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老父亲》组诗八首
文 | 朱佐芳
落日与父亲
左岸玉米,右岸稻香
一条乡路直通粒粒鸟鸣和苍茫
您说,憋足心劲
交出体内最后一根肋骨
顺势晚霞走下坡路
是时候了
剩下的日子已布满补丁和虫眼
您用骨头击节流水
抵抗宿命
但天空的石头的确搬不动了
黄昏,亦如大象
回家的声音
您关掉身体房间的许多灯
只是迟迟不忍
关掉,落日这一盏
就像一只蝉,对村庄持有永远的热爱
迎风流泪
这些年,年迈的父亲
喜欢提一把竹椅
坐在后山坡顶。看天空云朵的布局图
看远山的起起伏伏
看山脚下的小河,绕过田野
又绕过村庄
看一群群雀鸟飞进丛林
有时候,他会对庄稼地的麦穗发呆
对瓦背上母亲升起的
袅袅炊烟默默感动
有时候,他会在回忆里
沿着人生的轨迹
来回地走,不断的斧正自己
有时候,他会在村口
为新生的婴儿送上祝福
会在送葬队的锣鼓声里,藏起悲伤
但面对日暮黄昏他会迎风流泪
面对夕阳每落山一次
就要带走人世间一个人,他深信不疑
乡下老父亲
守住祖屋和撂荒的田产
守住后山一方风水宝地
他整天沉默寡言。时不时
将知天命那年置办的一套老衣翻晒
这个赐予我姓氏
赐予我
37度血液的人。赐予我人间
第一句话开头的人
这个在童年
给我梳过羊角辫的人
如今已被时间俘虏
已成为命运的囚徒
他的肤色,越来越接近泥土
他的目光,越来越接近落日
父亲的画笔
那把锄头,像一支用惯了的画笔
他用它来在土地上画二十四个节气
画远方,画白云
画妻子的温柔
画溪流淙淙从时光里流淌的声音
画一只鸟儿对另一鸟儿的歌唱
画麦芒与玉米,一年又一年的分茬
画躬耕的身影融入暮色
甚至可以画一只瓢虫,从叶片上走过的痕迹
最后,他画一串串饱满的谷粒
画四个儿女围绕的幸福
画着画着,就画出了一双老茧
又一次走在回乡路上
山瘦,水瘦,故乡瘦
一条乡路弯弯瘦
祖辈在走
子孙在走,光阴在走
我确定我走在中间
两侧间以花香
鸟语,以及童年的许多记忆
同一条乡路
我走了足足四十年
前二十年,把一年走成一日
后二十年,把一日走成一年
时光不老,父母已老
这些年
我每走一次都有着淡淡忧伤
怕走的次数
会,越来越少
少到只有每年清明
才回乡一次
争吵
一对乡下老夫妻,又在为琐事争吵
50年了
各自都习惯对方
把一把火烧燃
又让火星一点点熄灭
这次内容略有不同
"老头子,让我走在你前面"
"老婆子,说好我走在你前面”
在屋檐下红着脸
他们互不相让。仿佛墓地是天堂
落日照亮回家。后走的人
可以打扫房间
直到暮色从天空垂下来
老屋又恢复沉默
炊烟又从清晨的瓦背,袅袅升起
端午节回乡
每次过节,像是上帝
发出的一次令牌
让每个孩子有了故乡可回
乡路上有了归人纷纷
堂屋又恢复儿时模样。父亲坐在屋檐下
面色潮红
仿佛一见到久别的亲人
他就有一种,沉默太久的兴奋
堂屋
在川南。农村老家
年轻的父母
开始时在堂屋做三件事: 上供神龛
下摆四方桌
四周围坐我们欢乐的小时候
后来中年他们在堂屋嫁女娶媳。待孩子们纷纷进城后
他们继续做着两件事:
发呆,变老。让岁月掏空身体
和容光焕发
再后来,他们竭尽全力只做一件事:
褪去最后一层皮肉
蜕成堂屋里的两截朽木
在时光中,等
等越来越快地接近
落日,钟声,土地和露水
【作者简介】朱佐芳,四川高县人,笔名蓝色海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五届西南作家班学员、巴金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诗网首届签约作家。2014年《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第十届台湾叶红女性诗歌奖获得者。作品多次发表于《诗刊》《北京文学》《中国诗歌》《扬子江诗刊》《安徽文学》《诗江南》《四川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诗刊》《青年作家》《现代青年》等。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和年度选本。著有个人诗集《时光的背影》。
【诵者简介】云舒,多个平台主播,三语独特朗诵。用双手书写美丽人生,用文字记录岁月的沧海桑田,用声音传递人间的脉脉真情......

稿荐| 日有所诗
审稿| 扬州大卫
制作| 云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