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瑞敏
古都生色
——游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春秋战国古齐都部分旅游景点有感
“齐鲁”是山东省的简称,“齐”,源于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五霸之首”、“战国七雄”的齐国,“鲁”,则指当时齐国的邻国鲁国。
据专家考证,早在原始氏族社会,齐地就已经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延至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太公姜尚功高盖世,受封于齐地,建周朝齐国,立都营丘。
齐献王时期,扩营丘城池,因紧邻淄水,改营丘为临淄,一直延用至今。
临淄,作为齐国的首都,它曾以“春秋五霸”之首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了临淄当时被称为“鲁中粮仓”的繁荣昌盛之景象:“——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齐风》11篇,专门收集了齐国的民歌,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和现实性,而且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孔子游历临淄,闻《韶乐》,留下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典故。
秦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君王东游大海,封禅泰山,都曾驻足临淄游览。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被临淄旖旎的山水风光和强盛的国力所陶醉,历经十载专为临淄写下了千古名篇《齐都赋》,其中:“一国之兴,在于农工商虞,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古今一理!然农工商虞,在于得人,选贤任能,兴衰之道,治吏者不可不察。”的著名论述,成为历代国君治国理政之宝,时至今日,仍有它不可多得的参考价值。
屈原、孟子、诸葛亮、柳宗元、司马光、顾炎武、蒲松龄······等历史名人都在临淄留下了诗文佳句。
姜太公助周灭商晋功封齐;
齐桓公春秋图志首霸华夏;
齐威王战国争雄称帝东方;
邹忌讽齐王纳谏;
稷下学堂百家争鸣;
兵圣孙武著奇书《孙子兵法》;
贾思勰集农大成《齐民要术》;
扁鹊汇著《疑难杂病论》;
甘德编撰《甘石星经》;
孟姜女传说的最初生活原型等历史典故均源自临淄。
还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谋而合、不义之财、不翼而飞、大公无私、令行禁止、言归于好、一鸣惊人、以民为本、依法治国、与民同乐、直言不讳、中流砥柱······等等这些形成于临淄的典故、典籍,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传咏称颂,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一朵朵瑰丽的奇葩!临淄,不愧为齐文化的发源地,奠定了儒家文化与学说坚实广博的文化基础,为后来儒家文化、学说的发展和传播开了先河。
新中国的诞生,为古老的齐国古都又增添了新的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首批的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临淄榜上有名,一百五十多座古墓沉睡千年,三百余个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世人称之为规模宏大的“地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娇子。
“临淄齐国古城”——有“东方古罗马”之称。是当今国家保存较好的一座东周时期的大城市,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重要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级别的还有:
“临淄齐王陵”——被誉为“先秦第一家”、“东方金字塔”,是研究古代陵寝制度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临淄铜镜”——在“中日合作的山东省临淄齐国古城出图镜范考古学研究项目”中,获得专家学者高度赞誉,一致认为:临淄是汉代铜镜制作中心。
“临淄东周殉马坑”——比秦始皇兵马俑还早三百多年,与秦兵马俑媲美毫不逊色。
“临淄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的官办学府和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泰斗郭沫若先生曾赞叹道:“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成语就源于此典故。
“临淄历史博物馆”——接待的最高级别的参观者是国家主席。
“临淄古车博物馆”——地下埋藏的古战车、古战马以及配套的马具、车具其规模和文化价值举世罕见,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古老的齐国古都临淄锦上添花:
二零零四年二月四日,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项伯温,在伦敦隆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虽然有不少国家,都认为是足球运动的诞生地,但国际研究足球的历史学家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临淄世界足球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从古代齐国的蹴鞠一直到当代,世界足球几千年发展的辉煌历史。在这里,人们可以亲眼领略到装束为齐国蹴鞠队员的精彩表演,让你大饱眼福,仿佛置身于当年齐国蹴鞠比赛的现场。
太公祠、太公湖、马莲台、天齐渊、管仲纪念馆······等古迹的开发扩建、兴建,又为古都临淄增添了新的色彩。
太公祠,有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纪念馆等景点。姜太公,亦称姜尚、姜子牙,在中华民族古、近、当代历史上,家喻户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尽人皆知。所著《六韬》又称《太公兵法》,十六世纪就传入日本,十八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日、法、朝、越、俄、英等多种文字。毫不夸张地讲,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究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都始自于齐国,源自于太公。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该书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领域仍在借鉴太公的《六韬》。
太公湖,是临淄目前最大的游览景区,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景区,面积约一千五百多亩,是依托“齐陵”与临淄的母亲河——淄河开发建成的。主要水源来自上游的太和水库,而太和水库之水又来自沂蒙山区,水源充沛。放眼望去,湖面如镜,波光粼粼,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片片碎银,又恰似玉珠落盘,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耀眼陶醉。湖心小岛,垂柳摇曳,各种鸟类,展翅飞翔,时而凌空,时而嬉水撒欢,发出“伊伊”、“嘤嘤”的叫声,像是在对歌,又好似“呢喃”细语传情,给游人留下了许多遐想和不解之谜。再看那荡漾于湖面游船上的美少女,浓妆艳抹,古装飘逸,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惹人陶醉。面对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不禁让人们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佳句。而那高大的矗立在太公湖畔,手持利剑,昂首挺胸,凝视远方的姜太公塑像,又仿佛把游人带到了当年那战马嘶鸣,血肉横飞,殊死搏斗,拼杀得你死我活的古战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这位先贤身上,又凝聚了不知多少被后人传咏称颂的传奇故事,一部《封神榜》让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把智慧与神勇融汇一身的姜太公演绎得淋漓尽致,令后人推崇备至,敬仰不衰!
