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净月庵
作者:戴雁军 主播:梦锁清秋
一
山叫双鹤山,山顶上有一块向天而立的石头叫凌霄岩。顺着凌霄岩往下,几十米的地方有个小巧的寺院叫净月庵。精致的山门和金堂都不大,禅堂也很秀气,院中有座一人多高的塔,塔有九层,叫灵峰塔。院两侧的祖师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殿、观音殿、地藏殿等也都是小巧的格局。地方不大,却处处透着灵动飘逸的气息。新鲜的空气把小小的寺院浸染的玲珑剔透活色生香。
毛妮在净月庵生活了十八年,却没有得到比丘尼的身份。来庵里上香的女施主见了毛妮,都说这般美貌如花的姑娘做了尼姑实在可惜,那将错失多少人世间美妙的东西和生命的享受。有多事的女施主不止一次地规劝毛妮下山,劝她不要像仙人一样守在庵里。凡尘的日月,多少风光、多少繁华、多少快乐和欢愉,都是净月庵里没有的。面对这样的规劝,毛妮有的时候摇头,有的时候一脸茫然。事实上她是真的想做一个俗人眼中的尼姑,她喜欢净月庵安静而简单的生活,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无忧无虑,除去自己每天该做的事情,她也和庵里的师傅们一起打坐颂经,领悟佛理,面对佛祖的时候,毛妮心里总会是觉得十分踏实。
十五岁那年,毛妮第一次请求妙慈师太做自己的皈依师。她希望妙慈师太能亲自为自己落发,她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一名真正的比丘尼。对于毛妮的请求,身为庵主的妙慈师太是断然不肯的。妙慈师太觉得毛妮的年龄太小,根本不懂一个女人皈依佛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不懂得女人一旦遁入空门,她的一生将被改写。毛妮皈依佛门的想法只是少不更事的一种冲动,是受了庵堂环境的浸染和影响而做出的盲目选择。毛妮生活的主场景应该是俗世凡尘,不是佛门净地。

那晚妙慈师太和毛妮同床而眠,窗外雨声沙沙敲打着窗棂,夜色深沉得仿佛有了重量,这无形的重量让妙慈师太感觉到沉重。十五年前同样的雨夜,妙慈师太在净月庵山门外的石阶上抱起襁褓中的毛妮,毛妮尖利的哭声和夜空中的电闪雷鸣同时在妙慈师太耳边炸响。倾盆大雨中,妙慈师太看见林中一个年轻女人仓惶逃走的背影。妙慈师太想,俗世间的女子,承受了多少人世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她们的好多行为,是佛门所不容的。但是世事轮回,多少毫无关联的尘世女子演绎的故事如出一辙,多少悲剧令人嗟叹不已。这个像鸟一样惊慌而逃的女人,在这个暴雨的夜晚弃自己的骨肉于佛门外,到底是对佛门的玷污还是对佛门的笃信,让人一时无法定度。

对于自己的身世,毛妮是早就知晓的。但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被遗弃的悲凉和怨愤。妙慈师太早就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把她需要的东西全都给了她。对于自己的亲生父母,毛妮从来不想,在她的世界里,父亲和母亲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净月庵生活的这十几年,毛妮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欢愉而宁静的。庵里那么多小师傅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她,她感恩于心。她想落发为尼的心是纯正而虔诚的,对于外面的世界,她心无所向,她是打定主意要在庵里度过一生的。
但是妙慈师太会经常提起当年的事情,向毛妮反复描述那个雨夜,那个在大雨中如惊鸿般逃下山去的女人。描述那个女人如何在奔跑的时候跌倒,如何爬起来头也不回地离去。那个雨夜,应该是毛妮一生中最重要的夜晚。那个夜晚的雷鸣电闪,其实是苍天在呼唤那个女人,那样的呼唤一定会让那个女人心惊肉跳,她逃的时候肯定会乞求上天对她的宽恕。

