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稼轩九首
郭光明
四风闸古
四风闸出赵王河,胡骑南驱白骨多。
儒冠戎装三尺剑,历城盛传稼轩歌。
注:四风闸,因宋时赵家运粮河建水闸四道而名“四横闸”,立村时改名“四风闸”。公元1140年5月28日稼轩出生于此。
师从刘瞻
垂髫师从亳州翁,暮武晨文学孝忠。
师出同门虽分道,文章却是两神童。
注:公元1147年,稼轩师从金朝文学家、诗人、教育家、安徽亳州人刘瞻(字岩老,号樱宁居士),与党怀英同窗共读。后,党怀英入仕北国金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稼轩南归,二人分属两个阵营。
少年立志
虏官被污汉家心,风物参差尽属金。
弱冠登高思故国,匡扶中土暗生今。
注:稼轩《美芹十论》言:“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毫,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意思是说,我的家乡,房屋都在济南,一家担任军职蒙受大宋的厚恩。祖父告诉我,因为族人太多,没能走脱被金人俘虏,不得以担当金人的官职。后来留在京师又到过宿州和毫州,到过沂州海州,都不是他的志向所在!每次退朝回家吃完饭食,就带着我们这些小辈的人攀登高山,远眺悠悠天地,谈论国家要事。想要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我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两度燕京
两随计吏抵燕山,策马扬鞭雪地还。
窥尽大都谋大事,豪情肝胆立乡关。
注:稼轩《美芹十论》言,少年时代 ,曾有两次燕山(今北京 )之行,一次是公元1154年的金朝科考,一次是公元1158年的“谛观形势”。而两次燕山之行,均是随计吏而去。计吏,年终携计簿进京,报告全年人口、钱粮、盗贼、狱讼等事项的地方官吏。《汉书.朱买臣传》载:“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唐.颜师古注:“买臣身自充卒,而与计吏将重车也。载衣食具曰重车。”
揭竿义起
胡儿纵马犯齐州,仗剑书生鬼见愁。
愿得此身长报国,揭竿烈炬写春秋。
注: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南犯,稼轩聚众二千,与耿京领导的义军联合抗金,被耿京委任“掌书记”,掌管帅印。
愤杀义瑞
义瑞不仁暗使奸,窃偷帅印出乡关。
单骑破月挥长剑,斩下僧头夜猎还。
注: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南犯,稼轩聚众二千,与耿京领导的义军联合抗金。其间,经稼轩介绍,僧人义瑞率领的反金义军加入耿京队伍。但时隔不久,义瑞见稼轩受重用,而自己依然是个小头目,心中不平,于是窃取耿京帅印叛逃,稼轩立“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之军令状,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狂追猛赶,终将其活捉,并“斩其首归报”。
军中之虎
金主完颜犯两淮,叛将安国举降牌。
横穿六百擒张贼,天子闻听颤六骸。
注:宋绍兴三十二年,即1162年,稼轩领命赴南宋奏事,义军将领张安国叛变,杀死耿京降金,稼轩亲率勇士五十名,深入敌后,直闯叛将老巢,于济州(今山东济宁任城)将其生擒,星夜兼程,奔突千里,押至临安正法。南宋文学家、敕封魏郡开国公洪迈在其《稼轩记》中这样描述:“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人中之杰
北辙心犹锐健锋,十论九议献高宗。
力陈北伐呈大计,少有人知两废龙。
注:稼轩南归之初,以饱满热情、豪迈性格、执着意念,多次上疏条陈,力陈北伐呈大计,其中的《美芹十论》《九议》,精确,简洁,有理有据,反映其卓越的战略思想、军事思想和严谨、朴实、非凡的文才以及磊落的文风,被后人喻为“人中之杰”。但由于朝廷的怯懦、畏缩和偏安,致使其三十五年的时间,频繁降职、调任、免职、罢官。
词中之龙
星驰俊采曰词宗,起凤腾蛟世称龙。
千载大东风雅颂,独枝孤树另诗峰。
注:大东,西周时期东方诸侯统称,此处专指春秋时期谭国。《诗经》作为中国首部诗歌总集,录用谭国大夫的“小东大东,杼柚其空”一诗,其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鸭绿江》《北方文学》《长江丛刊》《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工人报》等。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散文集,合编《历代诗人咏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