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印象 】
文/张万明
中央电视台广告里每日循环播出“江北水城,运河聊城”的广告语,光岳楼上迷幻璀璨的灯光映照着东昌湖广阔的湖水以及古运河潺潺的流水,这优美的画面常常吸引我的目光,引起我无尽的遐想,我的心里常常产生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打的噱头,难道这干旱少雨的鲁西平原之上也有江南一样的秀山丽水的水乡存在?
随之心生向往之心,那么就下定决心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简单的收拾好行李,给爱车加满油,打开导航驾车往聊城方向驶去,而这次愉快的水乡之行,彻底颠覆了我对江北的印象,真正从心底感叹广告里所言不虚,聊城这座世称东昌府的宝地似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闪烁在鲁西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熠熠生辉,令人神往。
车在往聊城的路上疾驰,一路上麦田葱绿如绿色飘带平铺于鲁西大地,树木枝青叶绿,在太阳下闪着金光。车经过禹城高唐到达聊城市城市中央,远远的看到一座高楼凌空而起,巍峨壮丽,气势非凡,这就是聊城的地标式建筑---光岳楼。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为中国十大名楼之一,原先是军事功能,此楼历代名家在此楼题词,现在各种匾额挂于楼上,尤其是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神光钟暎”。登于此楼极目远眺,整个建筑鳞次栉比,漫步于期间,或照相留念,或挖掘历史渊源。
一个水浒108将的大理石雕塑吸引众多游客纷纷留念,而天主教堂的外国建筑更是独出心裁,美轮美奂。登上正德门楼,东昌湖尽在眼下,春风下,绿色湖水似绸似缎,平波细浪,拍打四岸,赶紧来到水边,捧水嬉戏,水真清啊!看着眼前的广阔的湖面,心情也为之欢快起来,豁然开朗,心好像无暇的大了。
漫步于中国古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阵阵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是书籍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看着那些学国语的儿童稚嫩的笑脸,深深感到传承后继有人。
著名抗日将领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在光岳楼北侧,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烈士生平事迹,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抗日爱国将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漫步于东昌湖边,忽然沿湖一排图片吸引了我,原来此处有一个摄影展,照片上的儿童各个天真无邪,有大胡做背景,美丽极了,看着就心生爱意。
和举办展览的美女攀谈起来,她谈吐优雅,气质非凡,雍容典雅,交谈中得知,她是从水乡南通远嫁而来聊城的,也正是相中了聊城的水和家乡的无异才决定北嫁的,而江北水城也同样滋润了她,同时也见证了爱情力量的伟大。
原来聊城因聊河而得名,城市因河而建,又有古运河穿城而过,加上东昌湖水面之大,站在高出远望,整个城市仿佛建于水面之上,我常想城市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灵性,才有了活力。
现代化建设中一个个钢筋水泥都在复制同样的样本,毫无生机,可是聊城却不是这样的,聊城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栖居于此地的人们有了亲近与水的机会,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一种幸运。
游览完东昌湖区,光岳楼,海源阁等景区,前往山陕会馆和古运河风景区,从一个老街菜市街穿过,此地马路皆是小石板铺成,石般光滑已是多年磨砺,胡同中老街坊攀谈,一股真正的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时间静止下来,在如此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中有座座平房,有种久违了亲切。
山陕会馆就建在古运河西岸,远看山陕会馆,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她精巧的结构,精湛的雕刻,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游览此地身临其境,放佛又回到过去的朝代。
而和山陕会馆相对运河东岸就是聊城一中所在地,学校建于此,意境优美,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古运河的水滋润了一代代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报效国家。古运河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垂柳依依,恰是世外桃源。
出聊城市,又相继游览了莘县文庙,雁塔,阳谷狮子楼景区,东阿阿胶博物馆等风景,因时间紧迫,曹植墓,景阳冈等没来得及观看。一路上既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风景如画,也感受到为实现小康,各地建设的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聊城,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次旅途完了,可是还有更美的景等着我去欣赏。
我,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