妙慈师太每次说起这些的时候,毛妮总是沉默如桑。她只是默默地听,听的时候脑中浮现的是山间的淙淙流水和鸟儿的啾啾鸣唱,以及葱郁茂盛的山林和波澜起伏的山麓,那般的壮美和那般的诗情画意游走于毛妮眼前,她的心完全被这些东西填满了。
到了十八岁这年,毛妮再次郑重地向妙慈师太提出落发为尼的愿望。这一次,妙慈师太照例严辞拒绝。虽然,毛妮反复向妙慈师太申明自己已经长大和皈依佛门的心意已决,她也已经到了能为自己做主的年龄,但妙慈师太的断然否决是不容置疑的。这一次,妙慈师太没有让这件事情就这么含糊其辞,她做出了决定,让毛妮下山,去品味和领略一下尘世间的日子,最重要的是,她希望毛妮能找到自己的母亲。妙慈师太给了毛妮五年时间,五年之后,若是毛妮没有找到母亲,无法与尘世百态相融,若是毛妮的心还在山上,还在佛门,到那个时候,毛妮方可落发为尼。

妙慈师太说,人生在世,有些该做的事情必须要做,有些该走的路必须要走。该做的事情做过了,该走的路走过了,才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路该走,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妙慈师太抚摸着毛妮黑漆漆油亮亮的长发说,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去找你的妈妈,不管她如何对你,你都要找到她,这是你该尽的孝道。
以前,妙慈师太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毛妮从来没有过回应,所以妙慈师太从来不知道毛妮到底是什么心思。这一次,妙慈师太是要问个究竟的。其实,就算妙慈师太不追问,已经十八岁的毛妮也是要表明态度的。她明确地告诉妙慈师太,她是不会找她妈妈的。毛妮说,在我心里,你就是我妈妈,我没有第二个妈妈。当初,那个女人把我像垃圾一样扔掉,从那个时候起,我和她就没有了一丁点关系。
妙慈师太叹息一声,指着院子里的树说,我在这庵里也三十几年了,从来不知道这棵树叫个啥名字,不光我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后来我们就把它叫作母子树。你看它们,一大一小,母子相依,不离不弃。草木也懂得亲情有多贵重,更何况是人。你呢,不能怨恨你的妈妈,她十月怀胎生下你,你要懂得感恩。没有你妈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就没有我和你的这段缘分,所以,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到大,我除了要求你好好读书,再没有要求过你别的。现在,我必须要求你,你一定要去找你妈妈,你有没有用心去找,佛祖是知道的。

妙慈师太最后说,你已经十八岁,可以下山过自己的生活了。当初,我在佛祖面前许下心愿,就是要把你养到十八岁。我教你读书识字,你读过的书,和山下那些孩子读过的书是一样的。为了这一天,为了我能安心地放你下山,我尽了心,也尽了力。照理说,我也是你的师傅,你给我磕个头,就可以下山了。
毛妮含泪说道,师太真的舍得我离开你?
妙慈师太说,世间之人,合就是分,分就是合,就算你下了山,并不等于离开了我。人和人真正的在一起,是心,不是肉身。
戴雁军,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在《十月》《北京文学》《天津文学》《时代文学》《清明》《莽原》《红岩》《上海小说》《啄木鸟》《特区文学》《青春》等文学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四百余万字。作品多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报刊选载、转载或连载,并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年度丛书,作品数次获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文化杯梁斌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长篇小说《大江东去》《高处不胜寒》、中篇小说集《谁是我的替身》、《慕尼黑的情与爱》等多部。
长篇小说《盟军战俘》、《大码头》分别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市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植项目。
2000年开始影视文学创作,截止到目前,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播出。
主要电视剧作品:
26集电视连续剧《大江东去》35集电视连续剧《锦绣年华》
28集电视连续剧《游戏规则》22集电视连续剧《情到深处》
22集电视连续剧《家经难念》20集电视连续剧《北方警察》
20集电视连续剧《海娘》30集电视连续剧《男左·女右》
32集电视连续剧《太阳从这里升起》30集电视连续剧《阳光总在风雨后》
20集电视连续剧《恩怨情仇》20集电视连续剧《狗年吉祥》
主要电影作品:
《幸福秘方》《盟军战俘》《走出大墙的女人》《沉默的石头》
《红河大马帮》《阳光下的萨克斯》《多情检察官》《插翅难逃》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黄土地编辑制作总监,《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