传学等息息相通。如遗传学上的基因变化不出64种;化学公式64位,均没超出八八六十四卦的范围。 而且,现代的刘子华先生已运用八卦原理推算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杨振宁受八卦的启示发现宇宙不守衡的原理。莱布尼茨用伏羲古太极图二进位原理发明了手摇计算机,以至发展到今天的电脑和微电脑。同时,伏羲八卦图还作为一种标志被嵌在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上,波尔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的标志,韩国国旗的图案是用的八卦里的四卦,还有新加坡的航空标志等等均以伏羲的先天八卦太极图而设计。因此,英国的大史学家汤恩比断言:“中国文化的本质为阴阳哲学,十九世纪为英国人的世纪,二十世纪为美国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为中国人的世纪”。所以说伏羲画八卦这是他为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天水还有伏羲创画八卦的地方——卦台山,也叫画卦台,位于天水市西北15公里的三阳川,属麦积区渭南乡。在史前社会,卦台山是原始先民的活动地域,南北朝时期建有佛教寺院。北宋创建伏羲庙,经金、元两代重修,成为伏羲祭祀中心。首先我们来看这里独特的地形特征。这里南北两山绵延不断,犹如两条盘延的巨龙。卦台山底下有一条渭河由西而来,在三阳川蜿蜓东流,在卦台山和东西峡口的马嘴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南北山脉,呈外弓形,若抱若合,整个三阳川就如一幅巨型的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卦台山就坐落在渭河入川处,形似龙首。由于卦台山地形独特,每日早、中、晚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阴阳变化,因此有“三阳开泰”之称。伏羲在卦台山上象天法地,领悟八卦,从而使“伏羲卦台”成为秦州十景之一。

在卦台山西北1.5公里的余家峡口,处于渭河北崖龙马山半山腰,有龙马洞。相传龙马负图出于此洞,伏羲看到龙马背上的图案受到启发创画了八卦。龙马洞为石质,高3米,宽4米,深7米,里面有石槽、马蹄等痕迹,古往今来,时常有人在洞内焚香化纸,被当地百姓视为神洞。

三阳川的地理风水和伏羲画卦的天机暗合,三阳川的地理形势构成天然的太极八卦。台湾著名易学家、六经学术研究会董事长张渊量考察了全国的山川地理,用最先进的仪器勘察了画卦台及周围的风水,以“天心山”命名卦台山。称赞三阳川是“太极无双地”,画卦台是“华夏第一山”。尤其在下过雪之后来看这里独特的地形特征,它就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
在先天殿东面有两块磨盘,两块磨盘相互叠合,上面的是河图和伏羲的先天八卦方位图,下面的是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河图指的是黄河里出来的龙马背上的图案,洛书指的是河南的洛水出来的龟甲背上的图案,洛书也代表后天之数。周易与数学息息相关。河图洛书为中国古代数学的源头,图中有数,数中有图。数的最早起源为“上古结绳而治”,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河图为1一10数,以五行数来描述空间立体结构。而洛书是1ー9数,组成的三阶幻方,是以数字来描述地面方位的。这是河图和洛书的区别,根据古史记载和传说伏羲画卦也受到洛书启发。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是汉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载。《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那么现在我们看到这两块磨盘为什么要上下相叠重合在一起呢?这两块磨盘重合在一起就反映了远古时期经历过一次大洪水之后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亲繁衍人类的美好传说。伏羲女娲兄妹结亲的传说在唐代典籍《独异志》中有明确的记载,这个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态,它就和西方人《圣经》中所说的亚当和夏娃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说明东西方文明在远古时期有过惊人的相似。
这个传说,它好似神乎其神、互相抵牾,难以圆通,其实在传说的背后折射着古史的影子,它包含着历史的真相。另外,在安徽的临家滩遗址就有这种洛书图案,距今有五千多年。发现在一个玉龟的背上,背着一个玉片,玉片上画着这种洛书图案,这说明河图、洛书也并不是传说,而是历史,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创造了这种具有深刻哲学含义的图案。
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是对中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远古先祖,他的贡献有以下方面:
伏羲的第一大功德,始画八卦,肇启文明。伏羲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为人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始画八卦,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这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举。伏羲八卦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第二大功德,造书契,代结绳之政。伏羲创造了书契这种刻画符号,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文字的产生。
第三大功德,结网罟,以教佃渔。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第四大功德,圈养牺牲,以充庖厨。史载:伏羲“伏牛乘马”,开始了活畜驯养,把猎获的动物放牧喂养,使人们开始进入了原始畜牧养殖经济时代。
第五大功德,造屋庐,改善居室。原始社会,人们平地掘穴,搭棚而居。伏羲命大庭氏主居庐为民居,开始了房屋建筑的历史,现今羲皇故里大地湾古遗址发掘的大厅建筑遗迹,说明当时的先民居住条件已有了极大改善。
第六大功德,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并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第七大功德,养蚕化布,改善衣着。史载:“伏羲化蚕”,人类早期用树叶兽皮做衣御寒,“伏羲化蚕化布”,教人们用蚕丝、植物纤维纺线、编网、织布、制衣着装,人类抵御寒冷的能力有了提高,文明程度进一步发展。
第八大功德,疏水造田,繁滋草木。史载:“伏羲氏命粟氏为水农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毋怠于时;命阴康氏主水土为民田,进行刀耕火种,种谷植疏,形成了原始农业的雏形。
第九大功德,钻木取火,冶金成器。燧人氏发明了打击燧石取火,伏羲发明了钻木取火,并且保留了火种,开始教人们吃熟食,改善了先民们生活质量。
第十大功德,制琴瑟,做乐曲。伏羲发明了乐器—瑟,又创作出了一首《驾辩》的乐曲。这是中国远古了不起的事,在中国音乐史上和乐器史上也是开创性的创举。
第十一大功德,尝百草、制九针。原始社会,人类抵御疾病灾难的能力很差,疾病对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伏羲尝百草,制九针,探索出了一整套治病方法,治病救人,开启了后世医学的先河。伏羲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第十二大功德,以龙纪官,分布治理。随着部落繁衍,地域扩大,原先氏族首领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宜,于是采取了“分布管理”的方法。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自此而来。
第十三大功德,创立占筮之法。占筮是中国先民预测吉凶抉择的作法之术,伏羲画八卦创立了占筮之法用于决疑,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八卦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后来占筮之书的出现,八卦理论成为了中国神秘文化的一脉。
第十四大功德,作历度,定节气。在伏羲时代,农业生产初步开始,农业对于节气把握的要求,比狩猎时期更为重要。伏羲作历度、定节气,引导人们按四时八节时序进行生产,创立和制定历法,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伏羲的卓越贡献。
伏羲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记录于楚帛书中。(长沙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出土地点是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先秦创世神话记载。