马莲台、天齐渊、管仲纪念馆均位于“齐陵”环抱之中,这里山拥水,水环山,曾是齐国历代国君的陵寝和著名的风水宝地,有:牛山、姣山、蟠龙山、淄水。以齐国威、宣、湣、襄四王为代表的几十座战国墓,巍峨耸立,令游人仰慕观之,赞叹不止。
天齐渊,则又是一番迷人的景象,推本溯源,有关天齐渊的传说,那历史可就太久远了,《史记·封禅书》有这样的记载:“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又记载:“上(汉武帝)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及八神。天神,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临淄南郊山下者。”由此可见,不论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是把天齐淵视同“八神”来供奉的。八神,即: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何为天齐?又曰:“齐所以为齐,与天齐也。”原来古代齐人,把这里视为天的中心,是天的“肚脐”。“齐“与“脐”通假,也正合了古人把中原地带看做中央之国,从而自称为“中国”一样。又之所以称之为“淵”。是因为这里有成百上千的小泉眼和地下水组成,小泉如珠串,大泉似水帘,举目望去,天连水,水连天,真乃名不虚传乎!
景区内还包括世界足球博物馆、古代战车博物馆、植物园、齐文化博物馆等旅游景点。一年一度的中国(临淄)齐文化艺术节暨姜太公诞辰纪念庆典,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宾客前来观光洽谈,旅游度假,着实再现了千年古都当年“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称帝”、“鲁中粮仓”那繁茂昌盛的景象。韩国总统、台湾国民党主席等贵宾都曾由国家主席陪同,前来寻根祭祖,观摩盛大场面。如今又为古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也是这些年来古都临淄名声大噪的一个重要原因,胶济铁路由其腹地穿行,恰如一条彩带把东边的潍坊、青岛、烟台、威海,西边的济南乃至天津、北京都一并串在了一条交通线上,而山东高铁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更让游人来往自如,游临淄,可顺便游《聊斋》的作者,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居、狐仙园、泰山、曲阜、崂山、蓬莱仙阁······等这些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的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蛮声中外诸多的名胜古迹,观光景点。
中央电视台曾多次以大幅篇幅介绍临淄,“好客山东欢迎您”节目,早在多年前就把临淄这座千年古都,展现在了世界面前。有朋自远方来!古都临淄以她那多姿多彩绽放的笑容,温暖如春的双臂,将一如既往,迎接着天南地北,四面八方前来做客的海内外亲朋好友!
作者简介:
刘瑞敏, 男 , 出生年月 , 1956年出生, 天津蓟州区人, 中共党员 , 中央党校在职本科学历 , 现为西散南国文学会会员、编委 。部分作品:散文《天眼》获西散南国文学社国庆征文一等奖;现代吕剧《劝爹》获中国(临淄)齐文化艺术节创作二等奖、表演唱《“四德”花开咱村镇 》获青州市群众文艺汇演创作二等奖;散文《恍如隔世》获临淄区宣传部国庆征文三等奖;散文《香玉常香》、《一位值得怀念的老人》在省级刊物、报纸登载,诗歌《游子回家》获澳门回归二十周年“荣归·复兴”征文一等奖,并获“中华文化传播使者”荣誉; 出版长篇小说《齐韵油魂》(47万字);在办公室期间,所写文章多次在省部级刊物登载。