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嘉之《述婚诗》与周公之婚六礼
王 媛
群祥既集,二族交欢。
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羔鴈总备,玉帛戋戋。
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近读秦嘉之《述婚诗》,颇有收获。
秦嘉,字士会,汉时陇西(今甘肃临洮)人。东汉诗人,曾为郡吏,终为黄门郎。黄门郎,秦置汉沿宫禁郎官,主旨传达皇帝诏命。就其官位而言,一个小小的传旨官,在历史长河中,就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难以在史册中留他只言片语。而他的《述婚》诗,就其文采而言,亦非诗之上乘之作,却能传古于今,非因其诗,而是因人。
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人物》载,秦嘉客死他乡,妻子徐淑之兄逼其改嫁。不曾想,徐淑“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守寡终生,撼动天地,因而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近代古文献专家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将其《述婚诗》收录其中。
秦嘉的《述婚诗》,用现代人的笔调而言,是一首婚礼赞歌,字里行间,洋溢一派喜庆。此首四言诗,以赞美新婚起笔,言新婚盛况,“群祥既集,二姓交欢”。古人认为,婚礼为人伦之始,合二姓之好,上承继先祖,下繁衍后代,故两姓结为一家,众人为之吉祥,因而喜气洋洋,欢聚一堂。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言“敬兹新婚”,意思是说,婚姻大事,不但不可不敬,而且还要敬中有戒,敬中有慎,敬中有持,要“六礼不愆”。愆,失误、差失的意思,说各种礼仪都要做到周全。
那么,如何让婚礼做到周全呢?周公已有约定,说成婚的六个礼节,一个都不能少: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即送彩礼、问年龄、订婚日、送聘礼、迎新娘,只是现代成婚的六个礼节,与古代顺序有所不同,减繁程度有所不同。
第五句的“羔雁总备”,与第六句的“玉帛戋戋”,说得是不仅礼仪要周到,而且礼物也需丰盛、齐备。而诗中的“羔雁”,非羊羔、大雁,只表示聘礼之众、礼仪之隆,礼敬有佳。由此铺陈婚礼场景,“君子将事,威仪孔闲”,说的是主婚人的庄严。一个号婚人的威仪,婚礼主办人的娴熟。最后两句的“猗兮容兮,穆矣其言”,着眼于对人的描写,一言新娘之美,二言新郎之帅,三言婚礼参与者的友善,将婚礼推进高潮。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之第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曾两次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在周朝初建伊始,为维护宗周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孔子所景仰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化,其中也包括了婚礼制度。而汉代的的婚礼制度,是周公婚礼的传承、发扬与规范。

【作者简介】
王 媛
济南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缘情六礼文化传媒品牌创始人
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