伏羲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渔牧事业的新时代,揭开了文化科学的新篇章,开辟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坚实之基础。因此,后人尊其是“斯文鼻祖”、“亘古一人”。他,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不愧是一位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值得千古敬仰。伏羲时代距现在约7000—8000年。

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距今7800多年,已出土8000多件各类文物及中国最早的原始地画,有最早的原始官殿遗址和“水泥”地面大厅等。在评定的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列第十二位。该遗址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整个遗址与出土文物印证了伏羲、女娲生活的时代和大地湾遗址的时期是相吻合的。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是史前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属具有一定地域性的古文化范畴。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人本性、实践性、兼容性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合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而且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文化动脉。弘扬伏羲优秀传统文化,对吸引世界华人寻根祭祖,促进两岸统一,振兴中华民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地说,伏羲文化是人类由蒙味进入文明门槛的过程中,伏羲及伏羲部族所创造发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伏羲文化也是一种寻根文化,我们应该把他看作一种面向外来的先进文化。现代意义上的伏羲文化内容将更加广泛,凡和伏羲有关的人和物,诸如庙宇遗迹、风俗民情、轶闻传说、史籍记录、文物考古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伏羲带领他的部落探索发明了新的生产手段和生活方式,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带动人类走向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树起了不朽丰碑,历史对伏羲的赞颂经久不衰。追根溯源,史册有载第一位为伏羲唱赞歌的是东汉末年才高八斗的大诗人曹植。他在 《伏羲赞》中写道:

木徳风姓,八卦创焉。
龙瑞名官,法地象天。
庖厨祭祀,网罟鱼佃。
瑟瑟以作,时通神轩。
西晋大诗人潘岳、挚虞,东晋王彪之都有《伏羲赞》,唐代大诗人元结还作了《太昊庙乐歌》。南宋诗人陆游:“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

1991年,著名诗人贺敬之来天水后作《天水题咏》二首,在《题伏羲庙》中写道:匆匆访天水,悠悠拜羲皇。大小测气候,新演易几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境非常美。然而,《蒹葭》描绘的是远古时期哪个地方情景?也许好多人并非了解。以前,总觉得这么美的地方应该在江南一带,谁之“在水一方”竟描绘的是甘肃天水一带远古时候的风貌。“陇上江南”,天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伏羲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形成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伏羲是奠定中华文明基业的第一人,天水伏羲庙是祭祀伏羲最重要的古代建筑,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对于伏羲及其部落创造华夏文明的评价,有人认为伏羲庙的“一画开天”、“与天地准”、“开天明道”、“文明肇启”、“道启鸿蒙”五块匾额对其作了言简意赅的赞扬。

2001年,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在伏羲庙欣然题词“心向往之”。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朱容基、乔石等先后视察天水,留下了宝贵题词。舒同、李铎、沙孟海、楚图南等著名书法家也为伏羲庙题写匾额,海内外前来祭祖的炎黄子孙络绎不绝。同时,天水的大地湾遗址、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伏羲庙正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华先祖圣祭游和寻根祭祖特色旅游景点。伏羲文化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稿创作:刘亚丽
编辑制作: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